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玉门关 |
[游记]玉门关 |
2008-05-22 live.com |
7月13日 可能是累了,昨晚睡得很沉,四点三十分时被定好时间的手机叫醒,洗漱之后打电话给王师傅,他已在宾馆楼下等了有一会儿了。夜色中的敦煌很安静,偶尔有车急驰而过,车里载的大概都是和我一样的游客,路旁昏黄的灯光点染出早春的寒意。虽然穿着外套,我还是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冷战,随口说了句,好冷啊。没想到王师傅一声不响地打开车里的暖风,西北人的质朴可见一斑。 敦煌市区到玉门关大概一个小时的车程,出市区后的路是玉门关景区修建的,虽不是十分平整,但好过戈壁便道。天黑漆漆的,没有一丝光亮,车就这样在混沌中颠簸着,没有尽头。我安静地听着车外风呼啸而过、碎石敲打底盘的声音,想像着“春风不度”的玉门关。渐渐的天边隐隐地出现一丝光亮,期待已久的玉门关日出近在咫尺。车子在玉门关景区简陋的门前停下来,睡眼蒙胧的管理员过来收费,三十元一张门票,不管合理与否,想想景区修路的艰辛本无可厚非。车子向着渐明渐亮之处继续前行,然后在一处工地停下来。 这就是在诗作中被无数次吟诵的玉门关。昔日作为丝绸古道西出敦煌的必经关口,商队不绝,使者往来。为名,为利,或是为简简单单的平安二字,人们多会在此处关城的城墙上嵌玉祈祷,玉门关因而得名。历史轮转中,关口湮没,长城坍塌,路无人迹,只留下孤独的玉门关,在荒郊寂野中守望,岁岁年年,春风不度。与之相伴的,只有关前浅浅的一片沼泽,珍贵的水源也使得玉门关上偶尔有鸟儿飞过,哀鸣阵阵,盘旋不去。 站在玉门关下,晨风吹过,清醒而苍凉。沼泽中两只牛静静地嚼着枯黄的草,结着薄冰的水面泛着冷冷的光,这种荒凉中透出的张力,一如列宾的油画。就这样,我在几乎静止的风景中等待玉门关的日出。慢慢的,天际渗出丝丝红晕,初时不易察觉,蓦地聚成一团,从地平线跳了出来。清晨郊外的冷风中,太阳没有正午炙人的温度与火热的颜色,光线柔和,泛着橘黄色的暖意。玉门关逆光而立,岁月的痕迹在这一刻悄然放大,纵然感伤,却有着遗世独立的自尊与自爱,人若如此,夫复何求? 离别玉门关时,我还是忍不住地回了头,回望光芒中静静独处的玉门关,脑子里想的却是毫无关系的一句“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感谢这个微凉的早晨,感谢没有在此停留的游客,感谢还没有出来揽客的骆驼队,让我得以清醒而清楚地感觉玉门关。 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我已飞过。 迎着清晨的阳光,我们继续上路,下一个目的地――雅丹地质公园。对于这种风蚀地貌,新疆境内的维吾尔人最早称之为“雅尔当”,在民族语言交流过程中演化为极具诗意的“雅丹”,标志性画面是落日余晕中散落着形态各异的赭红色岩石,有着摄人心魄的美丽,可就是这样的地方,却被当地人叫做“魔鬼城”,为什么呢? 渐入雅丹,是不见边际的黑戈壁,王师傅介绍说,戈壁上覆盖的黑色矿石含铁量极高,在这种环境里,寸草不生。事实上,雅丹地质公园所处之地已是罗布泊的边缘,其荒凉可想而知。 就在这样的荒凉中,车子又驶过了近百公里,在我似乎已渐渐习惯了这种触不到边际的等待时,雅丹地质公园那褐红色大理石的园门跳进视野,与周边环境是那样的不协调!进入景区,停车交费,每人六十元,包括二十元的环保电瓶车费用。