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在天水的两天游记

[游记]在天水的两天游记

2007-07-16    

8月2日 星期六 雨/阴

已到天水。甘肃天水是此行的第一站,很顺利,留下了美好的第一印象。
昨天下午四点多从南京西站上车,车上人居然很多,乱烘烘的,燥热。据说这节车厢的空调坏了。百无聊赖,带了牌,正好四个人,却不能打,只好睡觉,要么就吃东西。
傍晚时分过安徽。天气极好,能见度很高,天上有丹霞,又是盛夏时节,绵延的全是绿色的庄稼,绿油油的,煞是可爱。便想这安徽并未如传说中的那么穷吧。淮河上不隔很远便有一座桥,我们过了一座铁路桥,不远处就是一座斜拉桥。河上还有几艘大船相连,缓慢前行,如长江上一般。想来这次淮河大水已过,但农田中泽国亦多。
早早的便爬上自己的铺位,聊不上几句,两眼开始打架,想来路上是容易疲倦的。晚上车站停的少,睡得相当安稳。一早醒来,满车的人所剩无几,原来在西安便都下了。列车在陕西境内行驶到宝鸡这段,到处也绿绿的,放眼全是庄稼,丝毫没有黄土高原的景象,让我疑惑还在平原行车。只是远处有连延的山脉,不是一座座起伏的山峦,而是整片平顶相连,想必就是高原的地貌了。远处的青山都披着绿树,绿色中间透着黄土的本色,不时能看见许多窑洞,而农民的住房已是二、三层的小楼了,想来窑洞已弃置不用,用来贮藏或者其它,人们都住进楼里。这民居的风格果然如朋友所说,一种“霸气”。檐角绝不如江南这边柔和,都是直上直下,屋脊上还趴着一对状如鸽子的小鸟。这一路下来觉得陕西也不似想象中,真正的千丘万壑恐怕在陕北或者北京到太原的路上。
过了宝鸡,下站就是天水。后得知火车的这段属于秦岭的一部分。果然除了穿洞就是过桥。 很长的隧道,一出来,便被高大的青山包围,浑黄的河水顺着山脚蜿蜒在我们的脚下。由于海拔高的缘故,山腰上都飘着白云,藏起了山顶。这种云山雾罩我还是第一次见,不免以为是仙境或是西游记里妖精出没的地方。这样的景色不断出现,每出一个山洞所见都颇为相似。有绿色的湖,有泥沙冲刷的江河,时隐时现,颇为壮观。

我又昏昏欲睡了一阵,中午十一点半火车到达了天水。一到天水,什么事情都便得非常新鲜。

首先是从火车站打车到市招待所,起步价四元,一公里一元,居然花了二十六元,市区在离火车站十八公里的地方。而整个天水市要比我们想象的大的多了。不愧是甘肃东南第一重镇。

先去招待餐厅米西一顿。尝到了当地的特色小吃——粉皮,味道可口,只是我并非热衷于此。到是兰州百合很出名,这里也是兰州运来,这道西芹百合可谓正宗。未料到这里的蔬菜不仅丰富,而且味道特别,作法也好。比如软炸冬瓜,第一次吃到这样的作法;干煸四季豆翠翠的;杂碎汤也是特色。大吃一顿。还说旅游可以减肥,从这第一次的架势,心中就暗叫不妙,可是美食当前,又哪里顾的上这许多呢。

由于天气的缘故,最近几天天水一直细雨绵绵,恐怕麦积山上不开放。改变方案后,下午去了两个地方,伏羲庙和南郭寺。据说天水十年没有下过这样大的雨,后来出来看到河里也有了水,平常是干涸的。他们称之为中雨,在我看也不过是小雨。人家一年平均才八百毫米的降水量,南京前段时间那一次恐怕就不止了。

不到天水不知道,原来上古三皇之首的伏羲氏的出身地就是天水。当一下火车就知道有这么回事的时候我感到诧异,而真正可以到伏羲庙看一看(就在市里,离住处很近),真的很激动。想想伟大的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就是从此发祥,脚下这块土地穿越了五千年的历史时空,无比神圣。

先前天一直在下小雨,到伏羲庙后就渐渐停止了。请了一个导游小姐,普通话讲的非常好,还染了黄头发,很现代的样子。PS:门票是三十元整。

正对庙门是一个戏楼,据说这是规矩,唱戏给祖宗听,因此戏台搭的正对庙门,这是我第一次注意到。

门口一石碑上刻有“羲皇故里”几个字,碑后有唐朝司马X写的《三皇本纪》,好象是序,或者是节选的其中关于羲皇的一段,说是补充司马迁《史记》之缺憾。

进庙门右手一棵龙槐,左手一棵虎槐,取虎踞龙盘之意,只是现在虎槐以荡然无存了。

往前走过一道门就是正殿——先皇殿。是一座重檐歇山式建筑,绿色琉璃。顶的中部是取佛塔形状,上面伸出一棵侧柏的枝叶,状似龙头,有飞龙在天之势,长在这殿院的中轴线上到也是巧合了。

