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宁德概况

[游记]宁德概况

2008-05-22    sina.com.cn

导游手册-宁德概况

2007-09-26 08:56:48

大中小

标签:旅行/见闻导游手册宁德概况

宁德旅游

区号:0593 邮编:352100
区划:宁德市(蕉城)、福安市(韩城)、福鼎市(桐城)、寿宁县(鳌阳)、霞浦县(松城)、柘荣县(双城)、屏南县(古峰)、古田县(新城)、周宁县(狮城)

宁德市位于福建省东北部,俗称闽东,介于北纬 26°17’─27°41’,东经118°32’─120°52’之间。面积13452.4平方千米。大陆部分南北长约155公里,东西宽约191公里,总面积1.34万平方公里,大小岛屿344座,是东南沿海的黄金海岸组成部分。 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温13.4℃-20.2℃,年均降雨量1250- 2350 毫米, 元霜期235-300天。辖蕉城区,福安、福鼎2市,霞浦、古田、屏南、寿宁、周宁、柘荣6县。人口323.57万,其中畲族近20万(占全国畲族人口的40%)。通行闽东方言,沿海多处讲闽南方言,个别地方讲莆仙方言,北部部分地区讲闽北方言,寿宁北部讲吴方言,福安兰笕是客家方言岛。晋太康三年(282年)这里开始设县,称温麻县,唐朝改为长溪县,元朝升为福宁州,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为福宁府。1950年起为福安专区,1970年专署由福安迁宁德,改称为宁德地区。

宁德地区属火山岩地带,矿产资源种类繁多,非金属矿尤为丰富。目前,已发现金属和非金属矿种97种,探明储量的矿种有33种,矿产地100余处。金属矿有钼、锌、钨、银、镉、稀土等,非金属矿有高岭土、叶腊石、珍珠岩、硅灰石、明矾石、紫砂土、硅石、花岗岩、玄武岩、白云岩、河卵石、建筑砂、石墨、泥煤、水晶、矿泉水等。其中福安赤路钼矿,福鼎的铅锌伴生银镉矿、银硐硅灰石矿、员当花岗石矿,大章花岗石矿,普照山花岗石矿、白琳玄武岩矿、寿宁平溪叶腊石矿,周宁安后高岭土矿、宁德赤溪高岭土矿,古田岭里叶腊石矿等均属于大中型矿床。这些矿床不但储量大、品位高,而且易于开采。

宁德地区依山傍海,物产丰富。农业生产主要有种植业、养殖业、畜牧业、渔业、乡镇企业等。主要农作物有稻谷、小
麦、甘蔗、甘薯、蔬菜、槟榔芋、茶叶等,银耳、香菇之乡美誉,水查的种类繁多,盛产四季芙蓉季、晚熟荔枝、龙眼、水蜜桃、无核柿、板栗、甜橙、油票等。牧业特产有福安杜花猪、福安水牛、古田黑番鸭、霞浦山羊等。海产品有宁德二都泥蚶、沙江牡蛎、官井洋大黄鱼、对虾、海带、紫菜、石斑鱼、淡水鳗、青蟹、甲鱼等。

宁德地区地方工业是以化工、医药、治金、拆船、电机电器、轻工食品、建筑建材等为主工业群体,门类比较齐全,轻重发展协调。主要工业行业分布有冶金、拆船、电力机电、电子、化工、机械、建材、森工、食品、纺织、缝纫、皮革、医药、造纸、印刷、玩具、文教用品等14个行业,工业产品种类达数千种,有一批产品久负盛名,畅销海内外;重点产品中的60%采用了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有240多种产品荣获国际金奖、国内金质产品奖、优质产品奖;电机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食用菌产量成为全国之冠;活性炭产品出口量居全国之首;以拆船为主的船舶修造工业,以玄武岩为主的石板材工业,以及铸造工业等在全省、全国都具有独特的优势。

