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福建之行—永安桃源洞 |
[游记]福建之行—永安桃源洞 |
2007-07-18 sina.com.cn |
永安,一个我非常喜欢的地方。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很多长相酷似北方人的面孔,更重要的是,这里的城市空气,工业,污染以及我曾经熟悉的红色土壤,野果“地皮”……都和我的生活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使我不觉得陌生,走在永安县城的早市,我觉得自己不是个异客。 永安,一个有着较为久远历史的县级市,是全国著名的笋竹之乡,也是成功地进行了第三次“土地革命”的全国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市。查阅了关于永安的资料,发现,它的出名还不仅仅限于此。永安还有被誉为“中国戏曲艺术奇葩”、 永安的早市和我所居住的小城没有什么区别,似乎更小一些。让我们感觉新奇的是逛早市的阿姨手里拿着的一把一把的鲜草。打听之后才知道,应是当地的一种凉茶吧。 我们在永安林业局副局长的陪同下,参观了它的笋竹示范基地,听取了他们的改革情况。永安县林业局副局长向我们极力推荐了它的国家级四A景区桃源洞景区,并介绍说这里有获得吉尼斯世界之最的最长的一线天,江泽民、胡锦涛及吴仪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到过桃源洞景区。 午饭后,我们欣然前往。 走近桃源洞,忍不住怀疑它和永安是不是真的有什么必然联系,它们一个是实实在在的生产生活之地,一个却令人恍忽想起桃花源记。 初到洞口,两岸巨石高耸,巨岩即山,傍水而生,石下溪水蜿蜒而出,灌木依水缠绕,己错过花期,虽只分辨得出杜鹃,己然感觉这世外洞天的自由与清静。一路上行,野花杂树、古井、栈道、寨门……越发让想象当年这里的生活。站在山上,远观下望,一条大江因为前段时间的多雨而显得昏黄,风平浪静地与更远处的山石相依。不知当年,唐伯虎狱后千里壮游是否从这里经过。如是,当时的他多么像风浪中的一叶浮萍。千年万年,江水仍在流淌,一代代才俊怀着高远志向从这里走出;又有多少人,默默回到了这里。 在湿苔萌生的岩石之上,看到南宋李纲的诗,默读数遍,终是有不能看清的字。拍下照片,带回后,又查找了相关资料,方知南宋时任左正言的栟榈村人邓肃与出任右相的邵武人李纲为莫逆之交,两人因力主抗金而被罢官归里。李纲数次应邓肃之邀游览栟榈山,并写下《咏桃源》诗:栟榈百里远沙溪,水石称为小武夷。列岫笼烟红削玉,澄潭浸月碧生漪。猿猱饮水联修臂,缪木连云拥老枝。天下幽奇多僻壤,真疑造化恶(?)人知。此后,明万历举人陈源湛从广西通判辞官归里后,出资开辟桃源洞“一线天”,并写下《桃源洞》七律一首:介破巉岩一涧流,探奇乘涨弄扁舟。悬崖高削千寻玉,出壑寒生六月秋。点岫烟云闲去住,忘机鸥鸟自沉浮。武陵人远桃空在,临眺踌躇意未休。 行至山下,赫然一块字碑立于道旁,上刻明崇祯年间旅行家徐霞客在永安见桃源涧,“急停舟登焉”并在攀登“一线天”的一段游记:“余所见‘一线天’数处,武夷、黄山、浮盖、未曾见若此之大而逼,远而整者…… 游罢归来,心思却仍在牵挂。想着永安当年才华横溢之人比比,竟又前前后后有这些归里之人。人生不如意之事多矣。所幸,丈夫多知己,又有这样一处风景相和,可以登高面壁、临水思忧,纵然是偏在一隅,踌躇满怀,仍能有吐纳百川的胸襟。而我,只想自己是那个久己不知洞外是何世之人,散发,弄舟、捕鱼,耕田,与鸡犬相闻,并怡然自乐。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2558cc60100045796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