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武夷山大红袍游记

[游记]武夷山大红袍游记

2008-03-29    sina.com.cn

沐浴净心,清手素面,我去拜访大红袍。
到武夷山的人多是去看山的,是去看九曲溪的。但到了武夷山如果不去拜访大红袍,我想我的游程就少了灵气。
碧水丹山的武夷山,就像母亲温暖慈爱的子宫,孕育了乌龙茶中花香岩骨的武夷岩茶。总领群芳是牡丹,而岩茶之冠则是大红袍。

位于武夷山九龙窠的大红袍母树已有三百五十多年的历史。

没有见到大红袍,便已被大红袍包围了。武夷山人把大红袍作为自己的招牌,向每一个来这里的人推介。话语中有自豪,有深情,更有神往。
在武夷山,关于大红袍,有着许多版本的传说。而流传最为广泛的是“状元篇”:一进京赶考的举子,过武夷山天心永乐禅寺时忽染重病,生命垂危。寺中方丈取寺前茶树之叶熬成汤药嘱其服下,结果,举子不但病体痊愈,且文思泉涌,一举高中状元。饮水思源,状元衣锦还乡时,专程到茶树下朝拜,并脱下火红的状元袍披在茶树身上。“大红袍”之名由此传开。
传说中的大红袍多了几分神秘,而现实中的大红袍更让人称奇:大红袍是乌龙茶中的极品,极品的大红袍以卓越的品质赢得盛名,更因稀少而显得弥足珍贵──莽莽武夷山,现仅存6棵340岁的原生大红袍!每年产量不足500克,在2002年的拍卖会上,20克原生大红袍竟拍出18万元的天价!
传说和现实,让我抑制不住被撩拨得不安分的心,我要拜访大红袍。我相信,拜访大红袍,一定是我武夷之行中无法拒绝的一次美丽的邂逅。
一个温热的午后,走在武夷山的一条小径上。那是一条幽幽的小径,山壁两夹,容一人通过。有溪水丁东,绿色遮蔽;有山寺为邻,禅意缭绕。便想,这样的环境才适合大红袍,大红袍也只有在如此气氛中才能尽集天地之精露。
默行幽径,猛然一空旷处,峭壁上的13方摩崖茶诗赫然入目,真草隶篆,集范仲淹、苏轼、朱熹等宋元明清文人骚客之杰作:“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笼加。”“武夷高处是蓬莱,采取灵根手自栽。”溢美之词,将大红袍,将岩茶渲染得香芬四溢。而那坡上、岩上密密的茶树,似乎是曲径通幽的前奏──序幕已经拉开,最精彩、最摄人心扉的华彩乐章就要出现。
终于见到了大红袍。在这个叫九龙窠的一个逼仄的崖壁上,6棵原生大红袍,因了那狭小的空间,紧紧地挤挨着,出现在我期待已久的视线里。
但,我的双眼并未为之一亮──大红袍实在没有什么与别的茶树有区别的地方。一样的绿,一样的蓊郁,一样的生机勃勃。不同的是它承受了太多注视的目光。
这注视,是大红袍的不幸:上世纪日本人入侵时,为保护大红袍,当地政府不得不派重兵把守,出世脱俗的大红袍竟不得不与刀枪为伴。至今,这6棵大红袍边还住着一家人为之守门。这注视,也是大红袍之幸:茶人们用无性繁殖培育的大红袍二代,集茶人之心血,承母体之精华,让这昔日的皇家贡品飞入了寻常百姓家。
坐在九龙窠下的九龙茶厅,酽一壶大红袍,汤赤赤,香袅袅,意渺渺,未品已然醉了……
“从来佳茗似佳人。”记得苏轼嗜茶,这位满腹才情的大文豪竟不知该如何表达自己对茶的喜爱,对茶的推崇,便以一个正常男人的心态来如此形容。但又有爱茶的驳道:茶如果必须以女子为喻的话,也只可喻为麻姑仙子。因为,茶可以清心。茶不是凡世中的尘粒。
然而,茶是什么对于茶太不重要了。对于大红袍当然也不重要。340年来,这6棵大红袍在自己的世界里,静静地看着红尘滚滚滚滚红尘,素朴而生,任由人们品评着,神化着,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哲人说,佛所说的最高境界,便是凡人最平常的心态。而大红袍便已是到了这最高境界的了:千般宠爱于一身,我自依然如故。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7bd3aa601008oqv.html420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