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伊斯坦布尔游记之四(征服者清真. |
[游记]伊斯坦布尔游记之四(征服者清真. |
2007-07-16 sina.com.cn |
31日晚间,送走“领导”,终于得了自由。1日,在伊斯坦布尔过了随心所欲的一天。 一大早起来,克服懒惰情绪,步行约30分钟去看征服者清真寺。到一个城市,用脚丈量一下,还是很必要的,这样就可比比照着地图,得出城市的大概范围,掌握好方向。 星期天的早晨,行人还不多。街道边似乎只有面包店开张了,飘着诱人的香味,还有一些卖蔬菜的。对于城市,我最喜欢人多嘈杂的那种,才可从中见到真的生活。伊斯坦布尔大概就是这样的城市,1600万人口。站在高处一望,密密匝匝的红屋顶房子,在海峡的两岸绵延不绝。 征服者清真寺是由攻占伊斯坦布尔的穆罕默德二世在15世纪后半期下令修建的,因此得名,不过最早的建筑毁于地震,现在所见的是18世纪重修的。但穆罕默德二世的墓就在此寺。 伊斯坦布尔的清真寺外观一律是灰白的,在微寒的早上,尤其给人生硬的感觉。我绕着清真寺走了大半圈,尝试着揭开一处门帘,发现原来寺庙一大早就开放了。提着鞋进去。寺中十分静谧,只有几位男信徒在做礼拜。他们身穿黑袍子,头戴黑色帽子,大都留着络腮胡子。作为不速之客,我有些担心会不会干扰了他们的宗教仪式。但是这几位结束礼拜而去的时候,都与我相视而笑,有的还把一手放在胸前,略略欠身。这些热情友好的表示与出现在传媒中激愤好斗的穆斯林形象是不相同的。 征服者清真寺就规模而言逊于蓝色清真寺,但早上,在没有游客的开阔殿堂中独步,仰望高高的穹顶,却有更多深沉的感受。中国人没有真正的宗教情感,不过在这样的殿宇中,也会激发人们思考更高的问题,思考生活表面下的精神问题。 其实,礼拜者离开后,殿堂中并非无人,在墙边一个角落里。发现一位戴白帽的少年正抱着一个小桌子读经,他不时抬头看看我。后来,又发现在一间小侧屋中,满满坐了一屋人,约有十余个,一位须发皆白的长袍老者正在讲课。隔着玻璃门,听不见课堂的声音,只能看见听课者专注的背影。老师正在说什么呢?——如何选择属于安拉的正确的路? 古兰经上说:“赞颂归于安拉,养育宇宙万类的主。普慈、特慈的主,掌管报应日的主!我们只崇拜你,我们只向你求助。求你指引我们正路:受你施恩者的路,不是你所恼怒者的路,也不是执迷不悟者的路。” 我静静地进来,又静静地退出了。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