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西禅寺-遨游搜会员日记 |
[游记]西禅寺-遨游搜会员日记 |
2007-07-31 |
蝉鸣声中,西禅寺的荔枝又红了. 西禅寺又名长庆寺,座落在福州市西郊怡山,与福州大学东门相邻.整个寺庙占地100多亩,规模宏伟,居福州五大丛林之首。 据传说,怡山是“飞凤落洋”的一块福地,《三山志》记载,南朝梁时有一个名叫王霸的方士渡江入闽,宿栖怡山练丹修仙,每遇饥荒岁月,便“金运米食贫者”.后来王霸在皂荚树下“蝉蜕而去”,羽化成仙。唐贞元间观察使李若,在其居住处修建冲虚观表示纪念。唐成通八年观察使李景温和延大安禅师来居首开法席,定名为清禅寺,住僧三千人,后改名延寿寺。五代后唐长兴年间,闽王王延钧更名长庆寺。 寺的大殿坐北朝南,寺的头门却坐西朝东。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阁、客堂、禅堂、方太室、念佛堂、库房、斋堂、明远阁、钟楼、鼓楼、玉佛楼、观音阁、报恩塔、新念佛堂、上客堂、海会楼,华严三圣殿、五百罗汉堂、天后宫等四十多座建筑物。整个寺庙廊庑广阔,园林遍布,荔枝树数百株环绕其间,小桥绿水,清幽古雅,是福州市一大名胜。 接《福建通志》载:唐贞元中,观察使李若初登城楼望见有五种色彩的云在王霸住所上向天上飘去,于是就在原址上建冲虚观祀之。唐咸通八年(公元867年)观察使李景温延请长沙懒安禅师来此兴建佛寺。两年后改名清禅寺,不久又改名延寿寺。 五代后唐长兴四年(公元933年)改名长庆寺。后遭战乱破坏,唯大殿、藏经阁、法堂、西僧堂尚存。宋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年)复建。景(礻右)五年(公元1038年)敕号“怡山长庆寺。”请顺治七年粤东空隐禅师来访懒安旧迹,巡远佟国鼎延请住持,捐金重建,未几复驰。清光绪间,微妙禅师,渡洋募金,兴废举坠,今之殿宇田园,皆其遗泽,寺周围垣内地一顷余,垣外同。福州旧时东西南北四郊均有禅寺,而长庆寺在西郊,故俗称“西禅寺”。 抗日战争期间,西禅寺被日军飞机炸毁,后由该寺监院证亮等以及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各地的下院积极募款修复,基本上保持了原有的布局。 十年“文革”动乱,西禅寺再次遭劫,佛像全部被毁,殿堂被占无余。1979年,省、市政府落实宗教政策,西禅寺才得到重新开放。1982年国务院正式批准西禅寺为全国重点开放寺庙。海外华侨闻讯纷纷回国朝觐,谈禅、清禅、法禅、成雄、达贤、李光前、李成义父子,以及郑格如居士及其子郭鹤年、郭鹤举等为修复各殿堂慷慨解囊,并创建了玉佛楼,修建了报恩塔,使西禅寺的规模得到扩充。 玉佛楼内藏华侨捐献的缅甸大玉佛两尊,一坐一卧,坐佛高2.95米,卧佛长3.7米. 西禅寺还以盛产荔枝驰誉遐迩,每逢荔红季节,省城文人名士,多携侣邀友前来相聚,品尝佳果,吟诗题字。历代名人如宋端明殿学土蔡襄、抗金名相李纲,明嘉靖年间礼部尚书曹学全等都在此留下足迹。 西禅寺在海内外享有盛誉。如新加坡的双林寺,为光绪年间微妙禅师之徒贤慧、性慧所创建,其规模与西禅寺略同,为海外最大寺庙。另外,马来西亚槟城双庆寺,越南普陀寺等都是西禅寺的厩院,并派僧师常住管理。西禅寺现存数座建筑物中,有不少清代台湾同胞所留的遗迹。 |
原始链接:http://www.auyou.cn/diaryinfo.asp?auto_id=75992 |
转自:40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