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从伊斯坦布尔到卢克索 中东8天游记(四)帝王谷. |
[游记]从伊斯坦布尔到卢克索 中东8天游记(四)帝王谷. |
2008-02-24 sina.com.cn |
从伊斯坦布尔到卢克索——中东8天游记(四) 帝王谷与卡纳克神殿 2月11日(年初五)晚上8点半的火车,去卢克索。 卢克索在开罗南部670公里的沙漠,那里就是著名的帝王谷、卡纳克神殿的所在地。 一开始以为我们会乘坐著名的“东方快车”了,上车才知道,火车是两人一间的卧铺包厢,整个包厢宽一米五,长2米多,就一张大床的面积,仅可容身。 第二天凌晨5点,卢克索到了。天色已泛蓝,朝阳初升,车开过尼罗河大桥,孕育古埃及文化的宽阔的尼罗河正缓缓流淌。我忽然想到,人类古文明,没有一种不是大江大河孕育的,我们的华夏文明的母亲是长江黄河,印度文明是恒河,两河文明依托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古罗马文明依托台伯河....... 埃及文明的母亲就是尼罗河。 如果没有尼罗河,会有金字塔和卢克索吗? 没去埃及时,对那里的古迹位置有点混淆,似乎觉得金字塔旁边就是帝王谷和卡纳克神庙。 其实,金字塔在开罗近郊,而帝王谷远在开罗南方撒哈拉沙漠的深处,二者相距甚远---700公里。 卢克索古称底比斯,兴建于古埃及第十一王朝(公元前2100年)时期,至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到十八王朝(公元前1600年),底比斯进入鼎盛时期,城市跨尼罗河中游两岸。当时的底比斯人烟稠密、广厦万千,城门就有一百座,荷马史诗中把这里称为“百门之都”,是世界上最大城市。在近700年的时间里,法老们就从这颗“上埃及的珍珠”发号施令,使古埃及的政治和经济达到了辉煌的巅峰,领土南接苏丹、北达叙利亚,成为地跨东地中海地区北非、西亚的第一强国。此间法老们不断扩展他们的版图,并建造了无数的神庙与庞大的墓群。卢克索公元前88年被毁。 古埃及帝国维持了1500多年,历代国王、法老在底比斯兴建了无数的神庙、宫殿和陵墓。经过几千年的岁月,昔日宏伟的殿堂庙宇都变成了残缺不全的废墟,但人们依然还是能够从中想见它们当年的雄姿,它们是古埃及文明高度发展的见证。据考古学家估计,约有500座古墓散布在卢克索地区,仅尼罗河西岸著名的“帝王谷”就有64座帝王陵墓,现有17所对外开放。陵墓的形制基本相同,坡度很陡的阶梯通道直通陵墓走廊,走廊通墓前室,室内有数间墓穴,放木乃伊的花岗岩石棺停放在最后一间墓穴。因此,卢克索成了古埃及遗迹的宝库,是探访埃及古文明不可不到的地方。 7点到帝王谷。导游介绍,埃及的法老们最初是把金字塔作为自己的陵墓的,后来发现金字塔太过炫耀,导致无数后代盗墓者光顾,后来他们就想到在荒山野岭挖掘陵墓,于是,选择了这片举目荒凉,寸草不生的帝王谷。 在那断崖底下,就是古代埃及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70年~前1090年)安葬法老的地点。几个世纪以来,法老们就在尼罗河西岸的这些峭壁上开凿墓室,用来安放他们显贵的遗体,同时这里还建有许多巨大的柱廊和神庙。这里曾经是一处雄伟的墓葬群,一共有60多座帝王陵墓,埋葬着埃及第17王朝到第20王朝期间的64位法老,其中有图特摩斯三世、阿蒙霍特普二世、塞提一世、拉美西斯二世等最著名的法老。在这些陵墓中最大的一座是第19王朝塞提一世之墓,从入口到最后的墓室,水平距离210米,垂直下降的距离是45米,巨大的岩石洞被挖成地下宫殿,墙壁和天花板布满壁画,装饰华丽,令人难以想象。墓穴入口往往开在半山腰,有细小通道通向墓穴深处,通道两壁的图案和象形文字至今仍十分清晰。 陵墓入口有通道通向墓穴深处,通道两壁的图案和象形文字至今仍十分清晰。 这些壁画,历经3000多年依然光彩照人,细想原因,首先是这里极其干燥,没有水气侵蚀,其次是当时画家都用天然彩色矿物原料作画,色彩不易氧化。 这是陵墓入口处的收票员。 我们参观了3座开放的陵墓,其中包括著名的拉美西斯二世陵墓。 这是放置拉美西斯二世石棺的墓室。 这是法老的巨大石棺。 墓室连天花板都布满彩绘。 山上赶毛驴的的贝都因人。 太阳升起以后,帝王谷披上了金色的外衣。 在现今卢克索的古建筑群中,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是卡纳克神庙。它的殿堂占地达5000平方米,有134根圆柱高耸入天,其中最中间的12根高21米,5人不能合抱,通体遍布精美浮雕。400余年前,第一个走入这“多柱大厅”的欧洲人在烈日下惊呆了:“我走进去,一眼看到整行整列的巨大圆柱,还以为自己在做梦!”卡纳克神庙和卢克索神庙相距不到一公里,有石路相通。 文章引用自: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c8b90c01008vdu.html24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