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游记-玉门关、阳关和汉长城-玉门关自助游-玉门关自驾游-旅游

[游记]游记-玉门关、阳关和汉长城-玉门关自助游-玉门关自驾游-旅游

2007-07-16    51yumenguan.cn

关于这次旅游,本来打定主意什么也不写,因为不想把好不容易才沉淀下去的心情再次翻搅起来。是被小徐的努力和认真感染了,还有几个好友的希望,我终于决定只选择一天来写,这似乎是个中庸的办法。我选择了7月的最后一天,因为这是我此次西行最震撼和感动的一天——我看到了玉门关、汉长城和阳关。数年前在友人的相册里初识他们,我就知道总有一天也会来到他们的面前,去感受肆虐在他们身上两千年的大漠的风沙,去感怀卷裹着烽火狼烟的两千年的悲欢荣辱。如今,夙愿得以实现,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心情。

玉门关,戈壁之中赫然出现在你面前的一座荒废的,黄土夯筑的四方关卡,承载着太多的豪迈和辛酸。大多数人知道玉门关,仅是因为那句“春风不度玉门关”,然而,它比一句唐诗丰富得太多。泥砖搭建的城墙,看似没有石砌的壮观,但正是这种中国人最熟悉的黄色,这种和母亲河一样的颜色,在蓝天白云下凸现出极度的沧桑。战火烽烟早已远去,关内,戈壁上星星点点的小土丘正是当年的累累坟茔,埋葬着戍边的士兵和他们一生的光荣。虽然已被风沙削去大部分,幸而尚能让今天的后人看得到,忠骨有寄。除了征战,玉门关还有着更多历史意义的凝结。汉代的长城保护着来往于首都和西北疆域的商队、百姓免予匈奴的侵犯,于是丝绸之路也正是沿着长城发展起来。满载丝绸和瓷器的驼队抵达敦煌郡,作最后的补给,然后就穿越汉长城的终点——玉门关,踏向充满死亡与恐惧的不毛之地塔克拉玛干沙漠。离开玉门,也就离开大汉的疆土,离开最后的庇护,去面对生与死的考验。站在关内,从尖形的门洞遥望苍凉的塞外,我听见驼铃声声,看到蒙着洁白面纱出塞的女子的双眸中闪动的泪花,看到意气风发的使节高高举起的手中的节杖。可是,离开了,却不知何时归。我无从知晓他们走出关卡时回望关门的那一刻心中在想些什么,那早已湮没在漫漫历史长河之中,斯人已逝,然故址犹存。关外,疏勒河几近干枯的河道中出人意料的芳草茵茵,为荒漠点缀了一线希望与生机。水草迎风轻摆,不知它们的祖先是否记述下了那些我们知道的,不知道的往事,那些留下的,留不下的传说。

汉长城,心灵的朝圣。之前所有的关于他的幻想、期盼,在真真正正见到守卫在寸草不生的荒漠中,由碎石、黄土和干草堆砌的,历经沧桑,几度荒废,已经残破不堪却依然骄傲存在的这段历史的坐标时,立刻被一种压在心头的沉重以及沉重之下激烈的撼动所取代。就像是被岩层紧紧封闭的炙热的熔岩,在心中不安而躁动地翻滚。我压抑着随时可能喷发的情感,戴上了墨镜,因为不想让同伴看到自己发红的眼眶(后来于兄告诉我,他也是出于同样的原因一直不敢摘下墨镜,由此一言,堪为知音)。望着残破的烽火台,努力地在脑中拼凑狼烟升起那一刻的景象,恍然间回到两千年前:百战的将军,醉卧沙场的将士,大漠的孤烟,长河的落日,策马驰骋的卫青,仰天长啸的霍去病,还有“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之”的铮铮豪情……这些已然定格成为唐诗宋词中的主题,成为千年之后依然用以激励后代的令人血脉喷张的故事,成为苦难的中华民族在劫难之中,在抗敌之时最坚强的信念,成为我们仰望当空皓月后最凝重的思绪。突然想起了一首歌的歌词:

穿越千年的伤痛
只为求一个结果
你留下的轮廓指引我 
黑夜中不寂寞

穿越千年的哀愁 
是你在尽头等我
最美丽的感动 
会值得用一生守候

西北的暮色,总是有几许苍凉,在苍凉的暮色中,我们来到了阳关。“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千古绝句让阳关名扬天下,也让这份悲凉和孤独陪伴了他千年。匆匆看过阳关博物馆,逃开一座崭新的仿建的关卡和闹剧般的出关表演,我们走上了一片满是石砾的荒地,远处山丘上的烽燧遗迹是我们的目的地,那里就是传说中的,记忆中的,想象中的,活生生的在我们面前的阳关。小徐还在念念不忘莫高窟的美女导游,并突然开始不停地感谢昆仑神,于兄和我以此取笑为乐,一路上也就有了经历数次沉重之后难得的欢声笑语。但是,我心里总是还有些别样的感觉。爬上了山丘,来到烽火台的面前,厚厚的云层挡住无力的残阳,蓝天挣扎着从云层的缝隙中露出一点点它存在的踪迹。这座砖土搭建的,已经被风沙侵蚀得面目疮痍的棕褐色的遗迹似乎迫不及待地想对每一个来到他面前的人讲述曾经金戈铁马的岁月。这就是我渴望多年的阳关吗?或许是玉门关和汉长城给了我太多的感触,对于这个残存的烽火台,我却有了一点失望。也罢,就借此让自己今天无数次激动的心情慢慢平静下来吧。围着它走了一圈,发现竖着一块碑,指明这是“墩墩山烽火台遗址”,那阳关,阳关在哪呢?经一位当地大姐指点,在我们所站的高地的尽头,路的终点,终于找到他,前世今生的阳关。确切的说,那不是任何具体存在的遗址,仅是一块新近放在那的,刻着“阳关故址”的石牌,静静地立在高地的尽头,立在苍茫阴沉的天空之下,俯瞰着他背后的曾经是古战场的茫茫荒原,在荒原的尽头,靠近天边的地方,是带着雪峰的连绵的祁连山。难以表达的孤寂瞬间袭来,和着铺天盖地的哀愁。阳关,就这样默默消失在漫长的岁月之中,不留痕迹,残酷地连一丁点能让我们瞻仰的砖瓦都不留下,只给我们无限的追思、怀念、想象、感慨。然而,正是这种完全的“无”,使他成为了纯粹精神的纪念,成为至高的存在,在古诗中,在历史中,在传说中继续传承。那一刻,我想起了天下最著名的一块碑——武则天的无字碑。阳关是睿智的,他把所有过往的热闹、荣辱,曾经的繁华和喧嚣,曾经的悲壮和惨烈,一概藏于天地之间,连同他自己,却给我们最深沉的震撼。坐在石牌的底座上,大漠的风吹拂着我们的脸庞,似乎想讲述些什么;遥望荒芜的大地,视野是那么的开阔,心中却无比惆怅。还记得昆明大观楼天下第一长联的下联,那应该是对此情此景最恰当的诠释: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竭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青霜。“这里太悲凉了,太壮美,也太惨了。我们合照一张吧”于兄说。于是,我们三个人站在那块石牌的背后,以暮色下的天空和辽阔的荒原做背景,拍了我们第一张,也是唯一一张合照。西出了阳关还有没有故人,我不知道。我庆幸的是此刻还有两个兄弟陪在我的身边,使我免予一个人来承受这种让人窒息的孤独。

回程的路上,小徐指着一片云问我们象不象莫高窟壁画上的飞天,于兄说旁边的另一片更小的云才象。而我所想到的是,我们就要离开敦煌了,离开这个只应该存在于故事中的地方。

转自:http://www.51yumenguan.cn/travel-notes/1182419274.html290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