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南普陀寺游记 |
[游记]南普陀寺游记 |
2008-01-16 yiqilai.com.cn |
10月7日上午,我们进了南普陀寺,南寺在X大学北边,从校门口出来没几步就到了。 南普陀寺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寺院,也是厦门有名的旅游景点,最初建于明代永乐年间,明末曾毁于战火,清康熙年间著名的海军将军施琅又将它重建。因寺院是奉观音菩萨为主,又处在我国四大佛教道场之一的浙江普陀山以南,所以起名叫南普陀寺。 进入正门,首先看到的是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和藏经阁,再往里走,即可见到左右庑廊、钟鼓楼、公德楼、普照楼、太虚图书馆、佛学院教室和养正院等。所有这些建筑同X大学的建筑一样,也是依傍山势,面朝大海逐层托高,给人的总体感觉是庄严肃穆。寺内有很多烧香拜佛的善男信女,他(她)们或捧香默立,或磕头不止,或匍匐在地,姿态各异,但都显出万分虔诚的模样。女儿怂恿我和W也烧柱香拜拜佛,我俩都不信这个,所以也没跟着凑热闹。 我们在寺内到处转悠着,发现在大雄宝殿前叩拜的人最多。这个有着琉璃石柱、雕粱画栋的宝殿,主要供奉的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尊佛:中间是释迦牟尼,东边是药师佛,西边是阿弥陀佛。释迦佛的前面还有一个千手千眼观音,许多人都在此跪拜。听说这里有个凄美的传说,讲的是古时有个老人,养了三个女儿,一天老人病了,需要人的眼睛做药引子,大女儿和二女儿都不管,只有小女儿自愿献出自己的眼睛,治好了老人的病。此事感动了释迦牟尼,便创造了一个千手千眼的观音来纪念这位姑娘,并让她站在自己的面前。我想,来这里跪拜的人之所以多,是因为人们笃信佛家所说的因果报应——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千百年来人们都在祈求神灵赐福于好人。我不信佛,但此时竟也产生了一个念头:大慈大悲的佛祖啊,请降福于芸芸众生,保佑天下所有像这位姑娘一样具有孝心的人,让他(她)们一生平安! 天王殿(也叫弥勒殿)里有弥勒佛,这位“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的弥勒佛,慈眉善目,双耳垂肩,袒胸露脐,笑容可掬,似乎在对每一位游客都表示恭候光临。据说弥勒佛在印度是一尊头戴王冠、身体不胖的坐像,在我国则变成了一个手拿布袋体貌肥壮的光头和尚,他一生云游四方,无忧无虑,自由自在,无论人们怎么逗他,他也不恼不怒,总是笑呵呵地和善待人。传说他坐化时,口中念念有词:“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不自识”。真是警世明言,世人难做到的就是“自识”啊!天王殿两侧是魁梧高大、英俊威武的四大天王,整个殿内金碧辉煌,来进拜的人亦很多。 转完寺院内,感觉有些累了,女儿建议我们去爬峰顶,说是这山叫做老人山。我有些纳闷,还有叫老人山的?于是我们从藏经阁后面怪石嶙峋的小道拾级而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巨壁上镌刻着的“五老峰”三个大字(原来这山叫五老峰)。据说在山下远远望峰顶,只见有五个山头,峥嵘凌空,时常有白云缭绕,云下丛林葱郁,隐隐约约如同五位须发皆白、历尽人间沧桑的老人,在翘首遥望着茫茫大海,看来这山是以形命名的,难怪人们叫它老人山呢。再往上爬,又见一巨石,上面刻着一个硕大的“佛”字,笔迹粗犷豪放,丰满有力,似乎是书者用一挥而就。这里也有许多善男信女在焚香磕头,不知道他(她)们在祈祷什么,我已是气喘吁吁的了,真希望佛祖能赐予我一些力气。随后,又艰难地往上爬了一段,看到了许多著名和尚的墓塔。在刻有“口牛咪叭呢嘛埯”(前后两个字都是口字旁,读hong和an ,电脑没有这俩字)字样的石块前留了个影。记得《西游记》中孙行者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那山顶上就有一张印着这些字的条幅,后来被唐僧揭了去,以前只知道这都是些象声词、语气词、叹词什么的,后来才明白这是佛家的咒语,可能是用来镇压那些“不法分子”的,那唐僧经常口中念念有词地惩罚孙大圣,莫非咕哝的就是这些玩意?真有意思。 挣扎着又往上爬了一节,经过了“须摩提国”、“阿兰若”等一些搞不懂什么意思的楼台亭阁,到了一个叫做“兜率陀院”的地方,这里是寺中退休和尚与高僧大德们的静养处。此刻,我已经没有力气再爬了,正好在此处休息一下(我们虽和高僧毫不搭界,好歹也是“香客、施主”嘛!),这时的W好象也累了,休息片刻后我坚持要下山,他俩也就同意了。此时的我真有点像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里写到的“然余亦悔其随以止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只是文中说的是跟随别人,而我却是主动的,呵呵!管他呢,这“极夫游之乐”实在太累人了,下山吧! 从五老峰下来,无意中进了南普陀寺的佛学院——闽南佛学院。这是国内创办最早的佛教学府(1924年),创办以来,最兴盛时期当属1934年至1937年,这期间弘一法师又增办了佛教养正殿,后因抗战而停办。1985年恢复招生,现已有了研究生班,在国内及东南亚有着广泛的影响。该学院与X大学仅一墙之隔,却有着多种意境:古朴和时髦并存,刻板与活泼同在,小和尚与大学生为邻。这倒是一绝。 我们从侧门出来后,发现这里还有放生池、荷花池,放生池里的鱼鳖已满,许多鱼不得不在水面游动;荷花的盛开期已过,只有少许的几枝零星地点缀着池塘。离两个池子不远是万寿塔和七佛塔(由释迦牟尼佛、迦叶佛等七尊佛像组成),两座塔高高耸立着,极富南亚佛教建筑风格,使得南普陀的景致更显优美。 |
转自:http://www.yiqilai.com.cn/bin/view/travel/%E5%8D%97%E6%99%AE%E9%99%80%E5%AF%BA%E6%B8%B8%E8%AE%B048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