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永定游记看土楼 |
[游记]永定游记看土楼 |
2008-07-22 youkoubei.com |
洪坑村中看土楼 如果说永定是一个没有大门的中国土楼民居博物馆,那么洪坑土楼民俗文化村俨然就是浓缩永定客家土楼的博物馆。 洪坑,一个居住着五百余户人家二千多人的小山村,四面群山环抱。洪川溪,清澈,活泼,小巧,蜿蜒,穿村而过;站在溪桥上,看青山,如黛,连绵起伏;看两岸,土楼,雄伟古朴。 这个平常的自然村落,就因至今犹存三十多座大小不一方圆各异的客家土楼,而扬名天下。村中有最富丽堂皇的“土楼王子”振成楼,有最小的“袖珍圆楼”如升楼,有布达拉宫式的奎聚楼,有府第式的福裕楼,还有土墙最厚的景阳楼……天然镶嵌于梯田山谷间弯曲溪岸上,与山林小溪自然村落组成旋律优美的田园牧歌。 一座座土楼,犹如一部凝固的音乐一段定格的历史,在大山重围的小山村中向世人诉说着客家人的创业精神和生活文明。 ●"振成楼"的千古故事 永定土楼,数不尽,看不完,但有两座非看不可,否则枉了土楼之旅,有“土楼王子”之誉的“振成楼”就是其一。楼内演绎一个个千古流传的故事,引人入胜。 踏入振成楼大门,门厅门楣上刻“里党观型”四字,意思是“乡里邻里学习看齐的楷模 ”,上有当年北洋政府总统黎元洪印。原来,楼主林逊之一九一三年做参议员时,与时任参政院院长的黎元洪共过事,黎元洪深知林家上祖积德行善,故在振成楼落成时赠匾褒奖。现在,楼中厅堂墙上显眼处也仍可见五幅横批,都是当年黎元洪大总统的题词。 振成楼由内外两环楼构成。外环楼高四层,每层四十八间,按《易经》的“八卦图”布局建造,分八卦;卦与卦之间筑青砖防火隔墙,隔墙中开设拱门,关门自成院落互不干扰,开门则全楼相通连成整体。这是振成楼的一大建筑特色。 内环楼分两层,一楼的镂空屏门和二楼的走廊铸铁栏杆,古朴典雅,精致美观。内环楼当中仿西洋式装修的中堂大厅,宽敞明亮,是一个多功能大厅,既为全楼人婚丧喜庆的场所,又为族人议事聚会的大厅,还是接待宾客或演戏观戏的地方。厅中石柱石梁构架支撑,呈三角形屋顶,酷似希腊雅典的神庙,而重达数千斤的石柱石梁在八十多年前一无公路二无汽车三无机械作业的情况下,如何运进楼内并架构起来,让今人也难以想象。 “土”“洋”相对,在振成楼中得到鲜明体现。砖木结构并仿西洋式装修的内环楼,别于架梁式土木结构的外环楼,有“外土内洋,中西合璧”之风,为土楼中罕见。 楼中内外环楼间东西两侧,各有一口水井,刚好位于八卦阴阳两极上。东边水井处于阳极,相传建楼之初,不少打工仔喝了此井之水,后都成了工匠师傅,就有了“智慧井”之说。西边水井在阴极,水质清洌甘甜,常饮此水者皮肤娇嫩乌发鲜亮,男的英俊女的靓丽,而俗称“美容井”。游人到此,少不了要喝口井水,好变得聪明点漂亮些。更为奇特的是,两井间距不过三十米,同处一水平面,却水温水位和水的清澈度各不相同。 楼中还有一联,“带经耕绿野,爱竹啸名园”,内含一个被称为“字王”的“带”字,字中有字,字能造句,据说这个“带”字可分解出一百多个字来,奥妙无穷。楼主为此悬赏,请高人破解其中奥秘,常常引得游人抓耳挠腮。 有了这一个个故事,荣登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列的振成楼让游人叹为观止。它曾与北京长城雍和宫的模型并为中国古建筑代表,一道亮相美国洛杉矶国际建筑模型展览会,轰动一时。 ●“布达拉宫”奎聚楼 这是一座宫殿式结构的方楼,依山而筑,远观颇有“布达拉宫”般的气势。从高处看,楼宇与背后的山脊连成一体,有如猛虎下山,奎聚楼即是“虎头”。此楼是清朝翰林学士巫宜福根据虎形地理特点设计的,他与楼主林奎扬是结拜兄弟。 中门平时不开,贵客来到,才开中门迎接。楼内檐粱雕刻十分精美,可惜“文革”期间受到破坏。 历时三年建成的这座土楼,高约十五米,前后楼建筑依山就势前低后高,构成丰富的外观形象,与起伏的山峦遥相呼应。外墙厚实,只在顶层开窗,并仅辟一个大门出入,极其封闭。