闽东山水灵秀所钟,天外书廊连绵不尽,有许多闻名海内外的风光名胜,素享“海上仙都”美称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福鼎太姥山,岩石雄伟、幽洞回转迷离,为汉武帝御封三十六名山之一。被明朝永乐皇帝赐以“天下第一山”的宁德支提山风景区内的支提寺是全国佛都重点寺观,以珍藏历代珍贵佛教文物著称,寺内藏有有万历皇帝钦赐的五爪金龙紫衣、色釉御碗、高二米重千斤的鎏金毗卢遮那佛一尊、一尊铁铸“千圣天冠”佛像,并享有“不到支提不为僧”之誉。屏南县的鸳鸯、猕猴自然保护区已被评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在那里能领略大自然的无比美妙。“华东少有福建第一”的周宁必龙际瀑布群和民风古朴、人鱼同乐的浦源鲤鱼溪令人流连忘返。唐贞元20年的本空海法师人唐之地霞浦赤岸以及建于唐贞元8年的古田临水宫至今中外朝圣者洛绎不绝。闽东还是畲族聚居地,畲乡村寨还保留着古朴的民俗风情

闽东水路交通十分便利,全区各县(市)乡(镇)均通公路,总里程为4598公里网,北抵浙江、南达福州、西通闽北,古田县黄田镇是莱(州)福(州)铁路线中转站,形成闽东陆上公路、铁路的联运网。全区已建千吨级商业码头7座,渔业码头21座。三都澳内的漳湾以及姚家屿、三沙、下白石、沙埕等港口为中国轮船公司外贸运输起运点,宁德三都澳城澳对外运输开放,闽东水陆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赛岐港,是“国轮”外贸运输装卸点,赛岐──香港海上货运航线通航,三沙湾是省对台贸易的重要口岸和进口废钢船的海面交接点全区已开辟直达香港、上海、广州、青岛等九条不定期航线。宁德地区外运支公司承办出口货物的陆、海空运输。方便的交通,为扩大开放繁荣经济,促进旅游提供了有利条件。

宁德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溪流纵横交错,形成众多秀丽景观。地形属丘陵山地,海滨有狭长的小平原,鹫峰山和太姥山脉分别斜贯西北部、中部,千米高峰连绵,其中以寿宁平尖山为最,海拨1649米。溪流纵横交错,主要有长溪、霍童溪、古田溪三大水系。著名的游览点主要有国家级风景区“海上仙都”福鼎太姥山、屏南鸳鸯溪、“华东第一瀑”周宁九龙祭瀑布群、“十里水街”屏南白水洋、古田翠屏湖、柘荣东狮山、蕉城支提山、南祭山等名山秀水和“海上天湖”蕉城三都澳、霞浦杨家溪、下浒海滩、福鼎嵛山岛、福安白马门等滨海风光。在人文景观方面,有蕉城华严寺(全国佛教重点寺院之一)、那罗寺、古田临水宫、霞浦妈祖行宫、蕉城天后宫、杉洋林公庙等祭祀庙宇。而且,区内生态环境保护完好,奇花异草、名木佳果、珍稀动物种类繁多,是我国唯一的大黄鱼、鸳鸯自然保护区和全国著名的食用菌、茶果之乡,是难得的避暑休闲、观光度假、猎奇揽胜和开展水上运动、组织农业生态游的优良场所。宁德市是全国著名的畲族人口聚居区,畲族风情丰富多彩,从畲族的赛歌对歌、婚礼仪式、传统体育到畲族的服饰、饮食、民居等民俗文化都十分独特,拥有中华畲族文化宫等旅游景点。

宁德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源远流长,积淀深厚。既有霞浦黄瓜山遗址(距今3500年历史)、福鼎南广古窑址、马栏山遗址,霞浦大京、福鼎冷城、玉塘、屏南甘棠等古城堡,蕉城中兴紫国师塔、福安倪下石塔、兴云寺舍得塔、古田吉祥寺塔等古塔等名胜古迹,又有开闽第一仕士薛令之、抗倭英雄戚继光、陈普、林振翰、林聪、谢翱、袁天禄等历史名人祠墓,古田朱熹魁龙书院、寿宁冯梦龙官宦遗址,霞浦赤岸日本空海法师入唐漂着地等历代名人文化遗迹。宁德还是著名的革命老苏区,有福安柏柱洋闽东苏维埃政府驻地、闽东革命纪念馆等重要革命史迹。

