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旅游攻略:泉古城行踪之一-神游九日山[原]-女人︱生活︱爱秀秀经验. |
[游记]旅游攻略:泉古城行踪之一-神游九日山[原]-女人︱生活︱爱秀秀经验. |
2007-07-19 aixiuxiu.com |
其实对于具有悠久历史的名山古迹,游玩之前是一定要翻翻书打打底的,不然就真的纯属娱乐了。回来翻查资料,才发现阿照适时的那句话并非嘲讽,“山不在高”。 九日山真的不高,百米左右,虽然介绍上称“岩石悬崖,岩峣峥嵘,绿树掩映摇翠,山前晋江流水蜿蜒荡漾,真是‘溪流湾漾,峰峦映发,奥街明秀,隐为一区,风景优美,文物荟萃’,成为泉州著名的游览区之一”,但其实门可罗雀,而且门票拾元。关岳庙不要门票,南普陀门票叁块,清净寺门票叁块,开元寺也才拾块而已,不知这九日山里藏了什么神。且慢慢道来。 此山有东西北三峰,其形如钳。西峰因唐代名诗人秦系在此隐居,故称高士峰,或称西台。顶峰有五代石佛造像,称石佛山。石佛为五代陈洪进所倡刻,高4.5米,宽1.5米,袒胸盘坐于莲座上,衣纹流畅对称,为泉州最早的石雕造像,外筑石亭,以保护石像,全系石构,硬山式屋顶,面阔进深,均具一间,呈方形。东峰因唐代宰相姜公辅贬谪隶泉,寄迹山中,卒后葬此,故名姜相峰,或称东台,又因其形似麒麟,俗称麒麟山。北峰连接东西两峰,叫北台,三峰环抱成一坞,曰白云坞。坞中白云出岫,碧谭幽间,出峡南注,为菩萨泉胜迹。 比较能引起我兴趣的是山上西晋太康九年(公元288年)兴建的一座全国最早的佛教禅林——延福寺,也是泉州最早佛教寺院。该寺初建于九日山下二里许,唐大历三年(768)移建今所。唐大中五年(851)赐名建造寺,咸通中(860-873)重修,大殿取名神运殿,并于寺东侧建灵乐祠,祀奉乐山神。宋乾德年间(963-967),平海军节度观察使陈洪进增建,复称延福寺。南朝印度高僧拘那罗陀曾在此翻译金刚经,学习汉语,山上还留有翻经石古迹。宋资政殿大学士李邴《水陆堂记》称:“其刹之胜,为闽第一”。对于这个“禅”字,或许很多人都有相当的兴趣。可惜没有上山,自然也就没能见识这“五十四院落,五十余支院的大禅林”气魄。其实还是不敢相信,小小山头怎么装得下这许多的院落、僧尼(寺庙拥有出家僧尼各500人)。 [图片来源:http://dxkd.nanan.com] 山中古迹遍布,目前仅留八十余处,多数集中于西峰东坡和东峰南麓,最珍贵的为宋元祈风石刻,包括明代摩崖石刻有七十余处。因宋元时间,泉州海外交通相当发达,亚非人民每年往来于泉州很多。当时来泉州经营海外贸易的番舶,要靠风驾船。来泉的番舶要在春夏东南风而来,秋间则顺西北风而去。由于当时泉州政府和人民重视外宾的友好关系,每年番舶扬帆之际,泉州郡守和市舶(海关)有关官员及泉州知名人士,都要登九日山昭惠庙,在通远王祠为番舶祈风,并刻石留记。《泉州府志》记载“神永春乐山山隐士也,居台峰,后仙去,著灵响,人饲之,呼嗡爹。唐咸通中,山僧欲建寺,求材乐山,遇一翁白须指其处,得杞、楠、梦许护送,一夕材乘涨下,众神之。作灵乐祠,名殿神色,宋封神通远王,赐额照事。嘉祐中,泉州大旱,宋蔡忠惠求雨辄应,奏加封善利王,寻加号广福,显济。” 北宋泉州已设市舶司,祈风是他的职责之一。九日山这些祈风石刻和祭祥神明之记载都是泉州海外交通的重要史绩,为宋时我国人民和亚非人民之间的和平友好的历史见证,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山中几乎无石不刻字。现保存摩崖石刻75段,按内容分,海交祈风13段,景迹题名15段,游记诗刻11段,登览留名29段,修建纪事7段。其中有1174-1266年(南宋时)记叙祭海神祈风顺的石刻十段,最为独具,是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的珍贵史迹。历代名人题刻甚多,从书法价值应首推蔡襄、苏才翁等人。 |
转自:http://www.aixiuxiu.com/html/lvyouxiu/20070603/25369.html42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