楼内左右披屋中各有一口水井,井台上部盖顶,并开一小天窗,既防了雨天淋雨,又便于打水,这是此楼一大特色。最有特色的当是中堂前处理成两层的楼阁式,作歇山垂檐顶,与后楼的腰檐相连,形成四层重叠的屋檐,楼阁与层叠的屋檐使方楼内院景观别具一格。 奎聚楼建于一八三四年,占地六千平方米,现住二十余户百余口人。一百多年来,楼里人丁兴旺,人才辈出,功名显赫,考取进士和官至七品以上的有四人,大学生有二十多人,海外华侨有四十多人,正如大门对联所言“奎星朗照文明盛,聚族于斯气象新”。 ●“宫殿府第式杰作”福裕楼 福裕楼是永定府第式土楼的杰出代表,为洪坑方形土楼之首。公元一八八零年开始兴建,耗资十万光洋,历经三年建成,占地七千多平方米。 前楼是两层楼房,与两侧三层的横屋相连;后楼五层与两横相接,构成四周高楼围合的更具防卫性的布局,实际是府第式土楼发展到方楼的过渡类型。中堂为砖木结构楼阁,雕梁画栋,精致华丽。中堂与两侧的接廊及前后厢房,将楼内分隔成大小六个天井,使空间层次更加丰富。楼外两侧分置厕所,确保楼内清洁卫生。 ●“袖珍圆楼”如升楼 如升楼,建于公元一九零一年,乃迄今发现的最小的圆楼。直径为十七米,楼高三层,只开十六间,为内通廊式的单圈圆楼,小巧玲珑。设一个大门,正对大门是中厅,内院中有一口水井,左右两部楼梯,楼梯间一侧为土墙隔断,可以起到隔火作用。圆楼住六户人家,内院直径只有五米,虽楼内空间极小,但整座土楼家居聚凑,井然有序。 相传,楼主原先家中缺少住房,后得一梦“一轮红日下落此地”,便千方百计筹措资金,自已出工挑土,用了三年时间建成如此圆楼。因楼小,外观形似客家人用竹筒做成的量米工具 “米升”,故名如升楼。许多游客又称之为“袖珍土楼”。据说,取名“如升楼”还有更深一层意思,那就是寄托楼主的美好祈愿――如日东升光明万年。 走进土楼赏土楼 “美国卫星发现土楼”之说,为永定人所津津乐道:六十年代初,美国中央情报局在卫星照片中发现福建西部崇山峻岭间,有类似核反应堆的东西,引起白宫一阵恐慌。后来,美国情报人员亲赴土楼探访,解开疑团。 从此,已经存在千百年的客家土楼,扬名天下。它的方圆世界,它的神奇古朴壮观美丽,震撼人心,博得了 “神秘的东方古城堡”“中国古建筑奇葩”等种种赞誉。 然而,土楼究竟有何神奇或神秘呢?走进土楼,一层层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就会找到新的发现,发现土楼的奥秘。 一奇,安全防卫功能良好。历史上,客家先民举族南迁,不远千里来到异乡,选择一种有利于维护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家族制凝聚族人同心同德共御外侮之归属感的居住形式至关重要;加上为了防御土著遗民先住居民和匪盗军旅的袭击与骚扰,而发明了聚族而居防卫御敌的客家土楼建筑。因此,客家土楼便有了一些防御“工事”,外部厚实土墙高耸浑然一体,内部防盗防火防水及生活设施配套,形同城堡,易守难攻。清同治年间,有土楼遭两个多月枪击炮轰,仍安然无恙,逼退敌军,就是例证。 大多数土楼,一二层对外均不开窗,以防来犯之敌爬窗入室;三层以上开窗也考虑防卫因素决定窗台大小高低。土墙四周设有了望台和枪眼,枪眼外小内大,形似喇叭,这样不但利于观察射击,能缩小目标保护自己,而且居高临下使敌人很难逼近楼墙攻击。“五实楼” 的土墙“工事”更为先进,二三层的走马式回廊均沿外墙布置,四周相通,为防来犯之敌施用云梯攻坚,特在外墙不同高度配置众多枪眼,藉此不但可以一览无遗监视楼外动静,而且能依托坚厚的土墙方便的环廊开展机动灵活的保卫战。 剥析土楼 封闭的土楼,除了大门,极少开设侧门。为守住这个全楼生死攸关的“咽喉要道”,土楼人家用几寸厚的实心硬木板拼作门板,外钉铁皮防火烧斧砍;内有原木作横闩顶住门,以防门外撞击,门闩两端插孔埋在厚实墙体内,十分牢固;门框通常用条石砌筑。门顶设水槽,有竹筒与二楼的水箱相通,以防火攻。在大门顶层开窗并构成一个宽阔的封栏间,遇敌进犯想从正面大门强行突破时,便从封栏间向下投掷砖石倾倒冲泡石灰的开水,拒敌靠近楼门;还在顶层屋角沿外墙筑砖木结构的“炮台”,平时可观赏楼外场景和田园风光,战时可作了望台抗击外犯。 