蕉城区是中共宁德市委、宁德市人民政府驻地。地处宁德南部,三面
环山,一面临海。土地总面积1537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72.96平方公里,
辖10个镇、4个乡、2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41.5万人。五代后唐长兴四年(公元933年)置县,1988年撤销县(宁德)建制,设立县级市,
2000
年9月撤市设区,隶属宁德市管辖。蕉城区区位独特,104国道通过区境,福宁高速公路已通车,距省会福州及长乐国际机场仅一小时车程。温福铁路即将开工建设。
拥有天然深水港三都澳和漳湾3000吨级集装箱港口。澳内有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城澳港。蕉城区山海资源丰富,
是闽东主要水产养殖区,已成为全省最大的水产种苗生产基地和全国最大
的大黄鱼人工养殖基地,盛产大黄鱼、二都蚶、蛏等海味佳品和晚熟龙眼、
晚熟荔枝、草莓等名优珍果。蕉城区素有“山海旅游地”之美誉,“霍童
溪生态旅游”、“三都澳海上旅游”、“畲族民俗风情旅游”独具特色,
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天山绿茶、六都草莓、晚熟龙眼、荔枝、二都蚶、官井洋大黄鱼、安瑞蛏等山珍海味闻名遐尔,畅销各地,尤其是大黄鱼等海上养殖发展迅猛,网箱养殖达12万多箱,产值10亿多元,成为全省最大的水产种苗生产基地和全国最大的大黄鱼人工养殖基地。蕉城区是天山绿茶生产基地,现有茶园面积6万多亩,产量达4300吨,拥有一个国优产品(天山银毫),三个部优产品(天山春毫、天山明毫、天山特毫),形成以名优茶为龙头的天山牌系列茉莉花茶产品。

蕉城区山海兼备,特产丰富,景观独特,盛产林、果、茶、竹、食用菌等经济作物;海域辽阔,水产养殖品种繁多,鱼、虾、贝、藻、蟹应有尽有。域内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20多种,花岗岩、高岭土等非金属矿藏犹为丰富。区内溪河密布,水量充足,水电资源丰富,可开发水电能源达34.38万千瓦。旅游资源丰富,拥有我国佛教名山、道家尊为“第一洞天”历史上有“佛巢仙窟”之说的霍童支提山,霍童溪、三都澳和全国畲族同胞朝圣地的“中华畲族宫”等四大特色景区。

福安市地处宁德中部,三面环山,南面临海,土地总面积1795平方公
里,海域面积67.44平方公里。南宋淳右五年(公元1245年)置县,1989年11
月 撤销县建制,设立县级市,现辖11个镇、7个乡、3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
60万人。境内水陆交通便捷,104国道贯穿南北,省道小浦线横越东西,
赛岐港、白马港素有“黄金水道”之称。福安山海资源丰富,水能蕴藏
量达34.1万千瓦,已开发的水电站44处,总装机容量为6.2万千瓦。 主要
矿藏有钼矿、银矿、叶蜡石、花岗石、辉绿岩、高岭土、河沙、煤泥等。
福安是全国茶叶基地之一,“坦洋工夫”红茶驰名海外;也是省内茶油、
绿笋生产基地,油茶林有“绿色油库”之誉。传统物产有芙蓉李、蘑菇、
桐油、绿笋等,产量居全省前列;水产有蛤、蚶、鳗苗、中华绒毛蟹、对
虾、黄鱼等。工业生产具有一定规模,拥有全国知名的电机电器城和全国
三大民间船舶修建市场之一。

电机生产:福安市是中国著名的电机电器生产基地和批发市场。现有以民营为主,多种所有制结构、多层次并存的企业近180家。其中年产值上亿元的3家,5000万元以上的近20家,上千万元的50多家,从业人员2万多人。15家企业通过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20家企业获得欧共体CE或美国认证;33家企业获得国家CCEE安全认证。有29家企业获得进出口经营权,12家企业成为国家机电产品出口基地企业。继闽东电机厂、起动机总厂获得10多种国家金奖、部优产品荣誉称号之后,近年又有万达、德丰、安波、亚南、东方神、天龙、远东华美等7家企业、9个产品获省名牌产品称号。福安电机产品主要有电动机、水泵、发电机、电热电器、电子保健医疗器械、家用电器等种类,300多个品种;产品销往欧洲、美洲、非洲、东南亚、中东的40多个国家、地区及国内各省市。近年来福安投入大量技改开发资金,开发了CY2尼码电机、高效节能电机、铝壳电机、无刷发电机、永磁电机、变频电机、低能耗发电机、收获喷灌机、多种专用水泵电机、发电机组及智能控制系统等新产品,建立了电机自动流水生产线、自动喷漆生产线、金加工中心、彩用电脑数控模具加工等新工艺,产品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形成较为稳固的产业发展基础和优势。

