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伊斯坦布尔游记之一 |
[游记]伊斯坦布尔游记之一 |
2007-07-16 sina.com.cn |
经过10个半小时的飞行,于当地时间3月29日凌晨5点半到达伊斯坦布尔机场,到酒店住下已经是早上7点了。所住的酒店紧邻伊城的老城墙,只在床上伸展一会儿疲倦的身躯,便独自去城墙边走走。 伊斯坦布尔的老城在一个三角形的半岛上,一侧是马尔马拉海,一侧是金角湾,西侧和陆地连接。这段城墙就在老城的西面,在城墙中担负着最重要的防御任务,因而应当也是最坚固的。书上说,城墙外是10几米的壕沟,外墙6米左右,内墙12米左右,每隔50-100米还有城楼,高约20米左右。今天,这些始建于拜占庭时期的城墙虽然残破了,但城墙、城楼的基本面貌未失,走在其下,依然赞叹他的高大雄伟和体系复杂,远超过了我们所熟悉的北京明代城墙。 君士坦丁堡在突厥人的汪洋大海中能够苦撑危局多年,确实要依赖这险要的地形和坚固的防御体系。1453年4月(约当554年前),当奥斯曼土耳其的军队开始围攻君士坦丁堡时,在这段城墙下进行了殊死的惨烈战斗。后来,奥斯曼的军队将船由陆地拖入金角湾,出其不意的出现在守军侧方,固然是扭转战局的关键,但最后破城的,仍然是由陆地一侧的战斗完成的。 在春日微寒的早晨,曙光初露的城墙外,伊城新辟的环城路上车来车往。穆罕默德二世意气风发的白马,精锐的加尼沙里军团的粼粼刀光,早已如晨雾般散尽,唯有透过城门洞,可以看见巨大的土耳其国旗在高高飘扬,那是新月的旗帜。 此后工作两天一夜,31日临近中午,才得以出来游玩。首先去了蓝色清真寺,这个十七世纪初期修建的大型清真寺拥有六座直插云天的宣礼塔,规格一度等同于麦加,以致后来不得不为麦加的清真寺多修建了一座塔。 清真寺的正式名称叫阿赫默德清真寺,因其内部装饰使用了两万余片白底蓝彩釉贴瓷,而得名蓝色清真寺。伊斯兰教美术禁止使用人物和动物形象,导致抽象化的装饰纹样在教会建筑及有关美术装饰中得到广泛运用。这种图案装饰体系大量使用几何纹、植物纹、文字纹等可以无限连续的纹样,形成变化无穷、色彩华丽、光影变幻的装饰效果。正如我们在蓝色清真寺内举头仰望时,可以看到的那样。 进入清真寺是要脱鞋的,蓝色清真寺内游客如潮,不免空气混浊,但进入殿堂之内,仰望直径22米,顶点高达43米的巨大穹顶,高架在四根巨大石柱上,还是让人不由赞叹这巨大的内部空间。在这一整齐空间的外面是大大小小的穹顶与拱券的组合。虽然这是夺得过许多赞誉的伟大建筑,但就个人而言,实在不喜欢它的外观,那些穹顶大约只有三分之一的球形,紧紧粘连在一起,半趴在地上犹如甲虫的外壳,没有明快干脆的感觉。与此同时,我对椰壳一样夸张变形的三分之二球形大小的印度式穹顶也不喜欢。在我的心目中,最美丽的建筑看来还是属于古典主义的,属于爱奥尼和多立克的柱式。 在蓝色清真寺与索非亚大教堂之间,是古罗马赛马场的遗址所在,历史可追溯至1800年前。君士坦丁大帝曾经在此看过竞技比赛。威尼斯圣马可广场上有名的青铜奔马,便是当时这赛马场的装饰物之一,后来被十字军作为战利品掠夺而去。今天赛马场旧址的中轴线上,依然有几处纪念物:一是从尼罗河运来的埃及方尖塔,一座是君士坦丁纪念碑,形如方尖碑,但是用砖石垒成的,据说该碑身在拜占庭时期原是镶有青铜浮雕的。还有一根蛇形青铜柱,这根柱子是君士坦丁大帝从希腊特尔菲的阿波罗神庙运来。铜柱本是是为纪念希腊人在萨拉米斯和帕拉提战役中打败了波斯人而制造的,传说所用的青铜就融化自波斯人的盾牌。铜柱原高8米,共有三个蛇头,现在只有5米高的蛇身。后来在伊斯坦布尔考古博物馆里我们看见了残存的其中一只蛇头。 这片赛马场如今一派安详,归来后,翻阅奥斯曼帝国的历史,才知道这里曾经是奥斯曼帝国政治舞台的中心之一,多次上演过集会骚乱和镇压屠戮的血腥剧。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