土楼之内,分割成一个个“居住单元”,每一单元就是一个独立的居住空间;单元之间,有的开边门相通,有的完全隔断,须经楼内庭院入口;各单元楼层间设梯方便上下。如此设计,是缘于大门万一失守,各单元便可立即转入各自为战以待援兵。 由此,即使匪盗大规模来袭,土楼也固若金汤。一座座普普通通的土楼,实际上又是一个个坚固森严的壁垒,平添了不少神秘的色彩和深遂的内涵。 二奇,枪炮轰不倒,地震震不倒,水浸浸不倒。客家土楼,大小石块累砌打牢地基;生土掺入红糖水石灰夯筑厚土墙,增加土墙的坚硬程度;墙体从底层往上逐渐减薄,并在土墙内埋入竹木片,就象现代水泥墙里配置钢筋一样,增加墙身的整体性,形成整体弹性和向心力,而比其它民居来得坚固牢靠。相传,一九三一年,有国民党军队进攻苏区红色赤卫队驻地“裕兴楼”,围攻三日不下,炮弹射穿土墙爆炸处仅留一个脸盆大小的“疤”,“裕兴楼”岿然不动。永定历史上发生过七次强烈地震,却从未发生土楼坍塌事故;“环极楼”经历一九一八年大地震,外墙裂开尺许,震后自动复原,至今只留下一条丈余裂缝。任凭风雨侵袭,地下水浸,夯筑在生土台基或石脚上的土楼,日久年深,仍安然无恙。 三奇,楼中有楼,里低外高,与门窗天井科学组合,而通风采光好。土楼墙厚,酷暑可挡热浪进入,寒冬可阻寒风袭击,使楼内形成隔热保温冬暖夏凉的小气候。 四奇,以生土为原料,兴原于地,毁归于地,不污染环境,具有保护环境之效。土墙的夯筑技术和木构架技术,能消除楼内噪音的聚焦效应,产生奇妙的物理性能。土墙能发挥其含蓄作用,自动调节楼内的干湿度,适宜人的生活。 站在土楼面前,回望现代建筑坍塌事故的不断发生和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难免有一丝今不如昔的惋惜,不能不更加感叹土楼的神奇工艺的精妙,正所谓“土楼不土洋楼羞,古城真古今风流,奇迹奇观奇天下,仙山仙水仙人楼。” 精神的家园 “吱嘎”一声,推开土楼的大门,走进土楼,如同翻开一本书,解读它蕴含的深厚文化和凝结的艺术智慧。 永定客家土楼既继承了中原古代民居生土建筑艺术,又基于特定的生存环境在建筑用材技法布局结构形制审美等方面有所创新和发展,成为体现中国传统审美思想和审美情趣的民居建筑艺术的典范,形象全面地展示了客家的人文历史,展示了客家人坚韧不拔开拓进取爱国爱乡团结互助崇文重教的精神。 永定客家土楼不仅选址讲究,而且结构奇巧。它与建筑学地质地理学生态学景观学民俗学伦理学美术学等有着密切关系。每座土楼,中轴线分明,厅堂大门主楼都建在中轴线上,横屋附属建筑对称分布左右两侧;楼楼有厅堂,以祖堂为核心组织院落,以院落为中心进行群体组合;内通廊式平面,四通八达,这些都体现了客家人敬祖睦宗团结互助的传统美德,也体现了永定客家土楼建筑艺术的精致性和审美价值。 土楼内外,楹联题刻,俯仰之间,处处可见。有永久固定的,也有岁岁更新的。门联,灶室联,客厅联,膳厅联,寝室联,书房联;竖柱上梁贴红联,新楼落成嵌楼名撰联,男女新婚贺喜联,寿星诞辰赠寿联,老人去世送挽联,各式各样,意味深长,对仗工整。据说,土楼中约计十万对楹联和壁画。客家人秉承的中原传统文化,以及他们的社会观道德观文化观家族民系意识等客家精神,莫不在这些土楼楹联题刻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这是土楼文化的一大宝库,是客家先民富有文化素养遗风的流传,是中华民族传统思想美德的继承和延伸。 雕梁画栋的厅堂,众多典雅精美的雕刻,显示了客家人的文明水平和艺术修养。岁时节庆婚丧喜庆民间文艺伦理道德宗法观念宗教信仰穿着饮食等等,处处展示了客家的古朴民风。或建于楼内或设于楼侧的学堂,则是客家人崇文重教传统风尚的最好见证。 一座土楼就是一个艺术殿堂。每一座土楼,又如同一个“大家族,小社会”。土楼内,居住在同一屋顶下的几十户几百人同祖同宗同血缘同家族,过着共门户共厅堂共楼梯共庭院共水井的和睦生活。