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厦门之行——鳌园 |
[游记]厦门之行——鳌园 |
2007-09-14 chinadaily.com.cn |
平日里,只要有绿色,哪怕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山包也能让我留连忘返。因为,身在大自然。 厦门的自然风光的确美,我是慕名而来,尽兴而归。 然而,奇怪的是,常常在心头涌起、让我回味的,却不是那旖旎的自然风光…… 去之前就听说,鳌园是陈嘉庚先生的安息处。虽然我也敬重陈嘉庚先生,但毕竟是一个墓地而已,怕是没什么好景色。更何况,我曾到过苏州园林,“曾经沧海难为水”,鳌园怎能比得上它们呢?因此私心里将其定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了——可洗涤心灵,却是不适于欣赏风景的,恐怕没什么好玩。 我猜对了。然而,我又错了。 走进鳌园,游人较多、人声嘈杂。但不知为何,却有一种异样的感觉,穿透表面的喧嚣浮华,直逼灵魂,是什么呢? 鳌园是陈嘉庚先生亲自设计、督建的,布局简洁,又显得格外开阔。这是石头的世界,逼人的素朴。十几棵夹竹桃疏疏落落地绕纪念碑一圈,算仅有的点缀。 鳌园有许多石雕。这里的每一块石雕,都深深地打上了陈嘉庚先生的思想烙印。一进门,就见到长廊两壁镶嵌着58幅记载古今故事的青石浮雕。长廊外的围栏上也刻着许多图案。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名为“东方彩霞”的各少数民族女子头像,不同的服饰、相同的笑意,都笑得那么灿烂。再往前,竟是动植物图案,我与友人不禁俯身一个个读过去,认真地辨识,那么投入,仿佛回到儿时的 “看图识物”。那高耸于园中、直刺苍穹的纪念碑和碑前照壁上的雕刻更是内容丰富:有刻画开国大典场景的,有反映中国制碱工业的,还有描绘儿童上课、写字甚至吐痰、洗澡等活动的,真可算是“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了……天文地理、科技文教、书法绘画、工农业生产,可谓包罗万象。纪念碑本身也有深刻的寓意:高28米,象征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奋斗取得了胜利;碑基有8级的台阶,为纪念八年抗战,3级的则为纪念三年解放战争。友人提示我:“你有没有注意到纪念碑的正面不是正对大门,而是面向大海的?”是啊,这是为什么?“这是先生希望从大海上经过的人都看到*亲笔题写的“集美解放纪念碑”几个大字,让更多的人记住那段历史……” 不曾想,这些工艺精湛的石雕和建筑,竟包含如此独特而丰富的内涵。这哪儿象是墓地?这是一个立于蓝天大海间的课堂!寓教于游、寓教于乐,更饱含了陈嘉庚先生那赤诚的爱国心! 是的,先生爱国爱乡,在祖国最危难的时刻,他没有为自己盘算、安享锦衣玉食的生活,而是付出了他能付出的所有,做了他所能做的一切;先生是无私的。捐钱的人有很多,但不留一分给自己、不留一分给子孙的人有几个?他甚至多次冒着生命危险回国,不惜把生命捐出;先生是有远见卓识的。投资的人有很多,但投资于教育,可谓高瞻远瞩、遗泽万世!这会有多么丰厚的回报——但不是回报给他自己…… 先生心胸宽广博大,他心中装着国家、家乡、人民和未来,唯独忽略了自己。鳌园的面积不算小,但真正属于鳌园主人的、先生的长眠之处——嘉庚墓,只有几平方米。墓边上围着半圈低矮的石墙,刻着先生一生中最重要的几件事,这大概是偌大的园子中仅有的一点关于先生自己的东西吧。墓后的浮雕中间还嵌着中国、福建省、台湾省三幅地图,这是先生期盼着祖国能早日统一…… 先生真是用心良苦啊! 站在拜亭,极目远眺,海那边正是建设中的开发区,一派繁荣景象,先生,你看到了吗?在这片您熟悉和深爱的故乡的大海边,听着集美学校师生的朗朗书声,先生,您是否欣慰地笑了? 天是如此高远,海是如此辽阔,茫茫海天,尽在胸中。长风烈烈,从耳边呼啸而过,激荡着心旌。陈嘉庚,不再是一个模糊的印象;“华侨旗帜,民族光辉”,也不只是八个抽象的文字。这是一个活生生的存在:在他生前,在他故后;在集美,在厦大;在他的灵魂归处——鳌园:在这儿的每一块青石中,在每一棵夹竹桃上,在空气中弥漫——伴着海风与潮声,渗入你的每一个毛孔…… 一种莫名的感觉堵在心头,沉甸甸的,我与友人都默然不语。半晌,她忽然冒出一句:“这是一个值得来的地方。”深深吸口气,是的,这是一个值得来的地方,一个不应该搔首弄姿拍照、嘻嘻哈哈喧闹的地方,一个要静静地走、静静地看、静静地听、静静地品味的地方。 漫步走出鳌园,园外的风景很美,绿草如茵,绿树婆娑,凤凰花开得已近尾声,但仍可令人联想起一树火红的盛景。我又想起了苏州园林。园林的主人们志趣高洁,园林景色美不胜收,我曾留连于其中痴痴地想:“愿为苏州园林一花匠”。哈,而今想来,自己是多么的自私、渺小和可笑。还有那些园林主人们,虽清高自守、不与浊世同流,但只是追求个人的满足,只关注围墙内的世界,至于园外的一切,他们无心、也无力过问;陈嘉庚则恰恰相反,他关注社稷苍生,唯独没有自己。甚至兴建鳌园,还特意选择了一个废弃的小岛,“不侵民田,辟置公园”、“于中立碑,纪念解放”…… 如果有机会再去苏州,我还会徜徉于山水间,在绿荫下惬意地眯着眼睛、做着优哉游哉的美梦; 如果有机会重访厦门,我不想再去鳌园,我怕禁不起灵魂的拷问,去面对一个伟大的英魂。 的确,鳌园没有什么“旖旎的自然风光”。但是,鳌园,已深深地沉淀于我的脑海深处,时不时的,伴随着浩浩海风和阵阵潮声,涌上心头…… ———————————————— 后记:鳌园归来,感慨万千。本想在文章后附上对先生的简要介绍,但先生的事迹、思想、精神真是一本读不完的书,以我的笔力难以尽述。 2004.8.25
|
转自:http://cblog.chinadaily.com.cn/port/yezi/22512737337.shtml60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