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触摸大漠的脉膊之四:绿洲边的阳关 |
[游记]触摸大漠的脉膊之四:绿洲边的阳关 |
2008-05-22 sina.com.cn |
随意行走(6)——触摸大漠的脉膊之四:绿洲边的阳关 2007-09-01 21:47:27 大中小 标签:旅行/见闻阳关 2007年8月13日,阴。 今天的游览目标是阳关,然后经阿克塞翻越阿尔金山脉海拔3648米的当金山垭口进入青藏高原,晚上入住青海省海西藏族自治州的首府德令哈,全程约600公里。 早起,敦煌市区的天空一片昏黄,车出城后只见远处山边一片浓浓的黄色,它渐渐地由远而近、从小到大地扩散,最终漫天飞舞的黄沙将天地染成黄色,那横扫公路一阵紧似一阵风也尾随而来。 越往沙漠深处走风就越大,飞沙走石,铺天盖地,日月无光,除了眼前崎岖颠簸的道路和路两旁灰色的沙砾,看不见任何远处的景象。一阵横风似乎要将车掀下路基,“乒乒乓乓”一阵沙石似乎要砸碎车窗的玻璃,沙漠的狂风就是以这种方式抗议着先进文明对沉睡千年的大漠的打扰。 风渐渐远去,留下天地间一片昏黄。在黄尘中我隐约看见一片绿洲,它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大。哦,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到达阳关镇了。 阳关镇外是大片大片的葡萄架,镇里公路两旁是高大浓密的杨树,透过浓荫可见一座座民居,你无法相信在沙漠深处还有如此生机盎然的景色。 阳关位于距敦煌以西70多公里的南湖绿洲阳关镇南边的戈壁上,它居于绿洲的渥洼地和西土沟两大水源之间,只要把住水源,任凭你千军万马也休想过关。所以,谁控制了水源,谁就把住了关口,谁就掌握了通往西域的钥匙。玉门关及汉长城是沿河西走廊北部的疏勒河而建,同样也是为了控制水源。 古时阳关与玉门关的性质分得很清楚:玉门关是前往西域的交通要道,又是朝廷直接管辖的边陲关口,所以往来于玉门关的多是政府官员、军吏及家属,而出入阳关的多是边民和商人,玉门关是绝不让边民和商贩过往的。当地有一个传说:唐代高僧唐玄奘去西天取经并未得到唐太宗李世民的批准,因此从玉门关偷渡出关,17年后修得正果后回国,唐太宗命令敦煌官员和百姓到阳关去迎接这位历经八十一难的高僧。 阳关遗址坐落在“古董滩”上。相传唐天子为了与于阗国保持友好关系将女儿嫁给于阗国王,送亲的队伍长途跋涉来到了阳关,不料狂风大作黄沙四起,大风刮了七天七夜,送亲的队伍和嫁妆全部被埋在了沙丘之下。多少年过去了,每当大风过后就会有古钱、金银、玛瑙、装饰品、兵器、陶片露出了地面,当地人称之为“古董滩”。几年前考古工作者在几十道沙梁中发现大量的文物和建筑遗迹,专家们认为,这里就是消失了一千多年的古阳关遗址。 我猜想,阳关和玉门关一定都曾是水草丰美的地方,否则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匈奴何以不懈地想夺回这片土地?否则何以用那么多的芦苇来修建汉长城?到了元代,阳关被洪水冲毁,后渐被流沙吞蚀,现仅存沙漠边缘小山上那座高4.8米的烽燧。在烽燧下不远处便是宽36丈的“阳关大道”,站在阳关烽燧遗址向西远眺,除背后的绿洲之外,关外南面远处还有一条细长的绿洲,那可能是条河道,阳关大道就是顺着这条绿洲向前延伸。阳关大道已被黄沙所覆盖,走在变成荒漠的阳关大道上,遥想当年,真是造物弄人,这里曾经是世界上最繁忙的通关大道,现在却空无一人。 为了介绍阳关、汉长城和古代丝绸之路,遗址旁仿汉代建筑风格建立了阳关博物馆,馆内史料充实、文物丰富,非常值得一看。 告别了曾经车水马龙、现已湮没在黄沙之下的阳关遗址,我们也暂时告别了大漠,向着青藏高原进发。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ae49c9010009tr.html22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