还来不及进入装潢现代的景区大厅看关于雅丹的科教片,就被管理员叫上了观光车,原因是凑够了人才能发车,下班车要等到一个小时后呢。车子并不新,是中小城市中招手即停的中巴车型,在导游的开场白中车子卷着黑烟起动了。 作为地质公园的开发,园方在景区中央修了一条柏油路,路的尽头是曾经谜一般神秘的罗布泊。到达第一个景点时,一切都还风平浪静,游客们争着和那块被命名为“金狮迎客”的岩石合影。车子继续上路后,风一下子大起来,大概只能用“飞砂走石”来形容。直到这时,我才想起“雅丹”是风蚀地貌,正是风卷碎石的打磨才形成了那形态万千的岩石,我所见的图片,大概只是落日前归于平静的一瞬。 导游着力推荐的是作为园标的“孔雀”,原本粗重的岩石在风的作用下化做开屏孔雀,形态逼真,在羽屏之下居然还有一个孔雀蛋。不过,想一睹庐山真面目的话,是要徒步过去的。下车之后才发现,原来在北方经历过的沙尘暴是如此的微不足道,那风,那砂,是可以让你真切地感觉到打在身上的刺痛,以便保持足够的清醒在混沌中摸索。在这样的过程中,作为风景的“孔雀”已经不重要了,让人能够恒久记忆的是漫天的风砂,与风砂中人的渺小与无助。回到车上,摘下口罩,吃惊地发现里面积着数量不少的细沙。导游很平静地介绍,雅丹地貌之所以被称为魔鬼城是因为黑戈壁地表矿石含铁量极高,指南针到这里不能发挥丝毫作用,号称在珠峰峰顶仍有信号的中国移动对此地也无能为力,如果在这样的环境里迷路,真的是叫天不应,叫地不灵,而二到五月是风季,在雅丹风大时,白天也是伸手不见五指,夜里则是鬼哭狼嚎般的凄惨,今天我们所经历的,大概算得上风和日丽了。 离开雅丹,车子沿原路返回,车窗外是静止而枯燥的戈壁风光,我的耳边却依旧响着凛冽的风声,刚刚所经历的,真的是恍然若梦,只是梦中种种不是久居江南的人可以想像、描摩的,这大概也正是人生意义之所在,走不同路,寻非常风光,珍惜已有生活。 汉长城是这一路上另一个重要景点,遥想当年大汉王朝的武功军威将强悍的匈奴逐入漠北,汉武帝下令修缮和建造的延绵两万里的汉长城阻断了匈奴南侵的马蹄,其雄伟在今日想来仍激荡于胸。走在茫茫戈壁上,延绵起伏的长城依旧可以将视线带入天地相接处。以芦苇、红柳为筋骨,黄土为肤的汉长城在大漠寒风的千载打磨中,只是让黄土化作历史的尘埃,城墙中的芦苇却如化石般坚硬,不减当年气魄。站在长城内,远望依旧荒凉得几乎使人落泪的漠北之地,匈奴人迁徙时所唱的哀歌似乎回荡在风中,“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原来游牧民族远没有我们想像中的随性与洒脱! 与匈奴的悲凉、无奈相比,汉人的离愁别绪就含蓄得多,“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国家大义与儿女情长交织融会,脍炙人口,传诵千年,时至今日,仅余烽燧的阳关仍引人发怀古之幽思,念天地之独怆。 去阳关的路并不难走,但在正午无遮无拦的阳光下夏利车有如铁筒般闷热,从车窗飘进的更多的是让人无处躲藏的热浪,最贴切的比喻就是“把我放在火上烤”。好在路边不再是黑戈壁寸草不生的荒凉,并不浓密的绿色多少带来些意识上的清凉,颜色艳丽的红柳给曼妙的沙丘添了些许点睛之笔。难得的是,层层叠叠的沙丘中有一条浅而清澈的小河,依赖于它所提供的水源,才有了沙漠中所稀缺的植物。沿着小河走下去,是一个占地颇广的度假村,路牌指示此地名唤“高老庄”,我不禁失笑,不是要拿猪八戒来做招牌吧。王师傅很认真地说,这个我倒是不清楚,不过唐僧取经时真的是从我们这里走的。