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不老的阳关(2) |
[游记]不老的阳关(2) |
2008-05-22 sina.com.cn |
阳关博物馆是一座依托于历史遗迹、馆园结合的新型遗址博物馆,采用雕塑、壁画、建筑、陈展、环境等艺术手段,综合调动古代建筑文化符号,展现丝绸之路、两关长城和中国西北地区的历史风貌与文化特色。追求历史遗迹与现代人文景观、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文化内涵与外在展示的艺术形式、实用功能和文化展示之间的协调,以达到传统与现代、人文与自然、内涵与外在的和谐统一。 阳关博物馆总体为砖混结构仿汉城堡式建筑群,座落在阳关烽燧文物遗址区外,距离烽燧800米。西、北、东三面筑垣。南面有意墙开一面,一则使馆内建筑群与墩墩山顶的阳关烽墩遗址和远处的阿尔金雪山遥相对望,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浑然一体;二则城墙三面环抱,面向历史遗迹,成拱卫之势。 建筑布局上,博物馆北实南虚,南北环抱,借景入园,突出历史人文遗迹,在建筑布局上真正做到了主次分明,藏露适度。通过整合汉代边塞、边关建筑特点,集中体现出符合两关长城历史风貌和大漠戈壁自然景观特点的建筑艺术风格。 馆内建筑依东西中轴线,自西而东大致对称分布。各类建筑古朴伟岸,用艺术手法做旧,给人以岁月沧桑之感。博物馆选用的建筑材料、建筑符号、建筑风貌整个都呈现出古拙大气、质朴雄浑的汉代气象。 游览者在馆内参观区通过展厅内的实物和图文展示,室外的各种雕塑和壁画,可以全面而概括地了解两汉时期丝绸之路与敦煌,特别是两关长城的历史地理知识,并从中领悟其历史文化内涵。 登上墩墩山顶,放眼四野,墩墩山烽燧、古董滩、汉渥洼池、唐寿昌城、丝路南道等历史遗迹尽收眼底,“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仿汉建筑风格的阳关博物馆,古朴典雅,与周围的汉唐历史遗迹及大漠绿洲景观相映成趣,浑然一体,蔚为壮观。 [白闪过渡,以下段落同此] 游客服务中心,供游客参观咨询、休息购物。内设贵宾接待室、游客休息室、工艺品商场、丝毯作坊等。展销的敦煌艺术、西域风情、汉唐遗风系列旅游纪念工艺品,富有艺术个性和文化特色,实用性、纪念性、艺术性兼备。 学术中心,是阳关博物馆进行学术研究和举办相关活动的主要场所。主要设施有办公室、会议厅、图书室、馆史陈列室等,面积约500平方米。内设阳关研究所,延聘国内外敦煌学专家学者数十名,主要从事阳关、玉门关、河西汉长城等敦煌史地研究。2003年8月28日至9月1日,敦煌市首届敦煌两关长城学术研讨会在此举办,全国数十名敦煌学专家应邀参加。 两关汉塞厅,分四个单元展示了阳关、玉门关和河西汉长城的历史和文化,内容包括两关长城的设置与修建、历史沿革、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和历史地位、历史文化内涵等。洞察历史云烟,纵览边塞风情。两关汉塞厅,为游客提供了一个解读两关历史线索,追想历史的空间。 丝绸之路厅,分四个单元系统全面地展示了丝绸之路的历史和文化,内容包括丝绸之路的形成背景、开发过程、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和历史地位、历史文化内涵等。参观丝绸之路厅,思接千载,浮想联翩,让游客领略丝绸之路的神秘悠远,感受华夏文明之博大古老。 汉阙牌楼,参照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魏晋时期壁画及汉画像砖图画等设计建造。由牌楼和左右两阙组成,巍峨壮观、古朴典雅。汉阙牌楼正面墙上两侧嵌布高温釉下彩大型陶瓷壁画《丝绸友谊图》。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ae0b2b010005az.html16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