殿里供奉伏羲一三米坐像,还有一个小的可以移动的坐像,美其名曰请神。头顶的藻井全是八卦图案,组成六十四卦图,正中间是伏羲发明的洛书。我最感兴趣的是刻有洛书河图的两个重叠在一起的圆石盘。上面一个为洛书,白点为奇数,黑点为偶数,天圆地方,八方四季,五元素无所不包。它的作用呢,传说是伏羲想和他妹子女娲结婚,女娲欲迎还拒,说什么要请示天意,于是两人各持一圆石盘,两者最后是重叠在一起,说明上天同意了他们的结合,这样事就成了,也就有了我们今天十三亿人口的中华民族了。大殿左侧摆放了一匹天马,又名四不象,传说羲皇一日见其背上的阴阳太极图案启发而创造了八卦。

后面一个庭院还有一座殿堂,建筑上取“前殿后寝”之意,即前殿为伏羲工作之所,此为休息之处。墙壁上所画,描写了伏羲女娲的功绩。殿的木质结构保存完好,为清朝时的作品了,正面窗棂为镂空木雕的一对龙凤,十分罕见,故此为镇庙之宝。

我们感念先祖宏德,无比虔诚德上了香。

南郭寺位于天水市南,又是外城,古代郭即为城外之意,就此得名。它和那个大名鼎鼎的南郭先生可没有任何关系,这里是天水市民避暑和锻炼身体的理想之所。

我们开车爬上很陡的盘山路,直达庙门。站在这里能看到天水全市。城市建在两片大山山谷中的平地上,中间有一条河自西向东流过。城市还满大,修葺的很整齐,郁郁葱葱的,我们不禁发出由衷赞美。远山上朵朵白云漂浮,山也柔,云也轻,微微透着寒意,雨后更增几分清新,好一副“平林漠漠烟雨织”,便觉天水这城市实在可爱极了。有山有水,气候怡人,生活在这里不啻是一种幸福。我们想象中的西部地区现实中竟如世外桃源般,沿路都是植被,槐柏居多,而这寺门口的四株国槐都是唐代留下来的千年古树了。

寺里也是一极幽静的所在,有方丈和尚。我在这里学到了一套比较正规的礼佛姿势。每磕一个头都有和尚给你敲一下钵,声音很清厚。

寺中镇寺之宝乃一棵卫柔(好象有草字头,只是电脑上找不见),为长江流域生长的植被,矮小灌木。它是西北地区唯一的一株,不仅存活下来,更长成一棵十八米的参天乔木,此为一奇。这二奇是分成三枝,实为一体的大槐树,考证已有二千五百年的历史。一枝向南倒,二枝向北倾斜。现在已与支持它的一块建寺的奠基石碑容为一体了,木石前盟,真是时间的见证啊。这倒向南面的一枝传说 还与隋唐演义里的秦琼有关,说他和尉迟敬德两人栓马在这大槐树的南北两枝上后有事走开了,这两匹战马无人看管就抓起狂了,一边一个朝两方向跑,不仅把这大槐树就此拉散了架,还在天水市东南刨出了一口马跑泉来。院内另有一株龙爪槐也是全国第一大。

其它的特色是这里的一口井水,无论四季旱涝,水位不变,灌溉这周围方圆N亩的树木田地。杜甫游秦川三十多天写下了一百多首诗的秦川诗集,这里便有卖,寺内还专门塑有他的卧像。古时的天水这里就为称为秦地,秦始皇的爷爷的爷爷等祖宗就是这里的人。

至此,我方知道这次真不虚此行。丝绸之路上的天水竟有如此丰富的文化底蕴,随便说几个名字就能把人羡慕死。

比如飞将军李广的衣冠冢就在此地。李广是天水人,姜维也是。“失空斩”的故事就是发生在这里,街亭位于天水市东北。还有纪信祠,真是名人不要太多。另有一位邓宝珊将军,就是他说服了傅作义起义的。听到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我吃惊也激动。想数数南京历史上的大牛,一时间脑子就一阵空白,觉着好象还不如天水多捏。

晚上吃饭,席间当地人提到了天水的五个文化,只记下其中的三个:

一是石窟文化。天水除了最著名的麦积山石窟以外还有很多石窟,以麦积为首。它那里雕的惟妙惟肖的小沙弥,曾博少有笑容的朱总理一笑。据说朱总理为开发大西北一事来西北视察,看来看去总是眉头紧缩,觉得西北真是个大难题(毕竟总理和我的视角不同,我是来西北看哪里都好),走到麦积山的时候就去参观闻名遐迩的麦积石窟,结果看到这个小沙弥露出的不可思议的表情,竟也忍不住笑了。可见雕刻艺术的魅力,假的变成真的,死的变成活的。

二是三国文化。六出祁山的必经之地就是天水,因此当地保留了诸葛军垒,街亭等古遗址,而诸葛亮收姜维的故事也绵延流传。

三是伏羲文化。伏羲的母亲也供奉在天水附近的一座山上,据说那里有唯一的一座伏羲站像。若说伏羲对中华民族的贡献,那是如滔滔江水,说不完道不尽,单就八卦来说,仍在现代社会随处可见。

由此看来,天水确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

城里还有许多土房子,是古老的建筑,都完全用土垒起来的,当地气候干燥的缘故,土墙亦很结实。瓦片的摆放方向和江南这边相反,都是凹面朝下的,也能起到排水的作用。

晚上去步行街走走,感到些许大城市的味道。走在街上,才觉得时空交替,自己竟已身处千里之外的大西北了。

步行街也有几棵百年以上的槐树和柏树,这里处处透着古意。两边的商店时不时跳出几个熟悉的名字让我惊艳一下,海尔曼斯、森达、达芙妮、......莫要小看了人家。耳边响着阿杜的歌,甚至发现了在南京都没买到的胡彦斌的《文武双全》这张CD。有趣的是音像店卖的一张王海——兰州话什么歌曲专辑,很有地方特色的东西。

牛肉拉面馆、肉夹馍随处可见,街上的年轻人穿着也很现代,和我们南方这边无异。甚至发现天水的MM长的还不错,想来这“陇上小江南”也不是白叫的。他们的白酒和啤酒的味道都不错,又能养出这许多水果菜蔬,水土自然是好的。

回到旅店,尝了尝当地人大力推荐的秦安蜜桃,有一个手掌刚好托住一个这么大,肉色雪白,入口多汁,味甘甜而不腻,果然好吃。回来的路上五毛钱买了一根被当地人称为“鲜麦”(意为新鲜的小麦)的玉米,味嫩,色偏白,也爽口。然而还是不如记忆中贵州大山里现掰下的玉米香。

祈祷明天放晴,得以赴麦积山一游,已经夜里十一点一刻了,再不睡怕是要扛不住的。这里时差比我们晚两个小时左右,晚上八九点才天黑,现在一点都不觉得晚。

今日算是尽了兴了。

8月3日 星期日 阴

昨晚想尽量记得全些,怕还是有许多信息给漏掉了,让我妈妈帮助回忆,她说她什么都不记得了,因为过了一晚,真FT。

天水的自然状况记一下:市区分两个区,秦城区和北道区。下属的若干县,有一个是回民自治县,汉族占了总人口的60。整个市的面积相当于一个江苏省了,人口才四十万多,果然是地广人稀。当然街道还是比较繁华的,这里的人个子都不是很高,皮肤较黑,可能是高原阳光充沛的缘故,模样和我们这里也不同,像几分新疆人,眼睛挺漂亮,都圆睁着看着你,说话也比较好懂,和陕西话相似。这里海拔有一千五百米,由于我们是坐火车逐步上升的,感觉不太到空气的稀薄,呼吸还是和在家一样。

早饭吃的是天水特色,名曰刮刮(音为二声),是用荞麦面粥,烧糊了从锅底刮下来的。这名字的由来是因为当地人称锅巴就叫“刮刮”。

不知道这里还有什么是世界第一的,一再的惊喜。去麦积山的路上有个村子,街上的牌楼书写着“玉兰双柯,霞蔚文华”,原来这里有全国最大的两株玉兰花。同时还有全国最大的两棵银杏树。我们住的招待所旁边的一座天主教堂也是西北地区最大的。

天水属于甘肃河东地区,而兰州这边就属于河西走廊了。河东地区人口众多,基本没有工业,农业则是靠天吃饭,因此经济不如河西。而河西的自然环境远不如河东,既有自然地理本身的因素,也是人为的破坏,工业污染。

上午向著名的麦积山出发,如果不到这里的话,算是白来天水一趟了。“麦积烟雨”是当地有名的景点之一。

从天水到麦积山准备通一条公路,可惜目前还没有修好,我们走的一条土路,到达目的地的时候车子都不能看了,全身溅满了泥点。路边许多瓜果,西瓜、苹果、梨子,煞是可爱。还有核桃树,已经结满了青色的果子。远山飘着纱状的浮云,早上太阳终于出来,金光四射。走在蜿蜒的山路上,连续四天的降雨使得路边的溪水水大而湍急,颜色浑黄。一路水声相伴。天空半是乌云半是蓝天,地上满眼绿色。老远就看见麦垛似的山孤零零矗立,走的近些反而隐到其它山的后面,看不见了。