质朴而可爱的话让我愈发大笑,索性叫王师傅在路边停了车,想认真地看一下这个让天蓬元帅念念不忘的风流之地,可惜的是,度假村门口的藏獒极其凶猛,尽管是关在铁笼子里,但还是会让人感觉到它想把人撕裂的野性,正在做工程营造的工人也凑过来声明,这里拍照是要收取景费的。看了看远处山顶正在粉刷的身体比例明显失调的师徒四人的泥塑,我头也不回地上了车。我心目中的<<西游记>>绝不是这样的。 驶离高老庄,不远处便是错落有致的村庄,方方正正的院落内郁郁葱葱的葡萄架掩映着整齐的平房或是二层小楼,与北方民居及其相近。这时我才知道原来阳关是盛产葡萄的,强日照、少降水的自然条件培植出颗粒饱满、含糖量极高的黑提,由它晒成的葡萄干是敦煌很有名的特产。想不到西出之后便无故人的阳关关城之下竟有着如此繁茂之地,大概也是如此,在面对西域重重险途之时,前景渺茫之人才会格外怀念远离故土前最后的美酒笙歌,而“劝君更尽一杯酒”所用的,或许正是“葡萄美酒夜光杯”。 村庄的四周散落着不少的土丘,在千百年前它们或许是阳关关城的一部分,而现在它们是作为基础部分用来建造晾晒葡萄干的风房,这也很可能是它们惟一的用途。绕过这些玲珑剔透的风房,便是为很多人垢病的阳关军事博物馆,原本记载了无数离愁别绪的阳关关城在千载之后的今天除去兀自独立的烽燧,留下的,大概只有一个满是诗意的名字。在所谓发展旅游经济的大环境下,当地在阳关旧址上修建了全新的仿汉建筑,希望借此积聚人气,不过结果却是让人出乎意料的失望。匆匆浇筑的城墙不过几年的时间就已经斑驳,城下陈列了新仿制的攻城器械,这些以往在电视里才能看到的云梯、战车禁不起游人好奇的摆弄,已经脆弱得不堪一击。 阳关的门票是四十元,可以参观景区内众多仿古景点以及两关汉塞陈列馆、丝绸之路陈列馆,一直以来,我对影视城之类的仿古景观毫无兴趣,但千里跋涉的敦煌之行很难重复第二次,看后失望总好过过门不入的失落,想必与我有同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登上城门楼便可眺望景区全貌,在了无人迹、难掩破败之相的仿汉兵营后,是傲然独处的阳关烽燧,已入暮年的它与这一片的全新之作是那么的格格不入,那种倔强让人由衷地敬佩却不免叹息。走马观花地流览过陈列馆,陈列的内容有如鸡肋,真的不明白各类陈列馆斥巨资做硅胶像、蜡像的意义何在,难道仅仅是以今天的揣测去重现千百年前的某一场景?惟一吸引我的是那块“天马模印砖”,形体矫健的天马展翅急驰,长长的马鬃随风飘逸,洋溢着现实的张力与神话的想像,而在历史上,阳关附近的渥窪池正是汉武帝饲养天马的地方。 景区中轴线上的第四重是都尉府,过去是驻守阳关的最高长官办公之所,由阳关西行者都要在此办理通关文牒,相当于今日的护照,据说我们常用的“多多关照”一词即由此而来。在汉代官吏打扮的工作人员的强力推荐下,大批的日本游客兴致盎然地交钱换领关牒,对于这些旅游衍生品,我一直是敬谢不敏。出了都尉府,沿着出征组雕走下去就是仿古阳关了,在并不雄伟的关城下正响着今天作曲的<<出塞曲>>,一群舞蹈水平极其业余的工作人员穿着全无风韵的仿汉衣裙作态起舞,末了还一一向日本游客敬送别酒,中国游客倒是没有这种待遇,当然,这种待遇不要也罢。
|
转自:http://hongxianbijing1978.spaces.live.com/Blog/cns%214A95D9403E5F6D14%21127.entry31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