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武夷山诸母岗核心区之行流水帐论坛_SUVOL--搜途在线

[游记]武夷山诸母岗核心区之行流水帐论坛_SUVOL--搜途在线

2008-06-10    suvol.com

转贴自《福州山夫远足俱乐部》

作者:75升





一、筹备



     关于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描述,我们看到的听到的已经太多了……对于以诸母岗、背岗为中心的武夷山西部核心区,那地图上那光泽县到建阳市之间的一大片的空白区域、我们省内唯一的真正无人区,那充满诱惑的神密,是我们向往的穿越天堂,多想去看看啊。据胡胡讲,三年前春节成功实现梅花山穿越后,就一直在想穿越此片无人区。但由于多种原因却一直拖到今年的春节期间,此行才得以提上日程,是啊,可不能再拖了!



      2005年2月9日,农历正月初一。山夫五驴,顶着各自家人的反对和不解,从各处汇集到光泽县,开始了筹划已久的2005福州山夫武夷山诸母岗无人区穿越之行。



      按计划,此次穿越从光泽县的坪溪农场始,经坪溪村,筷子厂,登顶十八岗的最南主峰诸母岗后,再往东穿越至建阳市黄坑镇的李家坡,徒步行程结束。行前做了较充分的个人装备/露营装备以及地图、通讯、GPS等仪器装备准备。考虑到武夷山无人区的不定性以及今年春天较早的气候原因,对穿越队员做了较严格的筛选,最后队员确定为:胡胡、顺仔、巫师、歪哥、75升五人,野营食物则按5至7天准备。



二、去坪溪——雨中的热身

10日早晨6点,经过一宿的火车,我们五人到光泽火车站会合,另外还有一位厦门来的撇条,一位小帅哥,不过看他的装备,FB物质太多,我们心里有点打问号。战友新春相见,不免先抱拳拜个新年发财。再检查装备,怕食物不够,吃早点时又寻一早开门的小店添了一些。



好不容易找了一辆愿意载我们的面的,但一出县城天上开始下雨,司机说这种天气车子只可能到饶坪,余下的路我们得走路进去。急的我们一路上拼命讨好司机,一方面给他加钱,另一方面表示在过不了的路段,我们可以下去推车,另外,别看我们个子小,我们还可以把车子抬过去……不过车子一路上还算争气,除了有两处我们下去推车以外,小面的还是有惊无险地一路先爬后滑到达坪溪农场,看看时间才10点来钟。农场场部海拔约500米,是几排的砖瓦房,但明显没有什么人气,几个小女孩好奇地看着我们这群冒雨光临,穿着奇异的怪客。



       成立于1964年的光泽县坪溪农场是那个农业学大寨、知青下乡年代的产物,当年来自厦门的100多位青年在这里挥汗,修成了简易公路,建成一排排砖瓦平房,使这崇山峻岭中有了一点现代的气息。虽然随着80年代后大部分知青的返厦这里又渐荒凉,虽然从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来看这农场毫无可取之处,但对于绝大部分曾在这里生活劳动,洒下青春的厦门青年以及他们的亲友坪溪给他们留下太多梦萦思绕的东西。撇条的父母就是这些厦门知青中的一员,一到农场他就急着去寻找当年他们家的房子,寻找当年的邻居伙伴。那当年的房间,厨房,那儿时常玩耍的操场,街道,商店,每一处都让他激动不已。我也想自己曾有过的类似知青经历,不禁深深受感染了一把。



    我们询问了诸母岗和坪溪村的情况,可惜小女孩并不能给我们太多的帮助。告别了撇条的老邻居,我们继续顺着简易的公路往前走,此时11点不到,我们计划中午赶到坪溪村午饭。据了解,光泽—坪溪农场——坪溪和建阳市的黄坑镇之间,旧时是有古道的。而据我们的经验简易公路(机耕道)一般是沿古道走的,于是在离开坪溪农场不远后,当路边左侧出现一条明显有人走的石板道时,我们毫不犹豫地就走石板道抄近路,出了小石板道继续顺公路往前走。一会儿,路边梯田的半山上出现2幢民房,这应当是一处小自然村。根据地图,农场和坪溪村之间有公路,于是我们就认为这村是地图上标的傅家亭了,别问了,继续往前走吧,看看地图坪溪村应当不远了……



