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平凉史话 |
[游记]平凉史话 |
2008-05-22 blogcn.com |
平凉,地处甘肃东部,六盘山东麓之泾河上游。“居甘陕中枢,扼西凉之吭”,为关中西进北上的古道要冲,陇东交通中心和物资集散地,又依六盘大关之险,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远在五六十万年以前,平凉就开始有了人类的足迹。市境内已发现的318处仰韶、齐家文化遗址,说明在新石器时代平凉即成为人类定居区。 “平凉”始名于中国历史上群雄割据的十六国、南北朝时期。以“平凉”为名置县,始于南北朝末期的北周建德元年(527年)。</p> 作为“陇东重镇”的平凉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史载,五帝时黄帝“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史记·五帝本纪》。是见到史书与平凉有关的最早记载。这里的“空桐”即今之崆峒,“鸡头”山是其别称。</p> 平凉地区在历史上曾是一个大型马场。史书上称作“马政”,即畜牧业的发展规模极大。马是过去战争中的重要武器,任何一个朝代十分重视战马。秦以后的大规模养马场都是官办的,史书上叫“马政”,称“监”、“苑”。史书多记“平凉为唐之马监”。明代又重视了平凉这一历史上的牧马场。 古今的平凉,都是兵家必争之地。秦汉以来,一直视平凉为“重镇”。唐代历史上有名的“平凉会盟”就发生于此地。元、明、清代农民起义战火纷纷。民国时期,发生过著名的“平凉兵变”。解放前夕,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率十九团挥师西进,直逼平凉,国民党部队青、宁二马(马继援、马鸿逵)仓惶西逃,平凉幸得和平解放。 地处中国西北角的平凉市,既有北方的质朴,又有南国的柔情。从城外崆峒山到东湖宝塔,是一部写不完的长诗。崆峒,又作“空同”、“空桐”、“鸡头山”、“笄头山”,《史记》、《汉书》、《尔雅》、《庄子》等史籍都有记载,是我国见于史籍最早的地名之一。民间传说是由于山间空洞穴多,同和洞古义相同,又为广成子修炼得道之所。并成为道教基地,故取道家空空同同清静自然之意而得。崆峒山有“海内真崆峒”之尊,还有崆峒“山色天下秀”之誉,古称“西镇奇观”。现在“黄帝问道处”五个大字,镌刻于山石上。秦始皇在灭六国后的第二年,就曾“西巡陇西、北地、登崆峒”。汉武帝元鼎五年(前112年),也曾“逾陇,登崆峒”。明万历年间,平凉韩王游武当山后,绘制了整修崆峒之蓝图,依山势参照武当山地名,修建了9宫12院的庙址。历数十年,建起了一个拥有琳宫梵刹40多处、居舍600间的释道基地。1984年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每逢农历四月八传统庙会,游人不绝。如今山上公路畅通,水电齐全;山下崆峒水库“高峡平湖”,着实成了“西北胜景”。 |
转自:http://amplesun.blogcn.com/diary,200254583.shtml20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