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红一方面军长征:从福建长汀到甘肃会宁旅游指南 |
[游记]红一方面军长征:从福建长汀到甘肃会宁旅游指南 |
2007-07-18 guzhenu.com |
口缴获一条木船。 经过7天奋战,红一军团第一师和干部团渡过了被国民党军视为不可逾越的天险大渡河。 按军史和战史专家的观点,红一方面军经过的诸河中,以强渡大渡河为最艰险。 26日上午,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领导人来到安顺场,在此作出了夺取泸定桥的决定。 大渡河发源于四川和青海交界的古洛山,全长1100公里,全河落差3600米,水流十分湍急,渡河犹如登天。在众多两山夹一川或两川夹一山的险峻地形中,由大雪山和邛崃山相夹的大渡河谷最富特色,它不但是红军北上的主要通道,也是汉民族农耕文明和藏羌民族游牧文明的分界线,著名的古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与河谷走向相重叠。 大渡河边,安顺乡的“千亩果园”绿色走廊发展计划正在进行——安顺到石棉县城长达11公里的公路两旁,全部栽上了各种果树,从而让来到安顺旅游的游客不仅可以品味这里的“红色文化”和翼王悲剧地等历史,还能体验当地的“绿色风情” 。 17、 泸定桥——三百年前的铁桥 距离安顺场160公里的泸定铁索桥是著名的川藏交通要道和军事要津,为了让全军迅速渡过大渡河,红军上演了“飞夺泸定桥”的军事奇迹。美国著名作家和记者索尔兹伯里评价夺取铁索桥一役说:"在长征中,没有一次战斗的地方可以同泸定桥相比拟。" 大渡河将泸定县一分为二,而泸定桥又将大渡河的东西两岸相牵。泸定桥始建于康熙44年,竣工于康熙45年(1706年)。因大渡河还有一个别称叫“泸水”,因此康熙亲笔御书“泸定桥”三字,以昭示自己恩泽藏边。桥长100.67米,宽3米,由13根铁链固定。其中,9根作桥底链,4根分两侧作扶手。还有12164个铁环相扣。桥下大渡河水奔腾咆哮,滔滔不息。泸定桥的铁环隔一段就要换一批,一般是三年小检(换桥板、辅件),五年一大修,逐个检修铁环。方法是把铁索整个拆下来,摊在大河滩仔细敲打,发现有问题的立刻更换。现在,300年前的铁环只在桥西头还有不多的几个,上面,清朝铁工的名号依然清晰。 19、磨西 ——中西交融的古驿站 渡过大渡河后,红军来到了磨西古镇。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人曾在磨西镇的天主教堂的神甫房住,并在此开了长征路上著名的磨西会议,确定了红军不去康定的决议。 虽然是在藏区,磨西这个地名却来自古羌语,意为“宝地”。古镇旁的摩岗岭上还遗存营盘大道,是清军入藏征剿准噶尔部和廓尔喀入侵的行军大路,至今仍可通行,这条路也是明代茶马古道(黎碉道)的主道。 磨西镇位于甘孜州泸定县南部,泸定县西南部“蜀山之王”贡嘎山主峰东坡,是当年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从这里往西可以抵达拉萨和尼泊尔。此处亦是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入口处,属海螺沟风景名胜区外围保护地带,是海螺沟名胜风景区的旅游接待基地和入口。海螺沟以其独特的冰川优势,吸引了无数游客到此观光。 从磨西众多的明清古建筑中能窥探出其久远的历史。镇内保留有较完整的老镇古街区,为清末民初民居古建筑群,走在青石板铺就的老路上,旧有的中国式建筑依旧保存着那份凝重,从一座法国传教士修建的哥特式教堂里传出的礼拜祷告钟声已回响了一个世纪。中西文化的交融给古镇增添了另外一番情趣。 20、 白龙江——两大寺院一衣带水 1935年9月,红一方面军大部队从迭部县旺藏乡出发后,过白龙江进入然尕沟。 