福安市是我国东南沿海最大的民间船舶修造基地,现共有修造拆企业40多家,其中年产值上亿元企业1家,2000至8000万元企业8家,从业人员共3500人;拥有1000至30000吨干船坞12座,总坞容量达12.75万吨,万吨级船台1座,5万吨拆船坞1座。从主要修造木船起步,向改装修造钢质船发展,船舶产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技术含量稳步提高。现已具备修造1000至4000吨多用途集装箱货轮、8000吨沿海货轮、5000吨滚装船、万吨成品油轮、万吨出口驳船和大马力深海拖轮的能力,部分产品获美国ABS、中国CCS认证。9家企业通过国家、省船检技术认可,2家企业获准设立外轮维修点,还有3家已通过设立外轮维修点初审。

近年来,福安市各船舶企业不断加大投入,进行技术改造,实力得到明显增强。闽东东福船业有限公司1997年首次承建出口新加坡万吨驳船,经美国造船协会检验合格,实现了建造出口船零的突破。福安市马头造船有限公司3万吨级船坞的投产,结束了我省万吨船舶必须出省修理的历史。目前,福安市已成立了船舶行业协会、恒顺船务担保公司,朝着年产值30亿元的目标迈进。

屏南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幅员1471平方公里,18.17万勤劳勇敢的汉畲儿女耕耘在全县11个乡镇,153个行政村。屏南前属古田管辖,至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因"辖域辽阔,政务管理鞭长莫及",故分县而治,设县治于翠屏山之南,双溪之汇,是为"屏南"。屏南平均海拨830米,列全省之最。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昼夜温差大,具有明显的高山气候特点,适合反季节香菇、蔬菜、花卉等作物生长.

屏南这里是鸳鸯的故乡,屏山毓秀,汾水钟灵,奇山秀水孕育出绿色景区,境内名闻遐迩的鸳鸯溪是我国风景名胜区的后起之秀,它融溪、峰、岩、瀑、洞、湖等山水景观为一体,景区面积78.8平方公里,分白水洋、宜洋、太堡楼、刘公岩、鸳鸯湖五大景区,有白水洋水上广场、百丈水帘洞、鼎潭仙宴谷、如来观音同驾雾等奇观。鸳鸯猕猴自然保护区是世界唯一的鸳鸯猕猴自然保护区,每年有数千对鸳鸯来此越冬,生息在保护区内的还有猕猴、金钱豹、苏门羚、蟒蛇、穿山甲、白鹇等20多种国家级保护动物。

屏南是块绿色的宝地,境内林海苍莽,溪流纵横,草山草坡资源丰富。全县森林面积151万亩,森林覆盖率67.6,木材蓄积量350万立方米,毛竹面积6万亩,拥有连片牧草山6万多亩,草质优良。其中仙山牧场面积3万多亩,属高山稀林草场,被专家誉为"北方没有,南方少有"的天然牧场。境内河流密布,水流湍急,比降大,水电蕴藏量达40万千瓦,被列为全国100个农村电气化试点县之一。

屏南的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交通便捷,203省道穿境而过,全县乡乡通柏油公路;通迅发达,已开通万门程控电话,县乡村全部实现电话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电力充足,本地电网与省电网并联,装机总容量8万千瓦;现有水厂2座,日供水达1.6万吨,投资环境日益优越。

屏南是"中国夏香菇之乡",夏香菇香飘四海,近年,屏南的夏香菇、反季节蔬菜、水果、花卉等生产发展迅速。全县共种植夏香菇3000万袋,花菇5000万袋,反季节蔬菜5000多亩,油柰、无核柿、锥粟10万多亩。现有大小香菇保鲜厂300多家,年产保鲜香菇6000多吨,创汇1200万美元,屏南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香菇保鲜基地,特色农业已初具规模,此外,我县特产龙潭庶民酒,选用优质糯米,以民间传统工艺精酿而成,具有温阳固卫、滋肾补血、强身健体之功效,深受广大消费者亲睐,产品远销全国各地。

莽莽鹫峰山,潺潺鸳鸯溪,处处升腾着绿色的希望,绿色产业生机勃勃,绿色景区风光旖旎,连绵起伏的山峦,已变成一座座绿色银行,千古流淌的溪流,正化作一股股强大的电流,共同谱写"山海协作"的华美乐章。绿的山,绿的水,绿的城,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地方。新的世纪,屏南将以崭新的姿态,真挚的情怀,热诚欢迎四海宾朋共展宏图。

