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伊斯坦布尔游记之二(索非亚大教堂)

[游记]伊斯坦布尔游记之二(索非亚大教堂)

2007-07-24    sina.com.cn

蓝色清真寺的对面是索菲亚大教堂。这座教堂始建于4世纪,6世纪时,查士丁尼进行了规模巨大的重修,从此奠定了它的基本面貌。当教堂落成之时,查士丁尼曾激动地高呼:“荣耀归上帝,他教导我完成如此伟大的工程。所罗门王啊,我已经胜过你了!”索非亚大教堂在世界建筑史占有重要地位,他继承发扬了罗马万神庙的传统,把穹顶这一建筑形式从此写进了建筑教科书,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在许多大型公共建筑上,穹顶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伊斯坦布尔的其他清真寺无一不是在索非亚大教堂的形状上加以改进的。但我认为,他们设计的大小穹顶过于密集,反而使建筑缺乏集中突出的主体,所以在外观上似乎还不如索非亚来得大方。而且清真寺灰白色的外表,也如盔甲般冰冷,不像索非亚的红色外墙和红砖那样透出温暖的气息。

索非亚作为基督教教堂的历史约有9百年之久。1453年5月29日的午后,攻克君士坦丁堡的穆罕默德二世进入索非亚,并在此向安拉祈祷,索非亚从此被改为清真寺。奥斯曼人移走了教堂的十字架,代之以新月标志,在建堂四周建立了高耸的宣礼塔,但是教堂的名称没有改变,教堂四壁的部分马赛克像居然也迟至18世纪才被用膏泥掩盖上。历史书告诉我们,奥斯曼帝国的宗教政策其实是温和的,不是穆斯林固然不能在帝国政坛上有所作为,并要为此多纳税,但是帝国不干预异教徒的宗教生活,在欧洲宗教迫害最疯狂的年代里,奥斯曼帝国甚至吸引了一些躲避宗教迫害的西欧人。

20世纪30年代,近代土耳其的国父凯末尔将索非亚改为拜占庭和奥斯曼博物馆。蒙盖在马赛克上的膏泥被清除,这些精美臻于极致的美术作品重现在世人眼前。在伊斯兰的几何纹饰,写着安拉之名的阿拉伯书法作品旁边,罗马人的金色马赛克重新发出璀璨的光芒,人子的安详面容再度以深邃的眼神看着芸芸众生。

说来可笑,我们一行人中的大多数居然没有好奇心到索非亚教堂的二层看看这些精美绝伦的作品,连累我只好匆匆跑上去看一眼就离去了。

412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