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6国道正在修路,一路磕磕碰碰,不胜惶恐,至闽清县城后辗转往坂东镇方向。冲天的烟囱与红色的砖房夹杂在青山绿树之中,突兀而醒目,路边景致并没有想象中的怡人。不过,路上的农人热心而友好,甚至连满脸皱纹的老妇都很认真地用方言给我们指路。宏琳厝,红琳厝,宏还是红,一路憋红了脸模仿着福州方言引起笑声无数。路状逐渐变好,畅通无阻。 1795年)始建,至其子宏琳时建成,故取名为宏琳厝,前后历时28年。 35间、住房666间、花圃25个、天井30个、水井4口,厝内廊回路转,纵横有序,是一座一次性设计、一气呵成、整体结构精巧的宏伟民居。所到之处,印象最深的便是这里深思熟虑的防火防盗系统。用来作望风之用的“兔耳”,外墙四周用作防卫的“城槛”,外墙与内厅间的长长直过道端部进口的“佛郎机炮”,还有“攻击眼”,上部配备枪手,下部可拉绊索,并且防备刺刀的缕花雕。那可以随时拆除的过雨亭,解除了大房子失火时的后顾之忧,不会殃其池鱼,犹如巨型的螺栓,将宏琳厝连成了无可挑剔的建筑整体。严谨的建筑,合理的贯穿,一次次让我们扼腕惊叹,肃然起敬。听说也正是由于宅院深深,防备严密,固若金汤,所以解放前的150多年中,尽管盗匪猖獗、军阀觊觎,终于没敢进入这深不可测之地。 1.78万平方米的宏琳厝却显得弱小无力,本末倒置,如果没有走入其中,在外面根本就触摸不到古民居的味道。古民居,就是在远处就能一目了然,古香古韵扑面而来,步入其中有如反濮归真,身如其境,可周边密密麻麻的现代化砖瓦楼,叫人如何归真,以何其境!宣传单上写着,自2005年4月开发以来,投入资金800万元。汗,注入如此多的资金,不知道这好好的文化遗产如何会发展成这种不伦不类的模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