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集美鳌园(导游词) |
[游记]集美鳌园(导游词) |
2008-05-22 163.com |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集美鳌园(导游词) 集美鳌园(导游词) 今天,我们要游览景点是陈嘉庚先生的故乡--集美。集美是厦门市的一个区,是出入厦门岛内的主要交通要道及“桥头堡”,也是厦门特区的“菜篮子工程”的主要基地之一。集美面积为203.47平方公里,人口有12万。集美原来是个小渔村,叫尽尾,意思就是大陆的尽头;也叫浔尾,因为它在浔江的江尾。到明朝,当时一位叫陈文瑞的进士,把尽尾、浔尾雅称为集美,意思就是集天下美之大成。但是从未通行,直到1913年,陈嘉庚先生兴学,创办“集美学校”,才通行于世。从此,“集美”闻名于中外。集美也是著名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的家乡,集美已成为一处与他息息相关、凝聚钟灵毓秀的人文景观。主要有集美学村、陈嘉庚故居、陈嘉庚事迹纪念馆、归来堂、归来园、龙舟池、延平故垒、陈嘉庚先生墓、鳌园等。 陈嘉庚先生1874年出生于集美一个普通的华侨家庭。17岁那年来到新加坡,在他父亲的米店里学做生意,而后他便独立置产创业,种植黄梨,后期专营橡胶制造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奋斗成为世界著名的华侨实业家。陈嘉庚先生虽然自己没有受过什么教育,但是他对祖国、家乡的教育事业非常重视。他早年正值满清晚期,民国初期,亲眼目睹国家多难、民族落后,人民缺乏衣食与文化,明确提出“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事业有成之后,陈嘉庚先生便以教育立国为已任。1894年,陈嘉庚先生回到故乡,花2000大洋在集美创办了惕(ti第四声)斋学塾,这是他倾资办学的开始。1913年2月,他从南洋回来,创办了集美小学,从此拉开了他创办集美学村的序幕。经过15年的努力,集美学村已拥有中学、师范、水产、航海、商业、农业在内的各类学校11所。陈嘉庚先生在创办了集美学校以后,到1921年又创办了厦门大学。 1920年至1926年,是陈嘉庚先生事业鼎盛时期,营业范围远及五大洲,雇佣职工达3万人,总资产约有黄金百万两。这时也是他办学的高峰,从1920年至1926年的7年间,平均有1所学校建成。在集美学校,还设有教育事业推广部,资助福建省各地中小学70余所,并提供办学指导。20世纪30年代,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又加上日本胶制品在东南亚各地的销价倾销,陈嘉庚先生事业也受到冲击,几乎一蹶不振。这时,有一家英国银行利用股东的优势,要求陈嘉庚先生停止支付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经费。陈嘉庚先生断然拒绝,他说公司可以收盘,但学校不能停办。当时陈嘉庚先生竭尽全力维持厦门大学的经费。在经济最困难的时候,他毅然变卖在新加坡的三栋商业大厦,将全部所得悉数汇回厦门大学。他这种“宁可变卖大厦,也要支持厦大”的义举,成为海内外广为传颂的一段佳话。不少研究陈嘉庚思想的学者、专家估计,陈嘉庚先生一生用于祖国、家乡的教育事业总耗资达1亿美元,据不完全统计,陈嘉庚先生创办的各类学校有十几所。陈嘉庚先生把毕生的财富和精力都投到了祖国和家乡的教育事业,充分地体现了他“倾资办学”的光辉典范,是华侨的一面旗帜。 好了,前面就是我们要参观的景点--鳌园。在鳌园我们需要1个小时的时间。 大家现在看到的是嘉庚公园,于1994年建成的。嘉庚公园的建成,不仅使集美学村这颗明珠更加璀璨绚丽,同时也寄托着我们对陈嘉庚先生光辉业绩的缅怀之情。嘉庚公园占地3万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 鳌园原是一个荒岛,由一片海边礁石组成,三面临海,退潮时可见一条沙石堤岸与陆地相连,犹如一只大海龟将头伸入海中,故叫鳌头屿。 1949年10月,陈嘉庚先生到山东济南参观广智院,院内的陈列品既有文物书画、动物标本,又有河流水利、植树造林、城市建筑、环境卫生等模型。陈嘉庚先生极感兴趣,伸受启发,认为这种模型既寓教于游,又可教育人民讲究卫生,养成良好习惯,追求文明进步,因此决心斥资在家乡集美兴建一座比广智院规模更大、内容更广博、艺术水平更高的博物馆。 1950年9月,陈嘉庚先生谢绝了毛泽东、周恩来留他定居北京的美意,回到集美定居,从而开始他建设集美,美化家乡的宏伟蓝图,而鳌园是宏伟蓝图中的第一项计划。 