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马尾游记 |
[游记]马尾游记 |
2008-06-13 sina.com.cn |
四月末的福州,阳光明媚,但已经有些热了。适逢周末,昨晚得知一个朋友今天会去马尾野外爬山,本想一起同往,但很早就要起来,自己又太困,除了她,其他的人也不认识,就没有过去。 提到马尾,不免还是勾起了我的极大兴趣,鼎鼎大名的船政文化,世界知名的罗星塔…离福州这么近,却一直没有去过,之前也有几次打算,但一直没有实际行动。早上起来穿起久违的运动鞋,决定真正去马尾走一遭了。 下楼到闽江边上了37路公交,一路靠江而行,才20多分钟,就到达马尾造船厂了。快的让我惊喜不已。原以为要一个小时的样子呢。 下了公交走一段路就发现了马尾造船厂的大门,赫然写着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但大家还是习惯叫造船厂。马尾造船厂始建于1866年,是中国工业的先驱,见证了中国的荣辱兴衰,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上演绎了一幕又一幕的精彩,去年在中央台播放的连续剧《船政风云》让更多的国人重温了它那厚重的过去。 进入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尊高大的沈葆桢雕像。他是首任船政大臣,为船政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自然是永垂千古。该雕像后还有一尊飞马雕塑,寓意明显。再往里走,就能见到一些旧建筑了,平生第一次进入大型工业厂区,况且是历史悠久的造船厂。心中不免感慨。 不多会,看见一大的钢铁结构厂房,门口有不少碑牌,原来这是有100多年历史的轮机厂。现在已经成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了。06年的时候胡锦涛还到这里来参观过。厂房里不再有生产,偌大而空旷的地面上,右边是百年前各种造船场景的雕塑。左边是同马尾造船厂有密切关系的人物雕像。看着看着,仿佛就进入历史的空间了。往东拐入另外一个大厅。里面陈列的都是造船厂生产过的各种轮船的模型。 从轮机厂出来,便进入生产区域了,虽然看到告示说此地危险,游人禁入,但我还是走近参观,也没有人阻拦。一条庞大的轮船正在生产中,整个外观已经呈现在眼前了。巨大的塔台在太阳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到处是蜂鸣声,工人在钢铁上进行着焊接,劳动人民最伟大啊。 在钢铁堆里往南走,就是江边,闽江在这里被称为马江,江面宽阔,轮船小舟往来不绝。想当年,悲壮的马江战役就在这里打响,中国海军同法国侵略者炮火相向。虽然失败,但却青史留名。 清末中国夜沉沉 马尾船政起风云 硝烟滚滚浪涛涌 壮士青史永留名 走出生产区域,其他建筑特色不大,有一法式钟塔倒是挺有艺术水准。塔下观赏一会,从造船厂出来。已时近中午。 简单吃了点东西,过穿越造船厂的大桥。往罗星塔的方向行去。路边有一高坡,上独长一巨大榕树,亭亭华盖,实是壮观。在十字交叉路口,右拐过马路,往里走几步,便发现了马江海战纪念馆。建在马限山下,清代建筑风格。也称昭宗祠。是当年为纪念死难将士而建。将士的埋骨之处也正在此地,风水极好。大山上远观,也可见石上所刻“铁石同心”四字。 再往前行,紧靠马限山公园入口,就是另外一座很值得到访的建筑: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马尾是中国造船业的先锋。也是中国海军的重要源头。这里的船政文化最有中国代表性。 博物馆门前小广场有喷泉人工水景。一架水上飞机模型停在水面,见证了马尾的飞机研制生产史。正对博物馆大门有一道长墙,墙上全市浮雕,分为三组不同的内容。而最明显的就是居中的各个对马尾造船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造像。广场南侧另有一块大型题刻,上书《马江赋》。仔细研读,受益匪浅。 离开博物馆,到最后一个目的地,罗星塔公园。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ea1c4701009lwp.html339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