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伊斯坦布尔 |
[游记]伊斯坦布尔 |
2008-05-22 sina.com.cn |
伊斯坦布尔——当东方遇见西方 2007-05-09 14:32:40 大中小 标签:旅游伊斯坦布尔土耳其 楔子 离开伊斯坦布尔仅仅四年之后,当我走遍波斯国那广袤无垠的大草原、积雪覆盖的山脉、哀伤忧愁的城市,递送信件并收集税款时,我发现,我已渐渐淡忘了留在伊斯坦布尔的小恋人的面容。惊恐中,我努力地试图记起她,但终究发现,无论你多么爱她,人是会渐渐地忘却那张久未见面的面孔的。在东方,当帕夏的秘书、受帕夏之命东奔西跑度过的第六年,我已明白我幻想中的面孔已不再是我留在伊斯坦布尔的恋人的脸了。之后,到了第八年的时候,我再次忘记了自己在第六年时心中误认的那张脸,于是又编织出了一张截然不同的面孔。到了第十二年,我以三十六岁的年纪回到这座城市时,痛苦地察觉我早已如此这般地把我恋人的容颜忘却了。 如果我身边有一张以威尼斯大师手法绘成的谢库瑞的肖像,那么我就一定不会在十二年的旅途中因为忘记了被我抛在身后的恋人的脸庞而感觉自己没有归宿。因为,只要爱人的面容仍铭刻于心,世界就还是你的家。 ——《我的名字叫红》 《我的名字叫红》是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的力作,主要由于这部小说,帕慕克获得了2006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全书的主要线索在于(细密画)传统绘画风格和西方绘画观念的冲突:姨父大人试图秘密地采用来自西方(威尼斯)的绘画技法——透视法,写实地描绘苏丹本人和他统治下伟大的帝国,而不是尊从前辈大师的技法,以代代相传的精细笔法描绘安拉的理念下整齐有序的理想世界。在这里,绘画不再仅仅是绘画,通过对风格,内容以及细密画历史的反复描述,绘画实际上反映了伊斯兰的世界观,而对来自威尼斯的绘画技法的模仿——其中的视角是凡人的,而不是神的,无异是对伊斯兰世界观的颠覆。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引起的内心挣扎,以及维护传统的冲动,导致了谋杀。无疑,作者是用绘画作为隐喻,试图表现西方文明对其传统文化的冲击,以及人们对这种文化冲击所产生的内心挣扎及对此作出的反应。而伊斯坦布尔恰恰是这样一个东西文化的交汇点。 看这本书的时候,我还没想到自己会去伊斯坦布尔,是命运把我带到了这里。 地跨欧亚两洲的伊斯坦布尔,是土耳其最大的城市、最大的港口、工商业中心和主要的旅游胜地。伊斯坦布尔之所以闻名于世,主要原因之一是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在亚洲大陆最西端的黑海与地中海之间,有一条至关重要的“黄金水道”,它把亚洲和欧洲大陆分割开来,其中间部分是马尔马拉海峡,南端叫达达尼尔海峡,北端叫博斯普鲁斯(伊斯坦布尔)海峡,总称黑海海峡。此“黄金水道”是黑海通向外界的咽喉要地,伊斯坦布尔就坐落在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南端。从这里出发向北从海上直达黑海沿岸各国;向南接着地中海,从海上可通欧、亚、非三个大陆;站在伊斯坦布尔的高处向西望去,欧洲大陆近在咫尺;向东虽有帕米尔高原阻隔,但200O年间丝绸之路上商贾不断往来。这种优越的地理位置,不仅使其成为洲际交通枢纽,而且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历史悠久的伊斯坦布尔,是公元前667年(另一资料:公元前660年)希腊人所建,古称拜占廷。公元前6世纪后中叶,被阿肯缅内斯王朝所统治。公元前4世纪后半叶,被马其顿王国的亚历山大征服。公元前2世纪,罗马人占领了拜占廷,将城逐向西扩张到卡拉地桥,最新建造城墙。罗马帝国于公元395年分裂后,东罗乌帝国的君士坦丁大帝将拜占廷改名为“君士坦丁堡”,并将首都迁到这里。此后的数百年间,君士坦丁堡虽然数易其主,但始终是地中海东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2000多年历史的伊斯坦布尔受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的影响都很大,尤其是伊斯兰教的影响最为深远。所以这里的清真寺无沦是数量还是规模都是世界之最。此外,它的教堂和宫廷建筑也极为华美。13世纪初,此城毁于十字军东征。公元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1000年的东罗马帝国从此灭亡,奥斯曼苏丹在此建都,始称“伊斯坦布尔”。 阿亚索菲亚博物馆(圣索菲亚大教堂) 由君士坦丁大帝为供奉智慧之神索非亚,始建于公元325年,后受损于战乱,公元537年查士丁尼皇帝为标榜自己的文治武功进行重建,它作为基督教的宫廷教堂,整整持续了9个世纪。公元1453年6月,奥斯曼土耳其苏丹穆罕默德攻入了君士坦丁堡,终于走进了他朝思暮想的圣索非亚大教堂。他下令将教堂内所有拜占庭的壁画全部用灰浆遮盖住,所有基督教雕像也被搬出,并将大教堂改为清真寺,还在周围修建了4个高大的尖塔,这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圣索非亚大教堂的面貌。既有罗马建筑的特色,又有东方艺术的韵味,成为了伊斯坦布尔最有名,也是最有代表性的历史建筑。圣索菲亚大教堂现在被称为阿亚索菲亚博物馆,勿庸置疑的它是历史长河中遗留下来的最精美的建筑物之一。巨大的圆顶直径达33米,离地高55米。站在这里,其庄严肃穆似乎能使时光停滞,拜占庭文化的典范──马赛克画可让游客一饱眼福。 阿亚索菲亚博物馆(圣索菲亚大教堂) 由君士坦丁大帝为供奉智慧之神索非亚,始建于公元325年,后受损于战乱,公元537年查士丁尼皇帝为标榜自己的文治武功进行重建,它作为基督教的宫廷教堂,整整持续了9个世纪。公元1453年6月,奥斯曼土耳其苏丹穆罕默德攻入了君士坦丁堡,终于走进了他朝思暮想的圣索非亚大教堂。他下令将教堂内所有拜占庭的壁画全部用灰浆遮盖住,所有基督教雕像也被搬出,并将大教堂改为清真寺,还在周围修建了4个高大的尖塔,这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圣索非亚大教堂的面貌。既有罗马建筑的特色,又有东方艺术的韵味,成为了伊斯坦布尔最有名,也是最有代表性的历史建筑。圣索菲亚大教堂现在被称为阿亚索菲亚博物馆,勿庸置疑的它是历史长河中遗留下来的最精美的建筑物之一。巨大的圆顶直径达33米,离地高55米。站在这里,其庄严肃穆似乎能使时光停滞,拜占庭文化的典范──马赛克画可让游客一饱眼福。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7cf4fa010008qy.html24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