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星期整整五天,都在饭店办会,白天张罗几十号人吃马喂,晚上和各路英雄挑灯看麻夜战八方,身心俱疲,好容易到了周五,人去楼空,只待收兵,故偷得半日清闲。当时房间里阳光灿烂,偶歪在床上翻《陆小凤》,正看到西门吹雪“明月夜、紫禁颠,一剑破飞仙”,铃声响起,春江风舞打来电话,说临时发飙,要去崆峒山,人车皆备,只待东风。 呵呵,同去同去。 当时天色近晚,兵贵神速,拎着会上用的洗漱用具就上了车,在周末燥热的滚滚车流中,一行五人开出了城墙,前后不到一个小时。缘份边开车边回头笑道:“呵呵,兴至而发啊…”。 出咸阳,过彬县,嘈杂退去,暮色四合。周围纷乱的树木房屋及人形都渐渐模糊了色彩,笼罩在一片暧昧的暗淡中,车灯射出的光柱单调地颠簸着,照亮了车前扬起的尘土,磁带里懒洋洋地放着老掉牙的“wherever you go ,whatever you do ,I will be right here waiting for you …” —— 偶不是在写景抒情,只是想描述一下:是在一种什么样的氛围中,我们的车前英勇地倒下了一位彬县妇女。 当时偶正靠在车后座上打盹,突然车身猛然晃动刹住,耳边传来缘分一声清晰的“我靠!” —— 虽然眼睛还没睁开,偶就知道,八成出事儿了。 据缘分后来描述,当时的情景很象鲁迅先生的《一件小事》:车在中速行驶中,伊突然从车前跑过,如果是径直跑过去,倒也罢了 —— 大概是被吓慌了罢,伊又突然向后跳了一步,缘分虽然刹车,但已不及,车灯扫到了伊的手臂,于是伊便“慢慢地倒了下来”。 偶当时不明所以,下车之后看到一个灰头土脸的黑瘦女人躺倒尘埃,着实吃了一惊,真以为压坏了花花草草,后来看到她固执地坐在厚厚的尘土中,推开缘分拉她起来的手,坚持不去医院,便立刻松了一口气:人没关系,下来无非是耽误工夫和钱了,呵呵。于是便对缘分说道:“不用拉,嫂子愿意在地上躺着就叫躺着,躺着看看伤了没有,看完了叫交警来出个现场,该怎么办咱怎么办。”嫂子和围观鼓噪的当地农民兄弟便讪讪无言,于是就有人去叫嫂子的丈夫,于是就叫来了一个獐头鼠目的男人,于是还是得去医院,于是第一次见识了一下中国普通的县级医院的简陋和鄙旧 —— 没有任何贬义,确实是第一次去这种地方。急诊、挂号、清洗伤口、拍X光片,用生理盐水把嫂子腿上的黑泥洗掉之后,伤势一览无遗:轻度擦伤,开些消炎药就得,X光片也出来了:无异常。 当时那老哥对着片子端详了一整,然后不无遗憾地指着大小腿骨关节处对大夫问了一句令偶倾倒终生的话:“…没问题?—— 我看着这里咋有这么大一条缝呢?… ”不但偶们,连大夫都笑了。 然后就是讨价还价:老哥给偶们摆事实讲道理:虽然检查结果骨头没有什么事,但是不能担保筋肉没什么事,回家嫂子需要抹什么什么油,还受了惊,几天之内做不了事,需要调养,等等等等。偶说不用绕圈子了,老哥你就说多钱吧。老哥说300不多吧。偶说当然多了,病也给你看了,人什么事没有,这事情就算叫交警来偶们也只用出50块出勤费,你什么也拿不着,偶们是怕麻烦,最多给你100打住了。老哥说100太少再加点,要是交警来了你们就别想赶路了,弄不好还得扣车。偶说你这就是敲诈了,事出在你家门口偶们认倒霉了,但也不能太过了是不是,不行咱就认个真把交警叫来看看。老哥说你们都是有钱人我是农民麽(看样子老哥也知道城里人一旦下了乡就是唐僧肉,落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就没法脱身了)。偶说不是谁钱多钱少的问题,问题是你信口雌黄趁火打劫偶心里就不爽。老哥最后双手一拍:“是这:再加50块,你走人,明天她就是腿断咧额也不找你们!” 呵呵,靠,真有你丫的。继续上路。 大家在路上总结经验之后得出结论:第一、回去之后再遇见市容或者闲人收拾进城农民坚决拥护;第二、有朝一日在钟楼底下遇见这两口子,不把丫腿上那条缝给丫弥上算丫牛B。 这么一搅和,倒是不困了,但是耽误了一段时间,到平凉已经是后半夜。 