清澈美丽的白龙江,旧称羌水,为嘉陵江一级支流,发源于甘肃、青海、四川三省交界处的甘南藏族自治州郎木寺附近,在甘肃境内流经的文县舍书乡沟口子村入境,横贯该县8个乡镇,从中庙乡罐子沟出境,于四川省广元县昭化汇入嘉陵江。沿途有8条河流和360多条小溪汇入。这里不仅是大熊猫的四大栖息地区之一,而且由于区域内森林覆盖面积达82.7%以上,多种濒危珍稀动植物在此分布,是自然环境保存最为完整的原始绿色宝库,是弥足珍贵的生物物种多样性的基因库。 白龙江源头郎木寺藏语称"噶丹雪珠贝噶卓卫林",意为"具喜讲修白莲解脱洲",系"虎穴仙女"之地,位于四川、甘肃、青海三省交界处,是一座蕴涵着厚重的佛教与历史文化的藏传佛教格鲁派著名寺院。其悠久的历史和庞大的规模,蜚声中外,平日甘、青、川等省慕名而来的朝圣者络绎不绝,西藏赴内地的活佛、喇嘛亦多歇脚于此。郎木寺不但在安多、康巴藏区以及卫藏地区声名远扬,闻名遐迩,在国际上也拥有一定的知名度,已成为碌曲三大主要景区之一。这里林木葱郁,碧水萦绕,景色秀丽,依山傍水而建的寺庙僧舍接连,依山东层层叠叠,错落有致,气势宏伟,金碧辉煌。坐落在这里的寺院群落主要有两部分,以一河之隔,分属甘川两省,一是属于四川省的格尔底寺院群落,一是属于甘肃省的郎木寺赛亦寺院群落。两大寺院群一衣带水,隔河相望,法鼓之声相闻。 红军走过的白龙江栈道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的古栈道,它位于武都县城东20公里,西起笼幢沟,东至固水村,全长达两公里,是阴平道上三大古栈道(邓邓桥、险崖、阴平)之一。这段古栈道相传为三国时期蜀汉大将姜维建造,后不断修整。今天尚存的古栈道遗址,凌空架设于悬崖之上。栈道依山势而变化,结构多样,险峻异常。最险要的一段为"天柱式"结构,有300多米的悬崖因无法立柱或斜撑,仅在崖石中凿洞插入横梁,铺设木板而成,人行其上震颤不已。抬头危崖碰额,俯首见滚滚白龙江奔腾于脚下。 21、雅安 强渡大渡河后,红一方面军从泸定出发, 选择最接近汉民族生活区、又能避免与敌主力遭遇的生存线,这一路属于邛崃茶马古道,包括了如今的甘孜和雅安地区,沿途景色秀绝,特别是芦山县城北灵关大峡谷,长近40公里,群峰欲合,危崖插天,不敢仰视。因下游修电站,峡谷中早年挟奔雷轰鸣的宝兴河渐成平湖。早在先秦,这里即是蜀与番区的天然分界线,明代还设有巡检司,查验出入番民的腰牌。峡以西属石棺文化区,其东则是巴蜀文化区。东晋常璩《华阳国志》上说蜀王以“熊耳、灵关为后户”的记载是确切的。东汉至唐,这里开拓了百丈驿道,南下干道遂直趋雅安,前不久硗碛电站开工,挖出东汉崖墓群,亦证明这条路已存在两千年之久。 22、 硗碛——神秘部落 夹金山脚下,有硗碛藏族自治乡,1935年6月13日, 红一方面军主力在硗碛头道桥河边的一块平地上召开了翻越夹金山誓师大会,随后陆续翻越夹金山。 “硗碛”是嘉绒藏语“夷基”的谐音,意思是“最高的地方”。 硗碛人烟稀少,森林密布,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硗碛世代居住着嘉绒藏族一支神秘的部落,她们是青衣江上游羌人和藏族的后代,至今仍保持着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观光的游客有很多是怀着好奇之心前来探寻这里的藏乡风情。 如今,一座投资超过20亿的电站正在兴建,坝高123米。电站蓄水后,现在的硗碛场镇所在地将被淹没,硗碛将自然形成一个宽广辽阔、占地 |
转自:http://www.guzhenu.com/Article/200702/Article_20070216100341_12984_4.html28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