霞浦县地处宁德东部,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土地总面积1716平方公
里,海域面积29592.6平方公里。霞浦历史悠久,晋太康三年(282年),境
内即为温麻县治;元至元二十三年(公元1286年),为福宁州; 清雍正十二年
(公元1734年)升州为府,以本州地置霞浦县。现辖7个镇、7个乡,总人口51万
人。福宁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三沙港为国家二类口岸,距台湾基隆港仅126海里,
是福建最早开放的对台贸易口岸,对台小额贸易活跃。官井洋、东吾洋分
别是全国独有的大黄鱼产卵场和海带、紫菜、鲍鱼繁育基地。境内盛产盐
田蛤、沙江蛎、牙城虫寻、大黄鱼、剑蛏、鲍鱼、海带、紫菜、晚熟荔枝等。

资源:已发现海洋鱼类700多种、滩涂生物200余种,主产大黄鱼、石斑鱼、对虾、海带、紫菜、牡蛎等,年水产品产量均在30万吨以上,居福建省第二位;晚熟荔枝、龙眼和富锌茶、元宵茶等特产闻名遐迩。矿产资源较丰富,现已发现硅石、氟石、海砂、高岭土、叶腊石、花岗岩等10多种。

区位优势突出:地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中点,与台湾隔海相望,三沙港距台湾省基隆港仅126海里,两岸语言相通、习俗相近。1979年省政府在三沙设立全省第一个台胞接待站,率先赋予三沙口岸开展对台小额贸易和渔工劳务输出业务。随着通车的福宁高速公路贯穿境内,霞浦已成为连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两大发达地区的必经之地。

海洋优势明显:全县14个乡镇中沿海乡镇占11个;海岸线长404公里,占福建省的八分之一;浅海滩涂面积104万亩,港口138个,大小岛屿195个,均居福建省各沿海县(市)的首位。三沙是全国五大渔港之一,国家二类口岸。内海官井洋、东吾洋具有湖泊型海洋的独特生态环境,是发展养殖业的理想海区。

福鼎市地处宁德东北部,北邻浙江省,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土地总
面积1526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4959.7平方公里。清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
置 县,1995年撤销县建制,设立县级市,现辖10个镇、3个乡、3个街道办事
处,人口55.4万人。福鼎水陆交通便捷, 104国道贯通境内,沙埕港嵌入
腹地,水深港阔,万吨轮船可自由进出。福鼎山海资源丰富,名优特
产甚多,“东方奇石”玄武岩、“世界奇果”四季柚、“中国名芋”福鼎
槟榔芋驰名中外,“白琳工夫”茶蜚声海内外,“闽东啤酒”久负盛名,
“华龙”化油器质量为国内同行业之首,皮服装远销匈牙利和独联体国家,
黄花鱼、石斑鱼、对虾、青蟹、跳鱼、泥蚶等水产品以肉质丰肥、味道鲜
美而远近闻名。境内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太姥山风光秀丽,融山、海、
川和人文景观为一体,以峰险、石奇、洞幽、雾幻的独特景色被誉为“海
上仙都”。嵛山岛草场连绵,湖光山色,有“南国天山”之美称。福鼎是
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县(市)。

福鼎槟榔芋:福鼎种植槟榔芋始于明朝年间,迄今已有近600年历史。福鼎槟榔芋形体大,呈圆柱形,长度30~40厘米,直径12~15厘米,一般重量为1.5~3公斤,最大可达6公斤,芋肉乳白色带紫红色槟榔花纹,易煮熟,熟食肉质细、松、酥、浓香可口,风味独特。用该芋原料烹调的“红鲤藏泥”、“太姥芋泥”、“芋虾包”、“香芋饺”、“挂霜芋”、“菊花芋”等系列名菜,列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和钓鱼台国宾馆的国宴佳肴。加工生产的“福鼎香芋酥”、“纯福鼎芋粉”、“奶油芋粉”、“油炸芋片”、“福鼎金元片”等系列产品,畅销国内各大城市、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各国。1983年国家外经贸部发给“出口产品、品质优良”荣誉证书,多次在全国、全省评比中荣获金奖。2000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省名牌农产品”称号。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香港商报》等数十家海内外媒体先后报道了福鼎槟榔芋的风采。

福鼎四季柚:福鼎四季柚是福鼎前岐镇罗唇村村民在明朝年间从原有种植的土柚实生变异选育而来。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由于原产于前岐,又有前岐四季柚之称。

