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天水之行 |
[游记]天水之行 |
2008-05-22 sina.com.cn |
南郭寺,又名妙胜院,俗称四月八山。位于天水市城南两公里处的龙王沟东侧慧音山坳,它依山傍水,气势恢弘。前临耤水(藉水),背负幽林,古柏苍翠,巨槐参天,泉水北流,风景秀美,是遐迩闻名的古“秦州八景”之一的“南山古柏”所在地,被誉为天水第一名刹。 8月6日,从伏羲庙出来已经是下午5点,打出租15元到南郭寺的山上5点一刻。半价票10元。上到寺院门口,看到“南郭寺”、“第一山”的牌匾分别高挂在两道山门的上方。刚好碰到在伏羲庙的几个人,他们正准备请一位老先生来讲解,于是我们也就等着跟着蹭听了。 很快老先生来了。看起来他老人家虽然年纪不小但精神矍铄,讲解很有激情和特点:从南郭寺的古树讲起。。。 本氏卫矛:在大雄宝殿庭院的西北角,生长着一棵斜卧向屋脊上的卫矛,这是棵有300年树龄的一级保护树木。卫矛在长江流域属于小灌木,普通常见,而此树种在黄河流域很罕见,且在南郭寺长成高大乔木,其高18米,胸径0.78米,胸围达2米,在全国位居第一。这是南郭寺的一绝。 南山古柏:在西院大雄宝殿庭院中,有棵古柏用石墙维护着。据说经过 龙爪槐:在大雄宝殿东北角,生长着一棵特别的龙爪槐,也是全国罕见,树木高大,树围1.8米,枝条盘曲向上伸展,约300年树龄。奇特的是从各个不同方向观看,分别可以看出:一条飞龙高高在上、群蛇盘舞、一头祥鹿。。。老先生说:这棵树可以叫动物世界了。 这三棵树就是南郭寺的三绝! 周老先生讲解栩栩如生,不时引发起大家的笑声,从古到今,旁征博引,还略带调侃,真是我见过的现场讲解第一人!据说,当年诗人文怀沙先生来参观时赞誉周先生的讲解为南郭寺第四绝! 东禅林院是“杜少陵祠”,塑有诗圣杜甫及其二子宗文、宗武像。天水人对杜甫有着深厚的感情,建成此祠堂。门前有匾额“诗史堂”,是古典诗词研究专家、书法家、教育家霍松林先生于96年所题!霍松林老先生是天水人,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杜甫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华诗词学会名誉会长,每年定期到英国的剑桥、日本明治大学讲学。周老先生说:霍松林是天水人的骄傲!明柱上有清代诗人谢威风所撰对联一副,著名书法家毛选选楷书:“陇头圆月吟怀朗,蜀道秋风老泪多”! 东院还有驰名的“北流泉”和新建的“二妙轩”诗碑长廊以及梅园等。北流泉的水常年四季不枯,品质出色,引得天水人曾经一度争相前来取水饮用,现在已经用玻璃将井口遮盖,不再随意敞开。 诗碑长廊前方一侧的草地之上有一座杜甫雕像,石料来自北京房山。老诗圣仰头坐卧,目视前方,左手执酒杯,右手轻扶在左膝上,祥和而沉静。也许他正思念家乡、忧国忧民,也许正在酝酿着千古佳句! 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天水人将南郭寺西院的东禅林院改建为“杜少陵祠”,并在祠内供奉杜甫像。从历史考证看来,杜甫曾经寓居天水,足迹遍布天水许多名胜古迹,留下诗篇一百一十余首。他的《秦州杂诗二十首》第十二首就是咏赞南郭寺的!诗云:“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秋花危石底,晚景卧钟边。俯仰悲身世,溪风为飒然。” 杜甫来天水时为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初秋,当时经过安史之乱,社会动荡,千里迢迢投靠亲友,在秦州为谋生计,靠卖药和旁人的周济度日,生活艰难,仅住了三个月,后来转往四川。诗人一生抱负难成,晚年悲凉,公元770年去世仅59岁。 “二妙轩”诗碑长廊长35.6米,高4.36米,为钢混的仿古建筑,碑体正中镶嵌25块蒙古青石,长30.2米,宽0.8米,其上刻有杜甫的60多首诗。最特别的是其字体楷行草体相间,清初的拓本,电脑雕刻工艺精湛。“二妙轩”原长15.16米,高0.24米,是由清初著名诗人宋琬主持所刻。集二王(王羲之、王献之)诸名家书法,聘请当时一流刻工摹刻嵌于壁上,因为诗妙、字妙,后人便以“二妙”命名。由此可见,人们对诗人杜甫的热爱和怀念之情之深厚。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3f897dbb010005zm24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