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采访日记 8月6日 星期一 午饭前到达平凉。 当地宣传部考虑为我们直播方便,将住处和电视台大队直播人马安排在一起,离体育馆很近。进房间一看,傻眼了。不仅没有宽带,竟然连一根电话线都没有。这次在节赛开幕前早早赶来,就是为了提前将四大支柱产业等选题采访完,用笔记本电脑做好录音报道,上网发回台里。电话更别说了,总不能随时用漫游手机跟台里联系。没有这两样,工作根本没法开展。正急着,竟然还停电了! 没办法,只有交涉,换住处。 怕对方误认为我们是嫌住宿条件差,茂峰姐和于芳姐在电话里反复声明,但是坚持我们的意见,告诉他们广播没有宽带和电话不行,可以不和电视台在一起,离场馆远一点也可以…… 下午,兵分两路。于芳和我去林业局采访林果产业,雪雁和小何去农牧局采访“红牛”。 采访很顺利,重点介绍“平凉金果”。遗憾的是季节未到,今年的果子还没下来,缺少鲜活的东西。林业局的朱局长是个老新闻爱好者,给我们翻出几本厚厚的剪贴本,全是他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报纸和广播上发表文章的纪录。跟他约定,今年丰收的时候再来深入采访。 晚饭时品尝平凉红牛。桌上于芳姐略展歌喉,艳惊四座。 晚上换了住处,只房间条件稍好一点。竟还是没有宽带,电话也打不了长途。一楼有临时的新闻中心,可以上网。没办法,就这条件,只有克服了。 开会。 做稿子。 为了弥补录音的缺憾,稿子写得比较活泼。头一句就是—— “听众朋友,您吃过正宗的红富士苹果吗?”…… 8月7日 星期二 第一晚睡不踏实。手机闹铃定在七点,六点多就睁眼了。 早上大家同去煤矿采访。车翻了两座山,便开始恶心……。 晕乎乎下了车,见了华煤宣传部赵副部长。第一印象是这个男人皮肤相当好,细腻且每个毛孔都很干净,完全不是想象中矿区的人。 宣传部马部长人很豪爽的样子,一见于芳姐就认出她是经贸论坛的主持人。我见这人可近,便没客气,主动吃了颗他茶几上的大白兔奶糖,晕车好了些。 采访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进行。马部长是集团新闻发言人,讲话条理清晰、言之有物,把我打算问的也说了。边录音边记下了剪辑时可用的点,录完后猛夸了他。 之后去砚北煤矿看节能减排现场。 感觉好像一直没有什么亮点,直到爬上污水处理厂的楼顶,录下了一段清晰的水流声。 午饭时马部长总结广播人的敬业——“绕山路,进煤矿,爬悬梯,查污水……” 下午赶往发电公司采访。太阳很毒。 总经理助理不善言辞,急死人了。决定到车间去,请他带我们参观讲解,看能不能挖掘出什么。 丁助理到了现场,在机器的轰鸣声中指指划划,声音洪亮起来。 折腾了一下午,总觉采访人物和内容都比较单一,心里不很满意。 晚饭时大家集合。于芳和茂峰高兴地告诉我们,下午信号试得很顺利。后天直播开幕式,这次我们没带直播车,是借用电视转播车,分一路信号到直播间。让我们没想到的是,电视同行不仅很配合,而且在转播车上为我们独辟出一间广播直播间。这种形式算是开了广播电视同设备直播的先河。 晚上和于芳姐做华煤的稿。早上录的水声特地做了压混,反复听了,自己满意得不行。 8月8日 星期三 楼下的新闻中心还没开。没办法,做好的录音只有到市委宣传部去传。 拿到了这次活动的安排表。地方名优产品展销今天开馆。发完录音,和何自忠两人去踩点,因为安排在明天发现场。 采了几个县区的展馆,尝了几个纯粮酿造的地产酒,和解说员初步接触了一下,没找到合适的。 在灵台县展馆,解说员小郭漂亮、聪敏,演练了一下觉得很好,便确定下来,将灵台作为一个点,请小郭介绍灵台泥塑产品。 找不到总体情况的文字材料,跑了一趟平凉宾馆,无果。只有等明天一早。 下午开始下雨,很快凉了下来。 茂峰、于芳在另一间房忙碌,直播流程每天都要调整,改好传回。明天直播更是准备了两套方案。 房间里送来桃子和梨,很高兴。吃了两个,开始干活。 从华能的原始录音中挑出了与介绍发电过程有关的内容,设计成记者现场报道的形式,一开始就是背景压混,做得很细。没采上老总,企业发展前景的内容只好淡化,不得不说的由我替他说了。再加上节能降耗的内容,算是有了一些深度。听起来满是机器轰鸣的背景,感觉热火朝天,现场感挺强。 晚上开会,再次调整明天的直播方案。若现场信号正常,则于芳一人串连;若信号出现问题,则于芳播出预先准备的第二套稿件的同时,我们几位记者马上打通热线电话,从不同角度讲述现场情况,填补内容。 8月9日 星期四 今天早上直播。第一时段全程转播开幕式,第二时段各路记者发现场。 我们八点钟冒雨赶到时,信号已经再次测试完毕,一切正常。坐在开幕式观众席里,手里攥着收音机,心一直悬着。直到9:05直播间信号切到现场,在收音机里听到了于芳和现场的声音。雪雁的收音机不知怎么回事,听着听着突然没声了,吓出一身冷汗,定神一看,是自己跳频率了。 