福鼎四季柚表面光滑,皮薄籽少,气味芳香,肉嫩味美,酸甜适度可口,营养丰富。历次参加全国柚类评比,均获“优质果品”称号,被誉为“世界奇果”。

玄武岩:福鼎玄武岩是福建省乃至全国罕见的优质黑色石矿,被国家建材局命名为“福鼎黑”。玄武岩矿山位于福鼎市城南的太姥山脉的西北麓——白琳大嶂山,距市区19公里。其矿藏量极为丰富,根据地质部门多次对大嶂山基性岩体规模、产状形态、储量进行勘探所做的普查报告表明:“大嶂山橄榄粒斑粗玄岩面积达0.21平方公里,玄武岩储量为3812万立方米,玻基橄辉岩储量为1026万立方米,岩性稳定。”产地白琳镇已发展成为全国十大石板材基地之一。

玄武岩具有以下特点:墨色均匀一致,带有橄榄粒斑纹,抗折、抗压、耐磨、耐腐蚀。磨光加工后的石材光泽度达100度左右,具有良好的装饰性能,矿石致密,无裂隙,可锯性强,容易加工,出材率高。矿石不含放射性物质,对人体无害。

古田是千年古县。古田人民勤劳创业,历史上以产铁、铸锅、造曲、制茶而出名,又因朱熹流寓而称为“先贤过化之乡”。解放前,这里是闽东游击区,在这片红色土地上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革命史迹。而今古田成为库区大县,全县总面积2385.2平方公里。县内资源丰富,交通方便,有铁路、公路、水路;这里林业发达,水果甚多,食用菌生产居世界第一,出口量为全国之冠;这里水力资源人均占有量居全国之首,古田溪水电站为全国第一个地下电站;这里是著名侨乡之一,旅外华侨、外籍华人达20多万人;这里体育、文化发展迅速,曾分别被评为全国体育先进县和全国文化模范县。现古田各方面都发生深刻变化,正由传统的农业县向开放型的山区县迈进。

古田历史悠久,早在殷周时代,境内已有先民繁衍生息。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建县,属福州都督府。宋置4乡13里。元析48都。明分城内5保,分乡46都。清沿明建制,雍正十三年(1744年)划县北13都之地另设屏南县。民国20年(1931年)行保甲制,初设区,后改乡、镇,属第二行政督察区。解放后始属南平专区,划8区,辖5镇13乡。1963年改属闽侯专区,1970年划归宁德地区。县治除一度(980~988年)迁至水口外,历代均在翠屏山南玉屏镇。1958年国家建古田溪水库,治所淹没,迁至距旧城西南9公里的罗华乡庄洋里另建新城镇。新城东至地区所在地宁德市133公里,东南距省会福州市146公里。1994年全县设8镇,7乡,10个居委会,267个村委会。总户数95392户,总人口419528人,平均每平方公里人口176人。汉族居多,尚有畲、壮、苗、回、彝、满、朝鲜、蒙古、高山、布依等少数民族,其中畲族9008人。
境内山地丘陵300.37万亩,占土地总面积84;耕地45.05万亩,占13;水域10.8万亩,占3。地势分别由西北向东南、东北向西南倾斜,呈两高两低马鞍状,其间重山叠嶂,溪谷遍布。气候属中亚热带型,夏长冬短,春秋对峙,海洋性、大陆性气候兼之。年均气温16~21℃,年降雨量1400~2100毫米,日照时数1894.9小时,无霜期276天。主要自然灾害有寒潮、干旱、洪涝、大风和冰雹。