鳌园的大门系一座庙宇式的建筑,门口是一对圆雕石狮,大门两边刻着一副对联:“鳌戴定教山尽峙,园居宁与世相忘”。此联将“鳌园”两字拆开,写就冠头联,表达陈嘉庚先生寄情山水,淡薄名利之高雅情趣。走过门厅,就是长50米的游廊。两边的石壁下部是陈嘉庚先生生平事迹摄影图片展览,上部是58幅中国古今历史故事的青石浮雕和图案花边。“文革”初期,集美人民为保护石雕,在石壁上糊了一层厚厚的泥巴,直到粉碎“四人帮”以后才除去泥巴,使这些凝聚了陈嘉庚先生心血和闽南工匠智慧技巧的艺术精品重见天日。 门廊两边石壁最上边,雕刻着:“功成唯三杰,至诚道前知。”的对联。左边“至诚道前知”下面有三部份的石刻,前面是7幅中国革命历史画面。后面是7出传统戏曲画面的青石浮雕。中间部分是24幅“诸葛亮马前课”画面。 “诸葛亮马前课”是左边雕廊的核心,也是陈嘉庚思想观念的生动体现。马前课是诸葛亮的预言,从占卦得之,自三国起每朝四句,清朝四句是:“水月有主,古月为君,十传绝统,相敬如宾”。根据陈嘉庚解释,“水月有主”指清朝,“古月”指胡人,即满族人。四句的意思是,满清入主中原,由皇太极到宣统皇帝,传至十世而之,但末代皇帝退位时并未遇到杀害,而是对他像宾客一般给以礼遇,满汉两族人民也和睦相处。民国四句是:“豕后牛前,千人一口,五二倒置,朋来无咎”。“豕”指辛亥年,即猪年。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政府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这一年为王子年,即鼠年,正是猪年与牛年之间。“千人一口”指“和”字,“五二”倒置,指“七七”事变,小国欺凌大国,“朋来无咎”指联合世界各国组成反法西斯同盟。四句的意思是,辛亥革命第二年即1912年,军阀伍庭芳到南京与孙中山讲和,“七七”事变爆发后,由于同盟军的帮助,结果取得胜利。接下去四句“四门乍辟”指日寇攻陷南京,“突如其来”指珍珠港事件。“晨鸡一声,其道大衰”,是指日寇侵华战争以1945年的失败告终。“鸡”指鸡年--1945年,“道”指日武士道。接下去四句“拯患救难,是惟圣人,阳复而治,晦极生明”。意思是圣人毛泽东把人民从苦难中拯救出来,黑暗过去,光明到来。下面四句“贤不遗野,天下一家,无名无德,光耀中华”,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共产党邀集天下贤达,召开新政协筹备会,商议建国大事,有才能的人都能发挥所长,天下人民亲如一家。“无名无德”为老子所言,是说世界上如果人人都有人格有道德,就无所谓名德之人了,也就达到世界理想境界了。这句指新中国领导人不计名利,甘当人民公仆,中国前程一片光明。最后四句“占得此课,易数乃终,前古后今,其道无穷”,乃全书结语,意为占卦至此已尽,前后古今,不复战争,即可保永久和平,世界大同。《诸葛亮马前课》这本书是怎样产生已经难以考究,但陈嘉庚对书中的预言所作的解释和深信不疑的态度,却充分体现了对中国共产党及其伟大领袖毛泽东的尊崇和信赖,充分表现了关注祖国命运的赤子情怀。 游廊右边“功成唯三杰”对联下方,有20幅青石浮雕,全部取材于中国古代历史故事。 围墙是可以说是游廊的延续,同样反映了福建人民尤其是闽南人民的智慧。由于历经三十年风雨剥蚀,原来的水泥雕损坏严重。1991年全部更换,取而代之的是292块精美的青石雕像。其中影雕20块,沉雕42块,浮雕230块。 影雕是因雕刻效果似摄影故名。系20世纪80年代以来崛起的艺术奇葩,是福建石雕的新品种。它以摄影作品为依据,以细如缝针的特制钢钎层次分明地在黑色的青石板上雕琢,凭借钻点的大小,深浅和疏密来表现山水、鸟兽、人物、花卉等,形象生动,雕刻精细,生动活泼,深受游客喜爱。这里共有近百幅画面。右边是反映我国各族人民生活、习俗、风情58幅;左边是国内风景名胜35幅,从北京故宫、颐和园到福建武夷山,厦门日光岩、台湾日月潭等,应有尽有,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右侧围墙上计有740幅浮雕,千姿百态、洋洋大观、包罗万象、风格各异。充分体现了陈嘉庚先生当年兴建博物馆大观“规模更大、内容更广博、艺术水平更高”的知道思想。正如陈嘉庚先生自己撰写的楹联“真大观勿嫌小岛、所旧植乃展新型”概括的那样。内容有木兰从军、孔雀东南飞、梁山伯与祝英台、林则徐禁烟、郑成功等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还有现代生活、体育运动、各种机械、军事知识等。
|
转自:http://duanjunbaobei520.blog.163.com/blog/static/21067066200742254521752309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