爬上麦积山的古栈道,走到最高处的时候往下看,竟也有些头晕,这里应该是八十四米。远眺四周景致极佳。蓝天为背景的大青山,白云缭绕,葱葱郁郁,眼前一片清亮,极干净。望到底是碧绿一片草坪。仰头能见大佛。据说这里共有两千多座佛,一百九十四个洞窟,以北魏北周的泥石雕居多,也有唐朝的。各个朝代各有特色。魏晋又士大夫的清风傲骨之感,雕塑多清秀,衣服厚且繁复;越靠唐朝人物越丰满,衣衫越轻薄,袒露也越多。

又学到很多有趣的东西。一是佛和菩萨的区别,有三点,可惜全靠脑子记,只想得出其中的两点了。佛不带首饰,而菩萨则有什么项链耳环之类;佛的悟道有三界(具体哪三界,名字不记得了,回家用GOOGLE搜搜吧),菩萨则比他少一界。二是有一处的壁画上画了一个人骑了一匹枣红色的马,这马在三个不同的角度看到的头是三个不同的方向。据说是美学上散点的什么原理,不太明白。

钻过一个小洞,就从东崖到了西崖。据说古代从这里通过,以前是没有这个洞,需要用绳索荡过来,叫鹞子翻身。

可惜不是学艺术专业的,到这里来就是外行人看个热闹。我姑父说他这次甘肃一行中国四大名窟就都走全了,我这么一算,那我这一趟下来,中国四大名窟我不也去了一半了么,嘿嘿。在这样宏大的人造艺术工程面前,人只有渺小二字可以形容自己,而现代的技术完成这浩大的工程也并非易事吧。古人的智慧和力量远非我们后人可以企及了。

回天水市吃了一顿素食,有照为证。

天水之行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当地人的热情好客也是其中重要因素之一。

下午三点十分坐上天水开往兰州的大客。离开了天水,不知何日君再来。

由于前方出现交通事故,我们多走了一个小时的行程,也因此领略到了盘山公路的险峻。不过到兰州八点钟太阳还未完全落山,这里比北京时间要晚两个小时多。

这路上的地貌可谓壮观以极。层层梯田,远望大山却没有尖顶,是土包为帽子,一层黄一层绿,绿为主。中间亦能见丘壑,山谷中有水流,河道很窄,而山都是被水硬生生割开般,露出黄色得峭壁。盘山公路一边傍山一边无遮挡,下面就是四十多度得斜坡,或者是梯田。车子从山得这面一下就饶倒山后,不停的转着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阳光则透过车窗一会晃到眼前灼人眼一会又背过阴去,如此再三。随着车越爬越高,转一个弯便见下面自己刚刚走过的道路。终于爬到山顶,看远处的大山便知此时身处之险。下面的山谷深不见底,心中到也坦然,这小路也就刚容两辆车并行,有的转弯很大,或者有上下坡的起伏,司机依然以很快的速度行驶超车。我们不禁心惊肉跳,比电脑游戏的赛车还要刺激。不过更多的时候我还是欣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山边就是朵朵白云,如浪一般卷着,厚墩墩的大棉花糖,十分可爱,天便觉着高了。上山而后下山,终于上了高速,路就卧在群山之中了,过隧道,路也开阔的多,平坦,没什么拐弯。

快到兰州这边景色也发生了变化,山没有那么棱角分明,圆润了许多,然而绿色庄稼也没了,像荒山,只有矮草覆盖部分黄沙土。山也不是大片绵延,而是远远有青山的影子。

在颠簸了五个小时以后,终于到了兰州。路上看了两部电影——《英雄本色》小马哥和《方世玉二》,都很有趣,把我的睡意全赶跑了。
一路上有歌听有电视看,媒体紧密的联系着我们和外界,到大西北也毫无闭塞之感,流行音乐满大街的放,中国移动、联通的广告随处可见。所以说南京所能见到的东西天水兰州都能找到^-^

听到了德德玛演唱德一首歌一下就被吸引住了。她的部分歌词是这样写的“喜欢喝的是青稞酒,喜欢唱的是蒙古的长调”。调子很合我胃口。像是注入了生命的歌谣,唱颂着草原的生活——“在马背上青春逝去”。哎,这样的曲子,我的心思又飘到天边去了。

原始链接:http://tsxw88.com/ly/HTML/533.html
转自:186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