自然资源丰富。林用地260.2万亩,占总面积72.7,森林覆盖率达60,林木总蓄积量达424.6万立方米,为宁德地区主要产材县。森林植物有1300多种,主要树种为杉木、松木、红豆杉、水杉、银杏、青冈栎、花榈木等。矿产以非金属矿为主,高岭土分布12个乡镇27个矿点,尤以凤都际面、吉巷塔洋量多质优;还有叶腊石、泥炭土、花冈岩等,杉洋大甲叶腊石品位高、质量好。此外,还有钨、铁、铜、铋、金等金属矿。境内除闽江主干流外,还有古田溪、霍口溪和武步溪,主要溪河25条,主河道长301公里,流域面积1498.7平方公里。水能理论蕴藏量33.13万千瓦,可开发水力资源12万千瓦,人均占有水力资源居全国之首。
水陆交通便利。西有外福铁路、闽江航道径抵省会通达省外,省道公路过境,县、乡、村公路辐辏。1994年全县公路计94条,总长744.50公里。邮电通讯发展迅速,各乡镇均有邮电机构,各行政村实现通邮,邮路单程1522公里。8000门自动电话进入国际程控网,安装电话机总数9594部,电话主线普及率每百人2.3部。
古田现已建设成为库区大县,尤以“五乡”特色闻名,水果业崛起著称。
1958年,因建古田溪水电站,迁建整个县城,淹地4万多亩,移民4万余人。水坝截流蓄水,形成福建省最大的水库,水域面积37.1平方公里,库容量5.74亿立方米。1989年又因建闽江水口电站,淹地2万余亩,移民2万余人,新建黄田、水口两镇。1994年,水口电站跨江巨坝竣工,上流水位提高65米,形成境内水域面积34.8平方公里的大水库,库容量26亿立方米。两度大移民,古田人民为国家电站建设作出奉献;两大库区,也为古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广阔前景。

“五乡”:一是水电之乡。境内“一五”计划建成的古田溪水电厂,装机容量26万千瓦,系全国第一个地下式电站;“七五”国家重点工程水口水电站,装机容量140万千瓦,为华东地区最大的水力发电站。此外,还有遍布于乡镇的水电站150多个。二是华侨之乡。境内归侨、侨眷15万人,旅外华侨、外籍华人20多万,分布在马来西亚、新加坡等17个国家和地区。三是食用菌之乡。70年代以来,古田食用菌栽培技术突飞猛进,连续取得银耳、香菇、竹荪人工栽培的三大突破。1990年银耳、香菇、蘑菇三项产量达5652吨,产值1.3亿元,产品畅销27个省市,进入香港、澳门、台湾,并出口日本、韩国等国外市场,银耳产销居世界第一,香菇出口为全国之冠,竹荪和猴头菇开发达国内领先水平。四是体育之乡。古田群众性体育活动活跃,并为国家输送一批优秀运动员,其中有荣获世界奥运会铜牌、银牌的运动健将。1990年,古田被国家体委授予全国体育先进县称号。五是文化之乡。1992年古田获得省文化工作先进县称号,继后又被评为全国文化模范县。
古田还具有“五边”(铁路边、国道边、闽江边、水库边和县区边)优势。近年来,古田人民充分利用这些特殊环境发展地方特产,尤其利用食用菌生产带来的大量剩余资金投入到开山种果的热潮中。1994年栽种面积达10多万亩,产量2.5万吨。出现荣获全国金杯奖的湖滨密柚、名闻遐迩的西洋油柰、大桥柿丸和遍及城乡的水蜜桃等名优特水果。食用菌之乡又刮“绿色旋风”,使这个曾产青玉而得名的古田放射出更加璀璨的光华。