人困马乏,却找不到住处,偶和春江把平凉城内的宾馆饭店快问遍了,回答都是:没有空房。没有空房的原因是明天要举行一个什么崆峒山专题邮票的首发仪式,宾客云集,早把住处定满了。老实说,在彬县从车上下那阵来偶都没有这么焦灼 —— 这三更半夜,难道要在车里捂一宿不成?那明天不都发酵了才怪,哪里还有劲上山啊? 现在说来轻描淡写,可回想一下当时的情形:长途跋涉好容易到了目的地却发现竟然连一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半夜2点在陌生空寂的街道上乱撞。那时你才会发现,身边有朋友是一件多么值得庆幸的事 ——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终于找到一家宾馆,只剩最后一间套房,里外一共四张床,但干净,有澡水,得,就是这儿了,不行偶睡地下。 以前在哪看过一句话“人生好比旅程,开心的聚会好比驿站。”突然觉得反过来也一样:长途好比人生,驿站的感觉就象开心的聚会。呵呵,蒙头大睡。 平凉的天气要比西安凉爽得多,早晨七点起来甚至感觉到有些凉意,洗漱完毕,看看身上清一色的工装,大家相互莞尔。 崆峒山有名则灵,其实并不算高,也不险峻,林木秀美,庙宇漫山,游人如织。 车可以开到半山腰,然后就得步行,青石山道整齐规矩,最陡峭的一段应该是天梯,大概有百余米长,台阶高,坡度大,登起来颇为吃力。有当地的孩子在兜售印着“登崆峒山,一生平安”字样红底黄字的平安带,拿一条横系在头上,就象《瘦身男女》里刘德华那样,一鼓作气就上去了。 上过天梯,道路便平缓下来,可以悠哉地欣赏道观石刻。崆峒乃道教名山,道观建筑不但数量多,且确实有气势,供奉的不仅有三清祖师,还有天王力士、山神土地、不一而足,走马看花之间也无暇细看。这里道士们大都端重沉稳,不象有些旅游景点的出家人一脸的油滑轻佻。记得高阶之上有一位道长,身材高大,面如古月,长髯大氅,器宇轩昂,气度从容沉静,不敢说仙风道骨,也确实有一种凛然超拔的气势,令人起敬。当时他正低声给一位游人解签言卦,见周围一干人等不知趣地围拢上来,便轻轻一笑,转身缄口,不再言语。还有一位中年道姑,慈眉善目,在神像前行三拜九叩之礼,举手投足之间合规中矩,一丝不苟,礼毕,向旁边的道士稽首致意,旁若无人,微笑从容,风范俨然。—— 到底是名山胜地,不同凡响啊! 很多人求签问卜,春江、缘分和小月亮各求一签,都是中签,有人问姻缘,判词是“金丸入水”,大概意思是用金弹打鸟,即使中的,亦有得不偿失之嫌。解签的道士善解人意,看小姑娘面色不悦,便好言相慰,如此这般这般如此皆大欢喜,呵呵,是啊,求签问卜,本身就是虚言应事,自应与人为善,何必多言尴尬?偶自己共求过两次签,一次在周至楼观台,一次在山西普救寺,签词倒都是上上大吉,但后来皆无效验甚至南辕北辙,从此以后再不求签,随遇而安,免得患得患失,徒增烦恼,呵呵。 行到后山,游人渐少,青松翠柏,蔚然成林,山路大起大落,曲折盘桓,有时十数步外但闻言语清晰却不见行人,只有松林鸟影,空旷清爽,直到走至转角,才发现又是一片豁然开朗。 走走停停,终于到了后山的终端,通天桥。此处两峰对峙,相隔约百米,一桥相通。对面的山峰原本与脚下的山石一体,后来由于地震造成了这巨大的山体裂缝,深达百丈,下面的树木早已各得其所安身立命,郁郁葱葱地遮盖了当初山崩地裂时的突兀与裸露。桥是钢索斜拉的吊桥,行走在上面忽忽悠悠,低头看看脚下深渊万丈,不由得两股战战,心中惴惴起来。趴在桥索上,探身将手中的纯净水倒将下去,就可以看到一个由水柱到水滴,再由水滴到水雾翩跹飘坠的全过程。 下山时,阴云四合,须臾迷蒙地下起雨来。在山腰卖水处找了张躺椅,听着屋檐防水布上错落有致的雨点,竟着实迷糊了一会。 山间云雨聚散无常,等到我们开车沿山而下的时候,又已经是艳阳高照。青山如洗,空气透爽宜人。 下一步去哪,意见有分歧,不远处有辆警车,小月亮上前问路,回来时一脸喜色:从这里经庄浪到天水,一路通途,呵呵,好怀念天水的烤肉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