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石鼓山游记 |
[游记]石鼓山游记 |
2008-07-22 hi0734.com |
时值世纪新元,国强民富,政通人和。重建曾毁于日军战火的石鼓书院,呼声日炽。于是衡阳人于年初,以市民捐助为主,日夜赶工。以传承千年文脉,弘扬石鼓精神。 今昔相比,石鼓焕然一新,陋居杂屋荡然无存。宽敞秀美的石鼓广场,首入眼帘石书一樽,刻有<<石鼓书院记>>。大坪中央,七闲塑像巍然,纪念衡州名士李宽,邑人李士真等七位结庐读书,拓展书院之名人雅士。 看过七闲碑志,沿江北望。越白石拱桥,湘南典型的白墙青瓦,亭阁式建筑,是为石鼓书院。书院始建于唐元和五年(公元810年),历经唐、宋、元、明、清各朝。书院屡经扩建修葺,渐见规模。韩愈、周敦颐、朱熹、张栻、范成大、辛弃疾、文天祥、徐霞客、王夫之等大家接踵至此,或讲学授徒,或赋诗作记,或题壁刻碑,或寻幽揽胜,一时间文气冲天。宋朝廷遂于景祐二年(公元1035年),赐匾“石鼓书院”,与睢阳、白鹿洞以及岳麓书院并称名冠全国的四大书院。书院主要建筑有武候祠、李忠节公祠、大观楼、七贤祠、敬业堂、合江亭、櫺星门等。 返回广场,沿左堤拾阶而下,一路便道,百人垂钓。前行,悬崖陡峭,壁上有穴,曰朱陵后洞。相传壁刻诗文千余,乃衡洲八景之一,诗云:"朱陵洞内诗千首",可惜不得而入。 昂首望顶,书院建在嶙峋层叠的巨石之上。继续前行,伫足半岛尽头,犹如站在劈波斩浪的巨型船头.烟波浩淼,蔚为壮观。 |
转自:http://bbs.hi0734.com/thread-6329-1-1.html30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