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4月厦门游记系列——人间仙境武夷山 |
[游记]4月厦门游记系列——人间仙境武夷山 |
2008-06-27 sina.com.cn |
4月天 哪里已是新鲜的繁花似锦? 哪里又是新绿漫山,浓烈盎然? 哪里凝结了雄壮与秀美? 哪里集天地之灵气、聚日月之光辉,豁然而成,不仅是那一抹纯朴宁静之气息,更有令凡人膜拜自然仙境的永恒? 如果没有来到福建,对于武夷山的耳闻,也许只会是毫无想象力的苍白。它并不似九寨沟与丽江那样被如今的世人“众星捧月”般的热情期待;它亦不似出境游那般充满了异域风情的新鲜色彩; 武夷山之独特,是灵秀,是传统,是含蓄,是出奇的唯美,是东方的婉约,是朱子理学摇篮焕发出的一种理性光辉,是不浮夸于世的久违的宁静与淡泊…… 奇特“双乳峰” 山不高有高山之气魄,水不深集水景之大成。 这里的碧水丹山之中拥有“三三”、“六六”、“九九”之胜。“三三”指的是碧绿清透盘绕山中的九曲溪,“六六”指的是千姿百态夹岸森列的三十六峰,“九九”指的是翘首东望矗立山中的九十九岩。 尽管我拥有的只是短短的2天,可是武夷山的“三三,六六,九九”之胜却已令我深深领会,这“三胜”果然妙不可言。 擎天“晒布岩” 第一天的行程,是武夷山最负盛名的天游锋。 天游锋又名“晒布岩”,因其一整座山峰为一块布满沟壑的巨石,仿佛是晒布后留下的水痕,故而得名,也因此传说众仙女曾经在此晒过她们沐浴时脱下的仙袍。 山上中间的亭子名为“半步亭”,因为到达那里实际上仅仅是天游锋的一半路程。后面的一半更是险峻异常。没有树木蔽日,游人需要在陡峭的崖壁上攀登,无论是高度还是角度,都非常具有挑战性。 导游一再叮嘱,如果不想下山后腿部肌肉酸痛或者发抖,就放弃上山。因为武夷山的山路,最大的特色是“不走回头路”。意思就是:一旦上山,绝对不能半途而废中途折返,只能继续走下去,无论再苦再累。 我仰头看了看雄伟的“晒布岩”,决定征服它,去见识一下仙女们晒过仙袍的“大石头”…… 还好,我心中暗笑,自己体力好,这样一座似乎不可一世的“晒布岩”,又耐我何? 上山途中的风景秀丽无比,“云窝”,“茶洞”,“天鹰岩”,“仙浴潭”…… 于是,我们大家,无论男女老少,都老实的排队进入这潭汇集仙水之处,撷取哪怕一滴,盼望可获不会衰老的仙术。 离开了仙浴潭,马上就要到达分界点半山亭了,回首凝望,会有一种赫然欢呼的冲动。脚下的九曲十八弯,远处的奇峰美景,满目青翠…… 而举目向上,我发现我们即将要在“晒布岩”的脊背上度量这块巨石的宏伟。没有树荫遮阳,只有前人的步履痕迹供我们攀附。还好是四月的天,不然,“晒布岩”晒的可就不是曾经的仙袍了…… 日照霎那间分外强烈,我们也都已经汗流浃背,气喘吁吁。出奇陡峭的崖壁,仅容一人立足,身后的人群规矩地的排成上山的长龙,蔚为壮观,大家也只能奋发向上,无法后退。登山的痛苦与快乐,似乎仅存于一念之间。 征途在我们仰望到顶峰的天游阁大殿时结束。天游峰海拔虽然不高,但是对于相对平坦的南方,这块巨石却宛如一座擎天柱。攀登到顶峰,也果然不是易事。 天游阁上,一切归于轻松。我们伴着山风品武夷岩茶,欣赏文人墨客的现场挥毫泼墨,如此地尽享修身养性之趣,实乃人生之一大快事! 下山之路,相对而言要清雅的多,我们在遮天蔽日的树丛中悠然自得的徜徉,品味着武夷山特有的文化气息,观随处可见的古人在崖壁上的题字,听导游诉说古时发生的各种奇闻轶事,分外惬意! 回到天游峰山脚下,可以边休息边在岸边观漂流,此时我们憧憬的是竹筏上的惊险与趣味,而第二日处于竹筏上亲身历险,又可反观到天游锋屏障般的独特山貌。正是美景自有奇处,不同角度,各有千秋。 九曲漂流 武夷山的另外一大特色经典非九曲十八弯的竹筏漂流了! 此项目从九曲开端,乘竹筏顺九曲溪而下到达一曲,一路上可观尽十八弯两岸之美景,亦可尝试到漂流的刺激与趣味,甚是令人难忘。 我们在第二日的清早,就驱车赶到九曲的码头。武夷山的清晨,同样是澄澈明净,一派幽美宁静的田园风光。似乎我们,才是喧闹的起源。 如油画般精致 我见过的极致唯美澄澈的天空 每一组竹筏,实际是由两支竹筏捆绑在一起组成,两位艄公,一前一后控制筏子的方向和速度。他们都是土生土长的武夷山人,家在更僻静的山里面。上船前,导游告诉我们,这里有条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要适当给艄公们小费,这样他们的服务会更好更有趣,在旅途中也会讲更多的故事和传说…… 我们的艄公果然是个口才极很好、思维很敏捷的人,他一直都在用带着浓重乡音的普通话像说相声似的逗我们开心,我们“这一排”的人也高度配合,所以一路上一直都欢声笑语,或者歌声不断,当真是忘却人间烦恼无数…… 乘竹筏仔细观察,九曲溪中每一曲的景致和水势都不同,有时湍急,有时平静。可无论何处,九曲溪的水,都很是透彻,以至于我们可以轻易地的看到溪中的鱼。艄公们也经常“假公济私”的地用撑杆熟练的叉鱼,往往还真是一竿中第,非常的精准,不由得引来我们的集体惊呼。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3c98bb0d01000be2.html21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