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福鼎散记.资国寺 |
[游记]福鼎散记.资国寺 |
2007-09-13 sina.com.cn |
大中小 福鼎市东南郊,莲蜂山,山势状如莲花,素有“莲花曙月”之美称,为桐城八景之一。山中有寺,名资国,建于唐,盛于宋,历代名僧辈出。 在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资国寺虽几毁几复,历尽磨难,在三月的阳光下,千年古刹依然一派祥和,道风卓然。所有的岁月沧桑,而今都化作山门处那一池盈盈碧水,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无语向人。入眼的尽是高耸寺宇,参天树木,茵茵绿草。 一般的寺庙,从山门处,分成两个世界。墙外,红尘地,繁华处;墙内,香火流转,庄严肃穆。资国寺却是不一样,建筑似有民间庭院的九曲回廊,绿荫里,鸟语花香;偶尔看见走动的僧人,面色也多些红晕,没有那种让人心悸的苍白和寂寞。据说寺内僧人好植菊,重阳前后临寺赏菊,已经成为当地一件盛事。有诗道尽该寺集文化、艺术、宗教于一体的状况:清香满室佛入定,明月出海天为高。 想象着满寺的桃、桂、菊、梅四季交替着馨香,想象着众僧除去早晚功课,在寺内广植菊花的情形,资国寺,在我们的眼里,变得亲切起来。后来我们的照片也证实了,那是一处亲和之地。资国寺还有一个和别处寺庙不同之处,就是寺内僧众皆可为游人作些指路、说古、弘法的事情。我们很幸运,那天陪着我们的,是高僧益春。 与导游的语言大相径庭,佛家用语,有入心的安宁,娓娓道来,不徐不疾,传递的是安祥、纯净和善良,听着感受颇深。路边,一个步履蹒跚的老人给一只毛色干净的黄猫喂食,猫慢慢地走,老人侧着身子,慢慢地撕着鱼干。高僧益春微笑着对老人点头让道。那一刻,我不由得收敛起旅游的散漫,安静起来。 最让人愉快的是,高僧文学造诣颇深,他的导游语言非常特别,文学意味和禅意佛意揉在一起,那语言就非常地吸引人。最是欣赏那份静气,绣口未开,气氛已然。漫游古寺,听着佛家平静智慧的语言,不同的人不同的性情和不同经历,感受该也是不同的吧?想必,也许多少能在心灵深处,消弥些不该的欲望,增长些生活的善良,再一次领略些无欲则刚有容乃大的内涵。 选择资国寺作为妇女节旅游的第一站,只是一个偶然,我们这一群人中,从今往后,想必也不会有人真正去吃斋念佛。可是佛家对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历史风云岁月沧桑的从容讲解,倒是让我们生出不少感慨。佛教教人纯洁内心,以心为本,关注当下。是啊,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缘自适,明白种什么子,得什么果,全在自家承受。 高僧益春好几次说到资国寺后山那一片竹林,我们回首放眼望去,满坡的翠绿,风过处,竹梢罗拜,竹声潇潇。蔡轻声说,想起两句诗了,便轻声诵道:竹影扫阶尘不动,月沉潭底寂无声。益春高僧回头一笑,我也在心里会意。佛家大约没有知己一说,可是,那一会,高僧,我们这群俗家女人,竹林,秋水无尘的诗句,该是有着很难得的山水共鸣吧? 正值春天,我们一行十几人,服饰轻松自在,笑容可圈可点,有几树桃在寺庙的一角安然而灿烂,阳光朗朗的。我却无端地设想着秋天的夜晚,秋来更深夜阑,木鱼敲罢,满天月朗星疏,一寺霜华如水,学修俱佳的高僧益春,披一袭淄衣,中宵独对恬然宁静之竹林,漫步和沉吟之间,胸中有怎样的丘豁?如果有诗,那诗该如何清峻?竹之有节,虚心,不枝不曼,皆是入诗的好题材,即便咏竹的好诗好句皆被前人说尽,佛家对竹林意境的抒发,是不是只言半语,便一定是道前人所未道的了? 只是可惜,没有这样的机会,可以听高僧从佛家的角度,谈诗论词了。 我们本是红尘中人,和高僧晤对之际,不免喧哗也不免走神的,可是那一袭僧袍,就那样悠然自如地随风翻卷,语调安详,无半分嗔怨之色,心下便暗生出许多敬重来。 兴许是我俗了,如此写下的资国寺半日游,竟只有一小段说到资国寺的历史。高僧益春倘若可以看见我的游记,也许只是微笑,然后双手合十,低头间,一句“阿弥陀佛”,便是风平浪静。 回来后,也有人说,高僧益春的名字有些俗家的意思,少了些禅意。我倒是不这样想。佛说:自在在心。佛又说:心安即是家。无论叫了什么,皆无妨。境由心造。 文章引用自: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3d243c3701000ajd53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