     很快机耕道就开始盘上山了,雨也越下越大,好在山夫几个对这种天气和路况早有准备,冒雨、泥泞、过溪都没问题。但撇条看来就有些吃不消了,上完第一个坡我们就足足等了他20分钟。接下来,机耕道出现了几处分叉,我们选择了几番,前进、回头,最终走往朝下方向的一条机耕道,“无论如何,大方向是不能错的。”



    再走进边上的一条石板古道,比机耕道上的泥泞好多了些,过一处小垭口,此时山中暴雨小歇,对面是一座形状奇异的石山,一股雾气从谷底升起,盘起在石山的中间,风景煞是漂亮。停下来拍张PP吧,这是在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哩……



    垭口下面的山谷中有两幢窝棚,旁边还有一处不知用途的烧窑设施,飞奔过去,但愿菩萨保佑在这大正月里边有人……才刚靠近,听到犬吠声,里面的人直招呼我们进去“快快进来避避雨吧”,温暖的声音简直是来自天外。



    原来这是农场的一处烧炭及提练树油的工点,工棚里的民工是来自湖北的一家人,是土家族老乡。进棚后,主人热情地让我们把雨衣脱下来,安排我们坐到到饭厅内桌旁,加炭烤火烤鞋;女主人忙生火造饭,切肉炒菜。一会儿大锅的热饭,大盆的白菜豆腐煮肉端上来,还是纯天然的炭炉火锅,吃得真啊!吃完饭胡胡想给主人一些钱,主人却死活不肯收,说大过年的能够遇到一起只是缘份!



    听着这话,尽管我们经过大半天淋雨的湿冷,但心里却是热呼呼的!真真切切感受到这种无价的淳朴热情,想想城市的蝇营狗苟,锱铢必争,真是两个世界。



    可惜窝棚主人是外地人,对这一带的地形并不是很熟悉,只知道沿着古道往前翻过山去是一个村子,顺着峡谷的公路往下是另一个较大的村子和电站(我们认为是龙湖电站),往后即我们进来的路是往坪溪农场的(这我们清楚!)。



    根据PGS数据,古道前面翻过山的村子就是坪溪!胡决定继续沿古道前进,但沿古道才走十多分钟到山凹密林后就走不进去了,找山上烧炭人的小路绕来绕走最后都是到密林,看来这古道已彻底荒废。我们没胆在第一天就走密林,于是又返回窝棚,沿峡谷机耕道方向走,希望能够走到电站。走了约20分钟,又是一处叉路口,往下方向是一条伐木小道,进去探了一下,离峡谷水面越来越远,没胆走了,返回,而机耕道却开始朝上山方向了,这明显是走回我们来的那条路啊?欲哭!真后悔刚才没有在半路的小村子好好问一下路!



    接下来,紧赶慢赶返回到刚才道边的小村子(叫竹子坑),找了当地的农民询问,才知道从坪溪农场去坪溪村是顺公路到“老虎嘴”处从一侧的小路口下山,后再沿水渠往前走就是了……而下山的小路口因为刚才我们抄近路走古道时被略过了……天,原来今天一整天的路都是冤走的啊!罢了,就算是为了明天的穿越进行的拉练吧!如此折腾,看看时间已经不早了,而从这边到坪溪还有不少路呢。厦门撇条走不动,自己提出到坪溪农场休息,然后自行活动后返回厦门。



告别了撇条,我们五人重新走到“老虎嘴”,果然,很清晰的一个小路入口点,顺小路是一直下山的石道,湿滑湿滑的,半小时后下到山下就是电站水渠,逆渠边的小路而上,又走了个把小时,达到一处正在建设的小水电站厂房,询问值班的老伯,告诉我们到坪溪老罗家只有5华里路了。



暮色中,五个全身湿透,几乎崩溃的人终于到达坪溪村,见到了传说中的老罗一家人,另外来自厦门无所畏的一群驴子8个人已经于下午就到了这里。



座落在诸母岗南麓两条小溪交汇处的坪溪是一个古村子,自唐、宋以来就是光泽到建阳路上的一处重要集镇。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这里是闽北革命根据地之一,1932年成立了坪溪乡苏维埃政府。红军长征后,这里遭到国民党余汉谋部队残酷烧杀,为围困留驻下来的红军南方游击队,村民被迫迁出,村庄被废,方圆百里遂沦为无人区。



坪溪是此进去武夷山保护区核心区的最后一个有人居住点,目前只有老罗一家人了。据老罗介绍,我们下午走的石道就是当年的古道,从烧炭点翻过来确实就是坪溪,只是时间太长古道已经彻底荒废。而从此一直通往建阳的李家坡、黄坑方向去的古道,一路上经过的村子当时都是烧瓷器瓷窑会集之所,都是热闹的去所啊……



