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是福建省的新兴工业城市。位于福建中部偏西,地处沙溪上游,居于武夷山脉和戴云山脉的过渡地带。地理座标介于东经116度56分到117度47分,北纬25度33分到26度12分之间。东邻大田县,西靠连城、清流县,南连漳平、龙岩市,北接明溪县、三元区。东西宽82公里,南北长71公里,总面积2942平方公里。
永安古名浮流,分属沙县、尤溪县境。明景泰三年(1452年)始设县治,直到整个清朝,均属延平府管辖。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设道,永安属北路道(1914年改称建安道);民国13年废道,实行省、县两级行政制,永安属省政府领导;民国21年,十九路军发动“闽变”,将福建划为闽海、兴泉、延建、龙汀四省,永安属延建省;民国23年起国民党政府实行行政督察专员制度,永安属第八行政督察区(所在地长汀);民国24年属第二行政督察区(所在地南平),民国31年属第六行政督察区(所在地龙岩),民国27年6月至34年11月,永安为福建省临时省会所在地;民国35年至38年,永安为第九和第六行政督察区所在地。1950年1月28日永安解放,福建省第七行政专员公署设在永安,至1956年6月撤销,永安属龙岩专区。1961年属三明专区(现为三明市)。1984年9月12日永安撤县设市(县级市),仍隶属三明市。
永安自设县以来500多年,境域多有变动。现境域系1961年确定。境内有4个街道办事处、4个镇、4个乡,223个行政村,19个街道居民委员会。
永安自然条件优越,自然资源丰富。
永安地层和水系发育。地势东、西、南三面高,中部低。境内群山连绵,主要山峰有159座,其中千米以上高山有84座。山地和丘陵面积占总面积的90以上。全市集雨面积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73条,其中主要的有13条,分属沙溪水系、尤溪水系和九龙溪水系。(因为九龙溪和巴溪在城区的西门汇合,状如燕尾,因而把流经城区的这一段河道称为燕江,城区也因此又名燕城)。1989年耕地面积为22.9万亩,水域面积为8.1万亩,分别占总面积的5.2和1.8,所以永安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
永安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为农业和林业生产提供了优越条件。市内各乡镇累年平均气温在14.3℃~19.2℃之间,全年平均无霜期为302天,日照也比较充足。全年平均降水量在1484~2040毫米之间,平均降雨日数为130~169天,能满足水稻和其它农作物对水份的需要,也有利于林木的生长。
永安矿藏、森林、水力、旅游资源丰富,交通发达方便,为发展工业、繁荣经济提供了优越条件。
矿藏。境内有各种矿32种,大中小矿床28处,其中重晶石矿居全国第七位,石灰石储量居全省第一,煤储量已探明约2亿多吨,年产煤在百万吨以上,因而永安得以成为福建省的水泥、能源和化纤基地。
森林。全市林业用地375万亩,占全市总面积85.3;森林蓄积量为210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3.9,在全省名列前茅。
水力。境内溪河纵横密布,源长流急,具有坡度陡、落差大、含沙量少的特点,为发展水利电力提供良好的条件。全市有小水电186处,总装机容量16.42万千瓦,占可开发小水电发电量的55.5,名列全国各县(市)榜首。
交通。永安是闽西南的交通枢纽,是闽赣两省4个地区10个县(市)的物资集散地。位于鹰厦铁路线的中心,火车距福州318公里,距厦门285公里,境内铁路通车里程86.8公里,有10条铁路专用线和10个火车站。公路自山海关至广州的205国道也经过永安,境内公路通车里程为1511公里。由于条件特殊,所以铁路的地区级机构和公路的运输分公司均设在永安,而不是设在三明。
旅游。永安山青水秀,林木蓊郁。有面积18.5平方公里的天宝岩省级自然保护区,内有完好的中亚热带原始森林;有列为福建省十大风景区之一的桃源洞风景区,其中“一线天”尤负盛名;有列为省级风景区的鳞隐石林,人称之为仅次于云南路南石林的“福建石林”。此外贡川古城和槐南安贞堡为难得的人文旅游资源。
永安的人口具有工业城市的特点。1989年总人口284606人,其中农业人口175034人,占61.5,非农业人口109572人,占38.5,比1950年的16.75提高21.75个百分点。据1990年调查永安人口中共有21个民族,汉族占98.33,少数民族只有畲族形成聚居区,青水乡为畲族乡;其余19个民族都是因工作关系来永安的干部和职工。
二
永安人民富于革命传统。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这里爆发过震惊朝廷的邓茂七起义,被镇压后,明王朝希冀“永久平安”地统治这块地方,即在这里设立定名为永安的县治。清顺治二年(1645年),小陶人梁钦、林土率众起义,于顺治四年十月十三日攻下县城,知县高咸临自杀,梁、林则在围城战斗中牺牲。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国早期飞机试制者、航空学术界的先驱李宝焌和刘佐成都是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会员,从事过革命活动。刘佐成受孙中山接见达12次之多。
在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永安人民也作出过应有的贡献。早在民国16年,幼年曾在永安生活的江西籍共产党人许瑞芳,曾在黄竹洋、新桥一带办夜校,发传单,播撒革命火种,发动农民抵制征兵征粮,使反动派大为恐慌。许瑞芳后在长征途中不幸牺牲,现南昌革命烈士纪念馆记有他的光荣史迹。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从民国21年7月至23年7月,红军曾4次进军永安。民国23年4月18日红军一度解放永安城,并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庆祝大会上庄严宣布成立永安县革命委员会,由红九团政委方方任革命委员会主任,直至5月9日红九团完成抢运物资的任务为止。革委会只成立9天,时间虽短,影响却深远。民国23年4月,红军还在安砂建立过区乡两级苏维埃政权,并组织了安砂赤卫队;在贡川则组织过农工会。这些组织时间虽不长,却领导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分粮食,在漫漫长夜燃起希望之光。小陶的张家山则是当时宁洋、连城、龙岩边区的根据地,建立过党支部。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这里坚持了3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在革命的斗争岁月里,不少永安的优秀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仅安砂镇载入烈士名册者就有35位。
