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江南寒夜,西北张掖(中青论坛)

[游记]江南寒夜,西北张掖(中青论坛)

2008-06-27    sina.com.cn

私下里认为,旅游不过是人类内心对陌生世界的好奇而已,这是人类的天性。无一例外,每个人的从降生之日起,就对远离自己的地方充满了渴望,比如刚学会爬行的孩子,可能只有5个月大,就会不顾一切的往床下爬,没有畏惧。
欧洲可能是世界上最崇拜旅游的区域,不过在古老的中世纪,他们习惯用“冒险”这个语词来涵盖旅游的内在意义——欧洲旅游最伟大的成就是环绕地球,从而知道地球是椭圆形,而不是教会说的四方形。这个伟大发现直接导致了美洲大陆出现在人类文明的阳光里,并且照耀着英伦三岛的冒险者在哪里建立了一个崭新的国家。
随着世界的完整,后来的旅游才具有了今天的狭义涵义。不过,美国人至今对旅游有着另类的说法,一个纽约作家说:“旅游这玩意儿,美国人到欧洲无非是看建筑,在大街上漫步,在胡同里蹀躞,累了就找个临街的咖啡馆,一边喝咖啡一边看遍过往的异国女人秀丽春色。至于说凭吊古迹,那就在伦敦桥上发呆,在希腊古堡的石墙上找寻国王的名字,在卢浮宫里对着每一件藏品大点其头——相信我,事实就是这样。身为游客所谓的探究历史,感受习俗,学习文化,回到美国见人就吹嘘在欧洲的思古幽情,那都是表面,最后他的心里装的满满的全是走过的街道,和街道两旁艳丽的女人。”
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作家说的是西方人,由于人文、地域的差别,华夏古文明真正意义上的旅游从四百多年前的徐霞客开始。在当时,徐霞客也许被人界定为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败家子。在那样一个自耕农占主导地位的封建时期,任何一种脱离土地的游山玩水都是异类。包括春秋战国时期“周游列国”的孔丘团队,他们组团出发,足迹踏遍如今山东、河北、北京、陕西等省市,打的是“克己复礼”的旗号,行的是“君子之道”,同样被各路诸侯认为“不合时宜”,沦落到“丧家之犬”的地步。孔子的团队应该是世界历史范畴里最早的有组织、有魄力、善于发扬团队精神的精英,团队的领导是孔子,手下有部门经理,诸如子路、子贡等72门徒,更有等级森严的底层具体办事人员,诸如那三千追随者。
如果说2000年前那个人数庞大的游说团以失败而告终的话,那么江阴闲人徐霞客一个人踏遍千山万水,在那样一个兵荒马乱的年代,简直就是一个奇迹。时到如今,也没有人能真正明白徐霞客到地是什么一种心理动力,支持他坚忍不拔的走在江南的荒山野岭里,史书上说他“披荒棘,宿岩洞”,又说他“日扶杖而行,尝过山峦叠嶂处,致衣衫褴褛”,可谓历尽千险万阻,得到的不过是“目之所未见,足之所未及”也。虽然徐霞客少年时期就志向高远,说“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实际上,他的足迹主要是江南的崇山峻岭,最北不过到达陕西的华山。那部洋洋六十万字的《徐霞客游记》里,游览云南的篇幅就占了五分之二,与欧洲那些远涉重洋的旅游家相比,徐霞客带有明显的“父母在、不远游”的儒家痕迹。而七百多年前,一个叫马可波罗的威尼斯青年就已经穿越地中海,经过波斯、印度在中国的元朝居住。直到今天,甘肃张掖市中心仍然保留着一条街道,两旁欧式建筑风格的房子参差错落,屋檐下间或挑出几串红灯笼,表明中国风土的雅致和鲜活。大街的中心路口是一尊雕像,雕像的底座上记载着意大利人在这里居住的时间和作为。每到夏秋之际,总会有慕名而来的游客领略完张掖的西北风情后,带着黑水国遗址的仆仆风尘在雕像前拍照——雕像的主人是马可波罗,这条街是马可波罗街。
我不知道马可波罗为什么会在张掖居住一年多的时间,我问过一些人,比如张掖教育学院的老师,比如张掖组织部的官吏,没有人能说清七百多年前一个高鼻子深眼窝的金发男人走在张掖的黄土漫漫里,和周围的风沙黄山是多么的格格不入。其实,在河西走廊蜿蜒万里的疆土上,张掖是很富裕的城市,当地人称“金张掖,银武威,金银不换是天水”,在古代丝绸之路上,张掖也是赫赫有名的古甘州,很多戍边的诗人在这里低徊咏叹,一阙《八声甘州》吟尽西北亘古的愁,叹罢凉州唱甘州,黄沙古道,胡杨林立,白马落西风,回首情悠悠。
城中一座大佛寺,供奉着国内最大体积的木制卧佛,准确说是35米长的佛祖如来卧姿涅磐身,佛祖身后是他的10大弟子和18罗汉木像,这28尊等身弟子像环伺在如来身后,一片掩不住的哀伤在时光流逝里走向山高水长。如果在10月份的某个中午进去观瞻,大殿里光照充足,飞尘和浮虫清晰的飘游在空中,甚至跟随游人的呼吸在西北太阳的光芒里忙碌的往来,在大佛支颐的手臂附近上上下下,像佛祖冷静的思维,又像菩提的万千叹息。在河西走廊无数座寺庙里,大佛寺是唯一的木佛,有人说佛身的木料是香积木,有人说楠木,我更感觉是西北根深蒂固的老柳木,遒劲沉默,百转千回,符合佛祖东来意,也符合900年前 “西夏”民族的特点,克勤克俭,在苍凉的西羌古地虔心礼佛——心诚,不在乎木料是否名贵。然而,大佛寺吸引我的不是西夏党项族的这尊木佛,是大殿后面的藏经殿。1995年12月,大佛寺工作人员维修时,偶然发现了一道夹墙,里面珍藏的六百三十六函计六千三百六十一卷《大明三藏圣教北藏 》,就是被找寻了几百年的佛教盛典《北藏经》。这套经书是明英宗朱祁镇御敕司礼监在北京雕刻印刷,颁诏大佛寺收藏,仅从北京搬运到张掖用了5年时间。其中有600多卷经文用金、银双粉涂写,是举世罕见的“金银佛经”,被誉为“中国珍宝,张掖金经”。整套经书全部用手写汉文木雕模版印刷,书法隽秀,刀工更是卓尔不凡,一页一图,连篇累牍,百观不厌。 之所以珍贵,是因为雕版刻印后,朱祁镇即下令毁去原版,世上除此之外,再无其二。
夕阳侵漫弥陀千佛塔的时候,我已经站在寺外的古玩街上。10月的张掖,黄昏像水,不由分说的从四面八方流淌过来,如果侧耳倾听,可以听到凛冽的时光声音在暮色里喧哗,像江南的飞瀑溅落,像西湖里船桨的欸乃咿呀,像沙漠里驼铃叮咚,像徐霞客紧跟在马可波罗身后,一眨眼就翻过历史的山脊,崎岖小路上有两行脚印生生不息。(作者:西风紧)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21f79b010001ts.html252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