好客的老罗拿出了不少好东西招待我们。饭后我们一边烤火一边商量明天的线路,老罗极力劝说我们放弃进山,并表示他不可能给我们带路。老罗不行我们只好找小罗,善良的小罗原来第二天打算进城拜年玩耍,但觉得我们大老远来一趟也不容易,最终答应带我们进山,但他不能保证到达诸母岗。同时,经过了解情况,我们也放弃了穿越核心区去李家坡、黄坑的计划,决定进山登顶后返回老罗家,再从龙湖、邵武返榕。



计划好第二天的线路,烤干了鞋子,五个人在屋里打了地铺,睡得好香。经过今天的雨中热身,山夫状态都不错。





三、坪溪至龙井——初识武夷山



     早上饱饱吃了罗嫂给我们做的干饭,山夫和厦门的驴子共13人在小罗带领下进山了。考虑到不必穿越了,我们把部分食物和用品留在罗家,只准备了4天的食物。经过认真分摊后我们五个人的背囊均较合理,不算太重。厦门几位MM的包包也较轻,而相对来说,厦门的几位男士包包则明显较重。



    出发不久,就要过溪了,溪面有十来米宽,河中水很急,只中间数处露湿滑的石头和几根树枝。小罗穿着雨鞋,脚踩河中较浅的石头和水面的树枝,三下两下就跳过去了;我们几个用登山杖或树杖撑着探着,小心探踩着水里较浅的石头也慢慢过去了,而有几位MM则惨了,走了几步腿脚发软,走不动了!小罗见状返回来把MM背过去,看到这心里有点担心小罗的体力透支,毕竟这一路都得靠他……



     武夷山保护区的核心区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缓冲区允许除个别以毛竹、茶叶为主的小地块由原住村民经营,如小罗家就是处在缓冲区内。我们先经一条林区废机耕道沿核心区的边缘进山,左边隔着小溪就是核心区,那是一片片真正的原始丛林,而右侧的山坡则是一片片的竹林,路上间或有村民砍下来一堆堆的竹子,寂静的环境,间或一两声不知名动物的声音给这一切增添了神秘。走在路上遇到三个上山挖草药的村民,小罗向他们宣传,要求他们不要进入核心区……走了一个多小时,接着机耕道尽头是间或有的小石板道或者从残村的余趾中通过,都沿着山溪向上,这就是旧时光泽——建阳古道,但已经很久没有人走过的痕迹了,这就是核心区了。几处极湿极滑的地段,几处需要手足并用才能通过,更有几处过溪,不时有驴子湿身湿足,而小罗又不免要作几回背夫,他的雨鞋也进了水……真难为他了。



      脚踩在厚厚的腐树叶上,象是软软的垫子;而两旁自然死去的竹子,时间久后已然腐烂,在脚下碎裂卟卟作响;一棵不知枯死多少年的树干,足有20厘米粗,但一脚踢过去,却轰然倒下,于是我们一个个都成了大力士;路边路中随处是不知名的菌子灵芝,只是大家都不知道是否可食,不去动他罢,当然对于明显可食的野生香茹,我们还是忍不住采摘了一些——有点抱歉,保护区!



      今天的目标是到达龙井瀑布建立营地,中午补充点干粮后顺着小溪上溯,穿过几处废村以及半山上废弃的茶园到达一处山脚。小罗指示我们要爬上一座山坡,这是足有70度的一片陡坡,高度大约150米,没有灌木,连绵春雨后极湿滑的泥土使负重的我们极难攀爬。厦门的MM包包不太重,还算较顺利都上去了,惨的是厦门的三位GG,包包太重,两位队长都走得有点抽筋,幸好前队返回帮忙才算上去,估计此次攀登已给他们留下深刻的记忆!



     上了小山顶后稍事休息,继续顺着往西方向的山脊上行,翻过垭口,就是诸母岗南麓另一条小溪的流域范围,海拔大约1200米。下垭口,拔开密扎扎的竹林往顺着小支流往下走,有些时候走不过去了只好踩在小溪中间走,天色渐黑,我们也没法去注意鞋子是否湿了,只是一味地赶路。间或出现的几棵树正好用来砍上标记,因为厦门的驴子明天往回赶,而我们去登顶后得自己赶回来……

转自:http://www.suvol.com/index.php?page=forum&action=viewpost&GID=31&PID=10848902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