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宏琳厝文化游记 |
[游记]宏琳厝文化游记 |
2007-08-30 3608.com |
坐落于闽清县坂东平原的沃野平川,背靠柯洋仙峰,依偎清清梅溪的臂弯,青瓦白墙,翼檐卷仰,这就是堪称“中国最大古民居”的宏琳厝。怀着对扎根深厚文化土壤的古镇深宅的浓厚兴趣,在一个云薄风暖的假日,我邀上三两好友,驱车两个多小时,探访了这座有着许多把玩细节的乡村古建筑。 宏琳厝的主人黄作宾是乾隆年间的一位药材商人,他花了28年时间,一次性建成了这座占地一万七千多平方米,有着三十六间厅堂,六百六十六间房间的大厝。说起古厝的名字,还有一段曲折且感人的故事:黄作宾年轻时就得了在当时等于判了死刑的肺痨,可当地一位富家千金却非他莫嫁,并几十年如一日地用当地的红衣花生清炖甲鱼侍奉他的夫君,结果居然医好了他的顽疾。 因受封建思想影响,黄作宾认为自己年老体衰,连名字也不吉利,儿子宏琳身体强健,聪明能干,又是长子,自古长子为父,故将大厝取名为“宏琳厝”,弦外之意则是寄厚望于下一代,能弘扬家族精神,众志成城。 至今,老宅已沐风雨二百年,子孙繁衍七代,最兴旺时期曾居住一百多户、一千余人。 宏琳厝坐西朝东,以纵向中轴布置直入三进正屋:一进到三进分别由家中的小辈、中辈和老字辈居住,体现了中华民族“长幼有序”的伦理规范。以正屋为中轴对称旁开的建筑称作“横厝”,是女仆生活的场所。横厝再向外扩展的建筑叫“外横厝”,是男家丁居住的场所,体现了“主从有别”。 整座建筑廊回路转,纵横有序,采光充足,沟渠通畅,整体配套,行居方便,古朴的人文气息和精巧的建筑风格,展示出南方山区的民俗风情。 在宏琳厝中徜徉,我不禁被他散发出的浓郁的文化气息所感染。古厝的祖先是获过功名的读书人,早期的教育家,“勤俭崇文”是古厝家训;自小识字读书、习文弄墨更是古厝尚存的遗风。 正因为此,在书香门第的正厅和横厝的墙上,卷轴丹青随处可见;柱子和横梁处木制与手书的对联和精致牌匾比比皆是。在一块块大气的牌匾中最令宏琳厝主人引以为豪的,是悬挂在厝内的三块匾——大门口的匾上写着“宏琳厝”三个大字,是前福建省委书记项南同志在1993年宏琳厝奠基200周年时应邀书写的。 1939年,项南同志曾在宏琳厝的二进大厅内组织排练文艺节目,使宏琳厝增添了传奇的色彩,也是项南同志与之结下了不解之缘。 二进大厅上方挂的是1940年郭沫若先生的题字:“庄敬日强”,记录了屈辱年代宏琳厝后代崇高的爱国主义理想和情操。 在第三进,也是最后一进的大厅上方,悬挂着清咸丰皇帝的圣旨和为宏琳厝写的匾:“紫薇銮驾”。 让人肃然起敬的是,宏琳厝的后人,不管是读书人还是泥水匠、木匠都会一手行云流水般的书法,每年厝里都要举办书法比赛,从这里走出了许多农民书法家。 宏琳厝古民居结构精巧,最让人叹为观止的是它的防御工程。古厝外侧之犄角处,分别有一个外凸的小房子名为“兔耳”,是作了望用的,像极了电影《地道战》中的炮楼。房子的四周全部由70厘米厚的风火墙围筑,既可防火,又能御敌防盗,还能防风(风火墙伸出屋顶防风)。外层风火墙的顶部,设计成窗户式的城栏,平时作为通风设备,一旦有敌人来犯,便成为敌情观察眼。外墙四周有作防卫用的“城槛”,这是最早的防盗网。在外墙与内厅间的长长直过道的尽头,配备从葡萄牙进口的“佛郎机炮”,炮口直接对准敢于来犯之敌。进与进的横街两边的风火墙下方,还有许多石制“攻击眼”,上部配备枪手,或用利器杀伤来犯之敌;下部可拉绊索,作为绊脚抓捕来犯之敌,而敌人若陷入此境,则毫无反击之力,只有束手就擒的份儿了。此外在此直过道的两侧,均有垂直的耳房,可埋伏奇兵堵截。连接进与进之间的过雨亭不仅可以遮风避雨,还有防火功能。如遇火警,推倒过雨亭,宽敞的横街便成了隔离带,防止火势蔓延。由于宅院深深,防备严密,所以解放前的150多年中,尽管盗匪猖獗、军阀觊觎,终于没人敢进入这深不可测之地。 宏琳古厝现居住着100多户900多人,厝内珍藏着许多稀世宝物,包括宏琳厝的“三宝”———牙床、蝇头小楷和竹衬衫。 此外,三盏于200多年前由德国进口的玻璃挂灯,高悬于宏琳厝会客厅中央。拒说曾有德国客人前来参观,见了感慨不已——没想到第一次见到自己国家在几百年前制作的精美的玻璃灯具是在异国他邦,而且被作为古董完好地珍藏着。一面与中国三大古典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中的“风月宝镜”一样的圆镜,也是200多年前由德国进口的,与宏琳厝“三宝”一起陈列在同一展室。该镜制作工艺独特,远看物像被放大,近照物像则被倒立。最有趣的是宏琳主人亲手设计制作的一个天然捕虫器,从外表看俨然一件工艺品,却拥有“请君入瓮”的内涵。一口精致的小水缸,缸里盛着少量水,饲养青蛙之用。缸表体有镂空的花纹,既起到装饰的作用,又能透气并更好的散发青蛙的体味;缸内壁有类似耳朵形状的小平台,供青蛙栖息之用。这样,当蚊虫被气味吸引便会乖乖自投罗网被青蛙当作美餐,我不禁被主人的巧妙构思折服。 古厝的后代子孙们在厝里开了一家家庭餐馆,做的全是最具地方特色的菜肴,价格也挺公道。我们仨点了池园烩豆腐、香糟番鸭、糟菜炒笋和类似于福州马蹄糕模样的糕点共四样菜饱餐一顿后满口余香尚存。老板淳朴厚道,他可爱的小孙子也在我们身边嬉戏,两只大狼狗也很温顺好客……所有一切都让我们体会到返璞归真、知足常乐的幸福生活的真谛。 宏琳厝的神秘和值得品位之处远不止我说的这些,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和我们一样,选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寻古访幽,感悟人生。 就要离开这座翠飞鸟革、雕梁画栋的古民居了,我们心中难免有许多不舍。宏琳厝如同一位静思的老者,在与我们经历了一场无声的对话后,让我们享受了一场融民俗学、建筑学、哲学、历史、书法、风水堪舆学等于一体的精神盛宴,并引发了我们对人生观、伦理观、价值观的种种思索。
|
转自:http://www.3608.com/Article/2007-8-24/094551743.html47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