抗战八年,永安作为福建临时省会的时间达七年半(1938年5月至1945年10月)。在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一大批以中共地下党员为核心的文化人,相继来到永安,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和进步文化活动,使永安成为东南半壁的文化名城。当时永安有文化学术团体40余个,出版社近30家,出版报纸12种,杂志129种,各类专著700余种,丛书丛刊40套。优秀共产党员邵荃麟、葛琴夫妇和著名军事评论家杨潮(羊枣)、经济学家王亚南、作家章靳以等都先后在这里战斗过,发表不少有影响的作品和专著。永安的抗日进步文化运动遭到国民党顽固派的摧残和镇压。抗战胜利前夕,终于发生震惊中外的“永安大狱”事件,有30位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遭到拘捕,共产党员羊枣在此次遭捕后的半年被虐死于杭州狱中。永安的进步文化运动在艰苦曲折的历程中,谱写了光荣的篇章。
解放战争时期,闽西北特委游击队曾先后在槐南、青水、西洋、洪田等偏僻的乡村建立据点,开展斗争。特委书记、游击队政委林大蕃在民国34年秋天抗战胜利不久,不幸在西洋内炉的一次战斗中英勇牺牲。闽浙赣区城工部也派人到永安开展活动,地下党员聂诗治在洪田组织过游击队,并发动永安师范师生声援愤怒的群众捣毁永安警察局的正义斗争。
1950年1月永安解放,从此永安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永安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人文优势,大展宏图,谱写新篇。40年来,不仅使永安成为全省较早的县级市之一,在省里占有重要的位置,而且在全国也占有一席之地。它已成为:
1.国家南方林区林业重点县;
2.全国体育先进县;
3.全国农村初级电气化县;
4.全国农村教育改革试点县;
5.全国财政收入超亿元的县;
6.全国县级“十佳卫生城市”;
7.全国植树造林绿化先进市;
8.全国土地管理先进市;
9.国家科委重点联系市;
10.全国扫盲先进县。
三
40年来永安经济社会的巨大发展,是在原来极其贫困落后的基础上取得的。
明清时期交通闭塞,地僻人贫,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计一邑之收不能供一邑之用”,连自给自足都有困难,经济发展非常缓慢。
民国时期的前20多年,情况没有多大变化。民国13年,外国的一个教会医生办了一座120匹马力的小水电站,才算是开了现代工业的先河。为“剿共”而兴建第一条公路,也已是民国23年的事。永安商品经济有较大发展倒是在抗战时期,那是因为永安作为临时省会成了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沿海上百家的工商企业随政府内迁,科学技术也有一定发展。民国30年,全县大小商店由民国26年的百余家增至530余家;民国34年,工业企业从原有的几家发展到43家。但这毕竟是特定条件下的特殊现象。抗战一胜利,工商企业纷纷随着省会返迁福州,永安的经济即日益衰退。加之国民党政府连年内战,抓丁派款,横征暴敛,百业凋蔽,民不聊生,以致解放前夕县政府腐朽到靠收取赌捐以维持收入的地步。
解放后,永安经济迅速发展,也曾经历过一些曲折。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1950~1957年,其特点是生产迅速恢复和稳定增长。其间经过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等一系列改革和斗争,又通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解放了生产力,使国民经济得到迅速的恢复和发展。1952年永安的国民生产总值比1950年增长18.57,年平均递增率为8.9。1957年永安的国民生产总值比1952年增长65.05,年平均递增率为10.55;这一时期社会稳定,生活安定。
第二个时期是1958~1976年,其特点是两度重大失误,各项事业曲折发展。第一次失误出现在1958~1960年,由于违反经济规律和指导思想上的急于求成,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致使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的错误严重地泛滥。1958年6月县里提出“苦战40天,办厂8千个”的口号,9月提出“破除条件论,全民炼钢铁”的口号,到12月,全县共组织5万多人去搞劳民伤财的“大炼钢铁”,使林业资源和农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很大挫伤。但这一时期国家在永安兴办省属水泥厂、探矿机械厂、汽车修造厂,县里也办一批厂矿企业。1958~1962年间,国家在永安的投资额比“一五”时期增长38倍多,使永安的工业生产有了一定基础。1961年,开始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至1965年,农业总产值达到2504万元,超过1957年的20.15;工业总产值达到3350万元,超过1957年372.5,工业产值超过农业产值,其比例为57.23∶42.77,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格局从此建立,国民经济还是提到一个新的水平。第二次重大失误是“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尤其是头三年,党政机关瘫痪,企业管理混乱,工业生产停滞不前,农业生产还下降了10.1。1968以后由于永安是福建省“小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国家在此作政策性倾斜投资,使永安的经济发展得到一次机遇,福建维尼纶厂、加福煤矿、安砂水电站、省火电厂等省属厂矿在此兴建扩建,且带动一批县乡企业的发展。到1976年国民生产总值达13634万元,比1965年增长192.95;工业和农业的产值比为78.78∶21.22,工业的主导地位进一步确立。
