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起点永定门

[游记]起点永定门

2008-05-22    sina.com.cn

中轴线上-起点永定门

2007-02-07 12:48:13

大中小

在北京旧城内具有突出的传统特色:其东侧是长达2000余延长米著名的天坛外坛墙和明清帝王祈谷祭天的“祈谷门”和“圜丘门”的高大门楼;西侧是与天坛同样著名的皇家坛庙建筑——明清帝王祭祀先农、山川、神祗、太岁诸神的先农坛的东墙及东侧外坛门楼,此街的东西两侧均为皇家禁地。清朝覆灭,这里建起了很多建筑,解放后很多单位也在这里出现了。

复建永定门的时候,将两边建筑一直拆到天坛和先农坛的坛墙.中间为步行道一直到天桥,两边绿化.马路在绿化带两边。清晨老人们在这锻炼身体,也有三三两两的人放着风筝。人不是很多显的有些冷清。看来管理部门应该动动脑筋,使这里更能体现北京人文特色。

1957年,外城门中最大的“前有箭楼、中为瓮城、后是城楼”的永定门被拆除,2004年复建。已有450年历史的永定门城楼重新屹立于北京城中轴线的最南端。

(与此同时,现存9公里残迹的元大都土城遗址,也将得到全面清理。在此基础上,文物部门将对其按历史原貌加以保护,按照明城墙遗址公园的建设模式,建设元大都土城遗址公园。此外,还将恢复已有700年历史、消失了近50年的御河古河道的上段(什刹海至平安大街)。

继续向北走来天桥,原来有汉白玉石桥一座,三梁四栏。桥下为由西向东的小河龙须沟。因明清两代皇帝祭天坛时的必经之路而命名天桥。现在桥已经没有了。

“酒旗戏鼓天桥市,多少游人不忆家”。这是著名剧作家曹禺先生描绘昔日老天桥地区繁华景象的质朴诗句。北京天桥民俗文化作为一个特定时期的地域文化现象,经历了百多年孕育、发展、兴盛、衰败的过程,已经成为北京历史和文化的一部分,值得今天的人们珍惜地审视和认真地扬弃。天桥是旧时代老北京练把势的地方,不仅什样杂耍、百戏杂陈,还有医卜星相、五行八作、杂货小吃,形成市井喧嚣的通衢闹市,数百年来京城民俗文化集大成者莫过此地。

新建的天桥市民广场呈矩形,占地5000平方米,东西略长,南北偏窄。在东端复原建立了昔日天桥地区的标志性建筑——四面钟,这是西洋风格的坐地钟楼,为清末西风东渐以后的产物,现在根据历史资料照片按原比例还原建设。广场南侧塑立了老天桥八大怪的雕塑,从东向西分别为拉洋片的“大金牙”、说唱滑稽数来宝的“曹麻子”、相声创始人的“穷不怕”、耍中幡的“王小辫”、练气功和摔跤的“沈三”、耍狗熊和顶碗的“程傻子”、表演硬气功的“常傻子”及夫妻联袂表演的“赛活驴”。这是从历史上的64怪中挑选出名声最大、技艺最高、最为人熟悉且最有代表性的人物,由专业雕塑家制作,动作表情栩栩如生,艺术风格略显夸张,既来自真实的生活原型,又突出了其怪其异的风貌。这个广场与周围现代化式建筑的天桥剧场和民族风格的天桥乐茶园相互辉映、相得益彰,成为京城一处较大的民族民俗文化区。总的感觉修的不错,很少有活动和鼎盛时期的天桥差了太多的人气。在路东有自然博物馆,很多年没去过了,但学生时代参观时馆内的巨大恐龙化石至今记忆深刻。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f932c101000733.html175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