殷周时代,先民已使用石斧、石锛及陶器等用具。先秦时期,地荒人稀,生息着“发肤身体皆白惟两眼纯赤”的闽越族人。西晋末年,境内始有南迁的汉族人。隋末,有浙江杨氏首抵境内种植香菇。唐建县之初,人口千余户,首任县令刘疆率众“锄芜敷菑”,开辟家园;民务稼穑,田岁一获,地瘠产物无多。唐末,中原诸姓流裔迁徙境内,促进经济开发,“水耕火耨绕山田”,“高低陇亩事耕锄”,制曲酿酒等家庭副业颇为兴盛。宋代“产铁之务”占全国10,茶业亦得到发展。元代,出现造纸作坊。明初,重视兴修水利,辟渠开陂10余处,种植业得以发展,粮食作物有赤、白早稻,晚白稻,红芒秫,大、小麦,黄、黑豆,白小豆等10余种。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人口增至15317户,50372人。嗣后因兵荒屡见,至万历三十年(1602年)人口仅8336户,29200人。是年首试植桑养蚕,稍有成效,推广一时。清代,出现教会学校,传入西医,印刷、制伞、打铁、铸锅、制曲、制茶等行业较为出名。随之出现私人联营商业。农业生产得到发展,农产品颇为丰富。光绪年间,秫米(即糯米的福州方言称谓)销往省城,岁约数万担。
民国初期,出现现代工业萌芽,印刷、造纸、纺织等先后采用机械或半机械操作。电话、电报等现代通讯设备先后应用。民国14年(1925年)首建水力发电厂。民国21年设立农事试验场(后改为县中心农场),试验推广农产良种和化学肥料。民国24年境内第一条公路建成通车。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政权腐败,生产条件低下,加以境内兵匪相扰,自然灾害频仍,古田经济发展缓慢,尤其抗日战争时期和其后的内战阶段,社会动荡,官、兵、匪、霸沆瀣一气,横征暴敛,欺压百姓。农村破产,百业凋零。不少贫苦农民被迫离乡背井,“四出佣食”,或漂流海外谋生,或出走上府(闽北一带)寻求生路。民国37年人口同宣统二年(1910年)相比,从原来195683人减至153628人。民国38年,国民生产总值719万元,人均收入41元。工农业总产值921.3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0.5万元。
解放后,人民政权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建立,解放了生产力。其间虽有失误和挫折,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仍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1979年后,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进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国民经济进入新的发展时期。1994年,国民生产总值9.9亿元,工农业总产值13.06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8.55亿元),分别比1949年增加100倍、140倍,年均递增分别为10.8、11.6。县财政收入逐年增加,1994年达7272万元,比1978年增加12倍。
农业生产发展 1949年,粮食总产量4.9万吨,平均亩产82公斤,农业总产值920.8万元,占工农业产值99.95。随着土地改革和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改变旧生产关系,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年均以6.3速度递增,1957年粮食产量7.1万吨,比1949年增长43.9。1958~1961年,“大跃进”、公社化,生产瞎指挥,粮食总产连续下降,1961年仅4.99万吨。尔后纠正了某些“左”的错误,1964年粮食总产达到1957年水平。“文化大革命”期间,片面抓“以粮为纲”,强调“大集体”、割“资本主义尾巴”,挫伤农民积极性,农业生产出现艰难徘徊局面。80年代起,改革农村经济体制,全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注重农业综合开发,着力稳粮增收,发展农村商品经济。食用菌生产异军突起,1985年产量达205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并逐步成为农村经济支柱产业。1990年,粮食总产量14.26万吨,平均亩产311公斤,人均产量359公斤。水果生产登上新台阶,累计果园面积3.47万亩,形成湖滨水蜜桃、大桥柿丸、西洋油奈等名优水果基地,水果产量达7387吨。茶叶产量753吨。淡水养殖面积4.67万亩,建立鱼苗基地385亩,淡水鱼总产量839吨。畜牧业以饲养传统畜禽古田黑猪、黑番鸭和半番鸭为主,肉类总产量3906吨。至1994年,粮食连续九年获得丰收,总产量15.53万吨,水果总产量2.5万吨,肉类3.7万吨,分别比1978年的10.92万吨、184吨、1942吨增加1.42倍、136倍、18.81倍。食用菌生产又有新发展,香菇、银耳种植双超1亿袋,总产量1.16万吨,产值突破2亿元,全县农民人均收入、农业总值、财政收入各有三分之一来自食用菌生产。
工业实力加强 古田工业基础薄弱。1949年解放初,仅数十家手工业作坊。1952年总产值50万元。1956年完成对私营工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发展以支农为主的全民和集体工业。1957年总产值596万元。1958年盲目大办社队工业。60年代起,先后扩建新建造纸厂、化肥厂、制药厂、纺织厂等骨干企业。1978年总产值9166万元。80年代起,贯彻改革、开放、搞活方针,实行承包责任制和厂长负责制,开展技术改造,增强经营机制,形成以化工、造纸、食品、药品为主,电力、纺织、机械、建材、印刷、陶瓷、服装、鞋革、酿造、工艺等多门类的工业体系。同时,乡镇企业崛起发展,1988年总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2077万元,占县属工业总产值的25.3。全县工业产品品种增多,质量提高,出口产品有苎麻球、红曲、鞋帽、竹编、瓷器、香菇等20余种。至1990年,获省、部级奖优质产品14个。是年,全县工业企业1209家,总产值1.30亿元,比1978年增长41.76,乡镇工业企业435家,从业人员4951人,总产值3074万元。1994年,围绕转机换制、扭亏增盈目标,加大改革力度,取得成效,全县工业总产值8.55亿元,比1990年增加5.58倍。县制药厂股份制改造取得成功并成为全区首家产值超亿元企业,化肥厂、抗生素厂摘掉亏损帽子,全县超额完成全年扭亏增盈500万元任务。乡镇企业有新突破,总收入8.4亿元,总产值8.8亿元,分别比1990年增加6倍、27倍。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2e32d601000b8b.html1086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