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到达天水 |
[游记]到达天水 |
2007-07-29 |
——到达天水 第三天下午我们离开甘谷前往天水市。 金张掖,银武威,金银不换是天水。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得名于“天河注水”的传说,听名字,就让人向往,据说这里多泉,味美甘冽,久饮皮肤白皙,所以天水的姑娘白皙,少年俊美。我相信在历史上,天水肯定曾经是一个人杰地灵,景色优美的人间天堂,从地图上看,它位于甘肃的东南部,应该更湿润,更温暖,降雨量多,植被茂盛。 现在不敢说了,城市越来越大,特色越来越少,老建筑都拆得差不多了,各城市间新的高楼大厦、文化广场、步行街何其相似,除了口音、饮食、气温和降雨量以外,其他都千篇一律,已经没有什么辨识度了。 天水市内,规模够大,够繁荣。我们住在最繁华的步行街上的阳光饭店。 步行街建得不错,干净整洁,保留了若干多的古树,很有韵味。 放下行李,正是下午5:00左右,天气尚好,光线尚好,抓紧时间上一趟南郭寺。 南郭寺,位于天水市城南2公里山坳,面临藉河,背负青山。占地5.7公顷。这里古木参天,风景优美,为天水的八景之一,誉名"南山古柏”。建寺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为历代诗人墨客览胜之地。 杜甫于公元759年流寓秦州(今天水),写下一百余首赞美诗,其中一首传神入化: 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 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 秋花危石底,晚景卧钟边。 俯仰悲身世,溪风为飒然。 南郭寺庙殿隋唐时已初具规模,宋代时称"妙胜院"。 现存建筑是经清代顺治、乾隆、光绪几代修葺和增建的。米芾所书“第一山” 我认为这里最吸引人的是古树。院内砖砌的围墙里,护着二株生长达2300年至2500年的南北分叉的千年古柏,向南的一枝黛色霜皮,枯干虬枝,但顶端仍青春焕发,枝叶茂盛。 西北向一枝已枯,巧架于槐树枝杈上,更神奇的是,它的已劈开的枯干中寄生着一株胸围108公分的黑蛋树(朴树),和老树“相依为命” 这株龙爪槐已有300多年树龄 南郭寺西牌坊门前有两株千年古槐,人称将军槐。围达七米多,虬枝揽云,茂叶蔽日 寺内有“杜少陵祠” 北流泉,据说清澈见底,水味甘美,终年不竭。杜甫当年就是喝这个泉水写出百首诗篇的。 站在寺前,眺望天水市。 评论 (8) | |
原始链接:http://beijingdongye.blog.sohu.com/52920089.html |
转自:21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