心里着急,坐立不安,又出来等。茂峰姐正蹲在转播车的梯子上,神情紧张地抱着收音机。节目没结束前,谁都不敢出大气。 终于挨到主持人报尾,一切顺利!大家长舒一口气,兴高采烈地和电视台技术老师合影留念。以往都是各转播各的,这次甘肃广播电视历史上首次同设备直播,是由我们携手同心完成,是该庆贺一下。 十点多,几路记者分头行动。我和小金赶往地方名优产品展销馆。不停给招商局打电话,终于拿到了两页总体情况介绍。埋头坐在展馆一楼办公室,三下两下划出提纲。再进展馆,熟悉各展区方位、布局,自己清楚了,给听众介绍得也就清楚了。正和小金商量路线,突然看到泾川展馆里面摆着几个西瓜一般大的东西,走近一看是茄子,叫“航茄一号”。昨天怎么没看见,赶紧问,一位女解说员走过来,介绍得挺好。马上约定。 10:45,打电话到导播间给主持人交待提纲。 11:05,开始发现场。怕内容太多挤了李雪雁和何自忠的时间,将节奏加快。介绍完整体情况,再带大家边走边看。小金抱着直播牌在前面引路,我边走边说边比划。先进泾川展馆介绍“航茄一号”,再到灵台展馆介绍泥塑。总共大约用了7、8分钟时间。结束后小金告诉我,灵台展馆里有个小孩子突然大声哭叫,声音可能进去了,吓得他急忙去赶。我精力太集中了,竟全然不知。 赶回住处,茂峰姐正着急,因为收不到节目。好在直播间打来说,一切顺利,几路都及时接通,雪雁在崆峒山的报道已经结束,何自忠在项目洽谈会现场的正在进行中。赶紧给巩铖打电话,请他把第二时段节目录下发过来。 中午饭后,大家一起听节目。感觉内容充实、流畅,安排紧凑,和直播间主持人配合也比较默契。大家都挺满意,互相鼓励了一番。 上午自己觉得自己急里慌张的,节奏把握得不太好,回头听了感觉还行。 晚上去采广场文化周,到了才知没活动。又赶到浙商产业转型项目对接会现场。一进会场,一人热情起身打招呼,我亦热情握手问好,心里只觉面熟,死活想不起是谁。于芳姐提醒,才想起是前两天采访过的一位领导。这几日接触的人太多,已经糊涂了。 抓紧时间帮忙拉人,在会场外采了几位浙商、几位当地官员。 于芳姐回房间赶紧写稿剪辑,因为这篇明早9点时段必须发。茂峰姐也过来,看着她做。 真是累了,我洗了澡歪在床上,一会就睡过去了。迷迷糊糊只听见茂峰姐的声音还在说着稿子,而于芳姐已经没了声响。 突然听到于芳录起干播,看来剪完了。睁眼一看,凌晨1点。这位老姐眼皮已经粘在一起,手下机械地动着,干播已然没了平日清脆、干练的精神。待她录完,我上阵合成。她揉着颈椎一头栽在床上。 雪雁进来问明天的事,说那边她和何自忠的稿子还在调整。我见这位平日伶俐活泼的小妹已经脸色灰暗,眼神发直,再抬眼看到镜中目光呆滞的自己,不禁笑出声来。 8月10日 星期五 感觉好像刚睡着,忽然又被急促的敲门声惊醒。茂峰姐在门外喊:“六点多了!” 急忙跳下床来,潦草刷了牙,套上衣服就往外走。茂峰姐不放心,要跟着去。两人拿了钥匙,去市委宣传部。9点整要播的节目,必须提早发回去。 大清早网速挺快,发完给巩铖电话,请他查收。放下电话看表,6点57分。 没见到李雪雁和何自忠。他俩出发去了华亭,在11点时段发回华亭“秦皇祭天活动”的现场报道。 中午饭时带着采访机,在饭桌上采了几位记者同行,请他们谈对平凉的印象、感受,作为明天《印象平凉》录音报道的素材。搅得记者们饭也没吃消停,都打趣我们:“你们广播做得可真够扎实的!” 下午武术散打赛开赛了,到现场勘查情况,为明早的现场报道做准备。采访了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的陈副主任,国家武术队总教练张教练,两人都是很好的采访对象。有意思的是陈主任面白、儒雅,怎么看也不像搞武术的,我心里琢磨,武侠小说里杀人于无形的高手,应该就是这样的吧。 晚上靠在床上,考虑在报道中应将“崆峒派武术”略作介绍,这样既从侧面衬出了平凉的历史文化底蕴,又可增加报道的趣味性。找到一本有关崆峒武术介绍的书,细细了解了一番。于芳姐姐一觉醒来,见我还在研习“武林秘籍”,怕我走火入魔,二话不说就把灯关了。 只好睡下。 8月11日 星期六 原计划由我一人连续两天在比赛现场发报道的,但赛程安排比我们预期的紧凑,只有早上一次发现场的机会。于是商定,由我和于芳两人先后发现场,加大对比赛的报道量。我俩分了工,我负责介绍武术散打项目、比赛的整体情况以及目前的赛程进展,而于芳姐则带着大家看比赛、介绍规则。早早赶到比赛现场,找到昨天采访的两位嘉宾,陈主任分给我,张教练分给于芳姐。顺利报道,不在话下。 发完,听到收音机里《和谐崆峒》的歌声响起,直播间主持人开始总结这次为期三天的《直播甘肃——走进平凉》大型报道活动,报尾。激动地和茂峰姐、于芳姐抱在一起,险些没热泪盈眶…… 提着直播牌,兴高采烈回宾馆。 ——一路阳光灿烂。  热点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