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诗情画意人间仙境——武夷山游记 |
[游记]诗情画意人间仙境——武夷山游记 |
2008-03-26 sina.com.cn |
武夷山三十六峰环列,峰峰水流萦廻,山是武夷的风骨,水是武夷的灵魂,尤其是九曲放筏,更是游览武夷山的点睛之笔,难怪有人说,“不坐竹排,等于白来”。这条九曲十八弯的山溪,宛如缎带飘逸,在峰峦间回转盘绕。溪流两岸,奇峰峭立,松竹摇曳,山花点缀,翠鸟和鸣。每至风和日丽的时候,白云蓝天,峰峦竹树,倒映在溪水中,清溪九曲,简直就是绝佳的山水长卷。 九曲漂流,一般从黄溪口开始,顺流而下,游人乘坐的,是特制的竹筏,一般六位游客,一位操筏的工人。登上竹筏,水流就在脚下,人和溪水,算是最近距离的亲密接触,单单这一点,已经让游客觉得有非同寻常的意味了。操筏的工人,不论男女,都是训练有素,一边操纵竹筏,一边沿途讲解,兴头来了,喊几声棹歌,霎时山鸣谷应,,更为漂流增添情趣。 清溪九曲,曲曲各有特色,加上山溪落差不同,溪流或急或缓,时而水平如镜,小筏悠悠,你可以仰观奇峰峭岭,俯察碧水游鱼;时而溪流湍急,浪翻白雪,不由你不紧把竹椅,怦怦心跳,注视筏工点石拨水的每个动作,生怕出了差池,其实有惊无险。时而溪水宽阔,豁然开朗,让你心胸荡然;时而峭岩近逼,山重水复,让你陡生“疑无路”的困惑。在这样的心境跌宕之中,不知不觉,筏过六曲,望着山岩上高高下下的摩崖石刻,几句顺口溜又脱口而出: 溪水澄碧滩水急,棹歌声声下九曲; 翘首朱子行吟处,不会题诗亦解诗! 漫步武夷宫 武夷山又是一座文化名山,这里,保存有4000多年前闽粤先民的悬棺,给后世留下许多难解之谜。儒释道三家,都在这里找到自己延续的文脉。许多文人墨客,在这里酬唱应和,宴饮流连。大词人苏轼、柳永、辛弃疾、陆游,都在这里留下自己的诗篇,著名学者朱熹,吕祖谦,王阳明等都曾在这里读书讲学。其中,南宋朱熹算是对武夷影响最大的一代宗师了。 朱熹,子晦庵,江西婺源人,南宋儒学大师,程朱理学的代表,中国儒家文化集大成的人物。他十四岁入闽,71岁病逝,在武夷山一代读书讲学为官50余年,现在武夷山朱熹活动的遗迹不下20余处。南宋至元明数百年间,武夷山一代成为中国儒学的人文荟萃之地,学术交流的中心。如今武夷山下武夷宫等许许多多的景点依然可以让人清晰地摩想当年的繁盛。正因为如此,朱熹和武夷山,受到历代统治者的推重。仅清代康熙皇帝,就曾为武夷山一带朱熹等十几位儒学宗师题匾旌扬。如今朱熹祠堂,依然悬有康熙题写的“大儒世泽”匾额和“诚心正意,阐邹鲁之实学;主敬穷理,绍濂洛之真传”的楹联。当代著名学者蔡尚思,曾留有这样的题词: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 从竹筏上下来,穿过宋街,漫步武夷宫中,听着飒飒松声,看着处处学舍讲堂,我神游千载,追想当年武夷山下民族学术的兴盛,一时感慨万千。留下这样几句小诗: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36a72f01008iqe.html27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