这种聚族同楼而居的生活模式,典型地反映了客家人的传统家族伦理和家族的亲和力。而且,楼内的客家人,住着层数相同开间面积相等无明显朝向差别更无贵贱等级之分的均等居室。平等聚居,反映了客家人融洽和睦的家风和平等团结的传统。 各种功能生活设施的一应俱全,楼内整体风格与楼外景观的协调,却充分说明了永定客家土楼所贯穿的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思想。 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永定客家土楼是客家文化的象征和缩影! 永定客家土楼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百科全书!是客家人适意安居的精神家园! 空中俯瞰土楼群 南溪实佳土楼观景台初溪士楼观景台,是俯瞰土楼的两处极佳方位。俯瞰土楼群,看的是一番景致,意会的是一种意蕴。 站在观景台上,看溪流畔田野间山拗里平川土,土楼铺落,融山光水色田园诗画生活情趣山乡神韵于定格的居住空间,构成一幅幅天然画卷,尽收山乡之美。 溪流村落土楼梯田,就似一个个飘逸灵动的音符,在山水田园间翩翩起舞,跳跃飞翔。每一个土楼群,又恍似一幅画,洋溢着诗情画意,创造了优美的生活空间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天人合一的意境,尘世烽烟的履痕,亘古传承的民风,数百年来就发生传承弥散在山谷中楼群间。 ●初溪土楼群 初溪土楼群位于永定县下洋镇初溪村,由五座圆楼和数十座方楼组成。它们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呈现出极高的美学艺术价值,尤其北面的三座巨型圆楼和一座方楼紧密相连一线排列,其恢宏气势,给人们的视觉带来强大的冲击力。 楼群中的集庆楼,是永定现存圆楼中年代久远且结构特殊的一座。此楼由村中徐氏三世祖建于明永乐十七年(1419年),距今已580余年。一般圆楼,小的设置两道楼梯,大的设置四道楼梯,底层相通且层层坏廊通达,相互往来,十分方便。惟独此楼,按底层每户从一楼到四楼各自设置楼梯,各层通道用术板隔开,72道楼梯把全楼分割成72个独立的单元。房间楼梯隔墙全用杉术材料构建,全靠靠头衔接,不用一枚铁钉,竟穿越了近六个世纪的风霜雨雪,与厚达二米的生土墙一起屹然挺立,具有很高的科考价值。 善庆楼,是村中最年轻的一座楼。为华侨捐资助建于1979年,一楼走廊及天井全部由同一规格的方形花岗岩铺就,通风透光性能极佳。 高大峻伟的方圆土楼,层层叠起的梯田,碧绿的禾苗,以及群山清溪饱经沧桑的卵石小道……在此交融,荡漾着悠远的中原遗风和敦厚的客家民风。 ●南溪土楼十里画廊 登上实佳土楼观景台,一条十里土楼画廊,展现眼前:涓涓南溪,穿过悠长峡谷,溪流两岸,青山涌翠,梯田层叠z峡谷间一百多座圆的方的八角的六角的三角的D形的等等形态各一的土楼,或大或小,或高或低,或聚或散,似带状蜿蜒铺就,起伏连绵。 南溪,由此博得了"士楼沟"的美誉。"土楼沟"实为最具观赏性的士楼区域。它不仅土楼量多种类多,而且它的振福楼衍香楼是永定士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代表。还有坏极楼是经历过强烈地震而完好无损的一栋传奇式的土楼。 振福楼,堪称振成楼的"姐妹楼"。她与振成楼一样,是一座富丽堂皇的圆楼建筑,是一座"外土内洋中西合璧"的土楼,按八卦布局设计建造。相传,楼主出身穷苦,只读过几年私塾,先学刨烟,后学卖烟,在广东上海等地经营烟丝生意,终于发了财,遂选择背靠青山面临溪流的风水宝地,在下南溪畔以数万元大洋建造了这座大圆寨。"凤起丹山秀,跤腾碧水环",这副门联描绘了楼旁秀美而幽静的山水田园景色。
|
转自:http://www.youkoubei.com/detail.php/xinwen-id-99928-21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