第三个时期是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至今。其特点是经济发展在“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指引下,进入了一个持续、稳定、协调的崭新阶段,人民生活显著提高。到1989年,全市已拥有电力、化纤化工、建材、森工、针纺、冶金、塑料、服装、食品等工业企业268家,且成为全省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工业基地。国民生产总值比1978年增长2倍(1986年不变价,下同),年均递增11.25。
从1950年永安解放到1989年的39年间,永安的国民生产总值净增36409万元,为1950年1395万元的39倍。人民生活显著改善。1990年永安职工人均年工资为2362元,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135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68元,与全国相比,除城镇居民生活费收入基本持平外,其余两项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永安的文化建设同样是在非常落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教育事业迅速发展。1989年,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78275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7.9,比1950年的在校学生增加74501人,增长19.7倍。有专任教师3427人,比1950年增加3290人,增长24倍。1952~1989年投入教育经费6459万元,年均占全市财政支出的21,年均增长19.2,高于财政增长。中小学生人均经费和人均校舍面积均高于全省和全国水平。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均名列全省前茅。
卫生体育事业卓有成效。1989年的卫生事业费支出比1952年增长77.6倍。市、乡、村三级医疗保健卫生网络已经形成。病床数从1950年的50张,增加到1989年的885张。医务人员从27人增加到1553人。大湖和罗坊两乡已在1989年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2000年享有卫生保健”的标准,该组织的顾问李贞博士曾到大湖考察并肯定其初级卫生保健工作。永安的群众体育充满生机。1984年永安已提前16年超量完成国家提出的县级体育设施标准,并在1987年荣获首批全国体育先进县的称号。1989年青水乡又被评为全国体育先进乡,实验小学被评为全国体育达标先进学校。由于卫生保健和体育事业的卓有成效,永安的平均预期寿命为68.08岁,而解放前夕只有36.2岁。
四
今日的永安是历史永安的发展。前人对永安发展变化所作的贡献,都应该得到肯定和尊重,尤其是解放后历史性的变化和成就及其蕴含的宝贵经验,更值得人们重视和研究。这里头包括:
一、五湖四海,团结协作。解放初,南下干部和本地干部、军队干部和地方干部为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和其它民主改革,为恢复国民经济和贯彻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而谱写了光辉的篇章;其后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一批批外来建设者和当地劳动者为共同开发山区,创造了光辉的业绩。尽管40年来有过失误和挫折,但历史不能割断,所有成就都是一茬茬干部带领群众共同创作的。这种团结协作精神加以发扬光大,必将在今后发挥其更为积极的作用。
二、发挥优势,抓住机遇。除共有的机遇外,永安抓住了两次带有地方性的机遇。一次是1968年后永安成为福建省“小三线”建设的重点,得到国家投资4.39亿元,由此奠定了工业发展的基础。另一次是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国家基本建设投资由拨款改为贷款,永安敢于利用贷款,发挥资源优势,提出“水电牵头,开挖石头,利用木头,开发山头,促进田头”的发展战略,并利用省地属企业多的优势,发展乡镇企业,从而增强了工业发展的后劲。这种善于在经济建设中发挥优势,抓住机遇,加快步伐的做法,可期在今后继承和发扬。
三、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主要表现在重视党的建设、重视科教文卫事业的协调发展,重视培育良好的精神风貌,重视区域共建活动,从而使精神文明建设达到较高的水平,为经济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四、重视科学技术。永安作为国家重点联系的县市,在实施国家的星火计划、燎原计划、火炬计划以及运行软科学进行决策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成绩和特色。科技兴市的决策也正在积极实施。
当然,目前永安也还存在一些不足和差距。永安的经济结构还不够合理,第三产业的发展相当不足;农业发展相对滞后;人们的思想观念需要进一步更新,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还需着力提高。但是永安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必将坚定不移地执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党的基本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以改革开放综合试验为动力,发挥地理和资源优势;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走城乡一体化路子;加快实施“科技兴市”发展战略,广兴第三产业;加快经济建设步伐,提高经济效益;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提高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这样,永安必将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生活富裕、社会稳定、环境优美、精神焕发的现代化城市,而在本世纪末,永安的经济实力则仍将在山区的县级市中保持领先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