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会宁 |
[游记]会宁 |
2008-05-22 163.com |
会宁县位于甘肃省中部、白银市南端,坐标在北纬35°33′至36°26′、东径104°31′至105°34′之间,总流域面积6439平方公里,属陇西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平均海拔2025米,气候属温带季风型气候,年平均降水量为340毫米,年蒸发量达1800毫米;辖28个乡镇,总人口58.31万人,境内有汉、回、蒙古、满、藏、东乡等6个民族。 会宁是历史文化古城。会宁“地控三边,县居四塞”,是古丝绸之路重镇,素有“秦陇锁钥”之称。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生息繁衍。自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设置祖厉县,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秦始皇、汉武帝、林则徐、左宗棠、谭嗣同等曾到过会宁,留下了戍边足迹,翰墨诗赋。会宁是中国革命圣地。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胜利会师,揭开了中国革命历史上崭新的一页。朱德、彭德怀、刘伯承、贺龙、徐向前、聂荣臻、任弼时、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留下过光辉的足迹。会宁红军会师旧址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宣部确定的全国首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国家安全教育基地。会宁是西北教育名县。自古以来有崇文修德,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仅明清两代就有进士20人、文武举人115人、贡生396人。自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已向全国各大中专院校输送学生近4万人,其中,获得学士学位1万多人、硕士学位1000多人、博士学位200多人。会宁教育的“三苦两乐”(领导苦抓、家长苦供、社会苦帮、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精神享誉省内外,赢得了“状元故里,博士之乡”的称誉。会宁是绿色产品的生产基地。区域海拔较高,光照充足,没有污染,有生产绿色产品的天然优势。2004年,全县种植紫花苜蓿70万亩,羊饲养量80万只,牛饲养量7万多头;种植杂粮35万亩,年产豌豆、扁豆、荞麦、莜麦、良谷米4万多吨;种植洋芋65万亩,年产洋芋100多万吨;种植瓜果蔬菜和经济作物31万亩,年产大板凤眼黑瓜籽7000多吨、杏产品4万吨。铁木山矿泉水被国家命名为优质矿泉水;用当地杏仁和矿泉水配制生产的“万里缘”杏仁露被评为省市名牌产品;年产3.5万平方米的仿古地毯,是外贸出口的免检商品;荞麦米和良谷米被国家认定为A级绿色产品;小杂粮、草畜、洋芋和瓜菜四大支柱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三利、祁连雪、博亚、恒源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2003年,会宁被中国特产之乡委员会命名为“中国小杂粮之乡”和“中国肉羊之乡”。会宁交通通信便利。东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接壤,西与兰州市为邻,南过西安,北达内蒙古。国道312线、309线横跨东西;省道靖天路、定会公路贯通南北,县乡公路纵横交错,形成四通八达的道路网络。西安—兰州—乌鲁木齐光缆过境会宁,2万多部程控电话交换系统贯通城乡,连接国内外。
|
转自:http://zhuxiaochen001548.blog.163.com/blog/static/398255802007817733434333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