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游记散文]黎族纹身:三千年前海南的“敦煌壁画”

[游记][游记散文]黎族纹身:三千年前海南的“敦煌壁画”

2008-02-08    sina.com.cn

黎族纹身:三千年前海南的“敦煌壁画”
文图/勤奋

令我最早认知海南的,是许多年前一部红遍了举国上下的《红色娘子军》影

片,和一首唱及大江南北的《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歌曲。影片和歌曲使琼海万泉河美名远扬,也让宝岛的碧海银沙、椰风海韵成了我儿时一个渴望走近她的梦想。2月,当我真的走进海南,被旖旎的风光拥入怀抱时,我甚至不敢想象,跳入我眼帘的一切远比梦传奇——这里不仅仅有海与天的故事,让我惊诧美丽;更有那有着三千年前海南“敦煌壁画”之称的关于黎族纹身的动人传说,让我惊诧于黎族妇女纹身习俗的起源说。
黎族纹身,有着悠久的历史,纹身在黎语中叫“打登”,亦叫“模欧”,海南汉语称“绣面”或“书面”,西文则叫“打都”,是黎家人的一种传统习俗。关于黎族纹身的文献记载很多,《水经注》转引晋代王范所写《交广春秋》中就提到当时海南黎族“披发雕身”,宋代赵汝适在《诸蕃志》中提到“女及笄即黥面颊”,在世界的民族族群中是一种罕见的文化现象。
关于纹身的起因,民间有许多说法,最流传的有两个。传说一是:黎族祖先有一个女儿,她的母亲在她出生后不久就去世了,其后“约加西拉”(鸟名)就含着谷类来养育这个婴儿成人,为了不忘记养育之恩,后代的黎族妇女在身上涂上各种颜色仿效“约加西拉”鸟翅膀的花纹。

另一个传说是:黎族的祖先有一个叫乌娜的姑娘,貌美善良,她有一个相亲相爱的恋人并一起憧憬美好的未来。可乌娜的美丽远近闻名,连远在京城的皇帝也听说到了,于是乌娜便被选入宫中,一对至死不渝的恋人就被硬硬地拆散了。后来,乌娜在宫中忍受不住对恋人的思念,偷偷逃出来,和自己的恋人来到了海南岛,皇帝也追到了海南岛。乌娜不愿离开自己的恋人,她便在自己的脸上刺下了斑斑驳驳的痕迹,皇帝看到她模样改变了便离开了,从此乌娜和自己所爱的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这是两个黎族妇女纹身习俗的起源传说。
但据史志记载,黎族来源于古越,而古越人又有纹身的习惯。古越人作为海洋民族,他们崇拜龙蛇,认为在身上刺了花纹,下水之后,龙蛇就不会伤害他们。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极少改变,世代相传成为黎族妇女纹身的俗规。比较普遍的说法是:黎家人纹身习俗,自古以来都有定制,女子只要长大到十一、二岁到十四、五岁时,都毫不例外,必须按照祖先遗留下来的特殊标志接受纹身,他们把纹身看成民族的标志。
当代专家学者们认为,纹身是黎族母系氏族社会的遗存,是母权制的产物,它是原始宗教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图腾崇拜的产物。纹身是黎族历史上凝聚力、号召力、生命力的标志。特别是与外族人发生战争时,纹身、服饰就是“自己人”的最鲜明的标志,是黎族历史上最壮观的文化现象。
现今,你走进黎寨就会发现,凡是上了年纪的黎族妇女,在她们的脸上、胸部、四肢等部位,都纹着蓝色的花纹图案,她们对祖先图腾的崇拜,这些图案给她们平添了几分迷人风姿,深藏着神秘笑靥,她们以此为美,她们会娓娓地向你叙说关于纹身的故事——那感觉,就象你面对一幅生动的“敦煌壁画”。这些用血肉彩绘出的生动、斑斓的图画,为黎族的历史增添了璀璨的色彩,是一个民族沧桑的见证,仿佛是三千年前一幅幅“敦煌壁画”的活灵活现。这些各式精美的文身图案令人惊诧。用民族学家吴泽霖教授的话说:“纹身是海南岛黎族的‘敦煌壁画’,世界上不知道还有哪一个民族像黎族这样保存了三千多年,至今还能找到它的遗存,实在是一个奇迹。”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d21d8a010009wd.html689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