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中国宗教旅游城市_福建长汀

[游记]中国宗教旅游城市_福建长汀

2007-11-07    guzhenu.com

气节、情操和爱国主义精神,作为今天廉政建设和精神建设的借鉴。同时,历史上城隍崇拜所包含的劝善惩恶等合理的文化内涵尚有积极的意义,这也是城隍文化研究的精华。

地处长汀县西门外卧龙山下的全省现存规模最大的城隍庙--汀州府城隍庙,其始建于大历四年(公元769年),庙址坐北朝南,背倚卧龙山麓,面朝宝珠晴岚,经宋元明清历代修缮,气势雄伟,是汀州著名古建筑之一。

由于历史原因,汀州府城隍庙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庙址被占用为长汀县木器厂厂房。面对残破的古老建筑,1999年12月,长汀县热心文物保护公益事业的有识之士依法组织成立了汀州府城隍庙文物古迹修复协会,协会通过社会捐资和会费收入,投入54万多元,迁出县木器厂,按县文物管理委员会的要求,以修旧如旧的原则,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汀州府城隍庙的修复。省文物古迹建筑专家多次前来考察,并给予高度评价。

汀州府城隍庙的修复,得到了众多有识之士的热心相助,吸引了海内外人士前来观光。在福州某公司工作的赖洪富,捐资10万,用于重建气势恢宏的长20.15米,高6.8米,全部由花岗岩作材料的门楼;台胞叶联登带两个在美国的女儿前来参观,将城隍庙内的全部建筑,一幅幅拍照纪念,并捐资1万元用于维修。经修复使汀州府城隍庙这一具有悠久历史的绚丽文化瑰宝再放光彩,为汀州古城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城隍庙是一座古城的标志性建筑。古代,人们为保护一方安宁,在城池周围筑起城墙,挖了城壕,这一护卫城池的城墙和城壕统称为城隍。有了城隍,战事来临,人们凭借这一高墙深水抵挡敌人,同时官民前往城内寺庙祈求保佑战事取胜,这座寺庙就成了人们供奉的城隍庙。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在保卫城池中起重大作用的王侯将相,在他们在世时或去世后敬奉为城隍爷或城隍神,城隍也就成了民间信仰中守护城池的神祗。随着战事稳定,城隍职责也由守护城池扩大到各个领域,如降雨抗旱、放晴去涝、五谷丰收、生儿育女、发财致富、出门平安等。因城隍爷皆有官职,民众又以伸冤报德令其扬善惩恶,后为道教信奉,将其神化,管阳管阴,总领当地亡魂,与地狱阎君、判官、黑白无常等冥神融合,成为后人神祗信仰和灵魂信仰,列入敬奉祭祀活动。

汀州府城隍庙是福建省历史最为悠久的府城隍庙之一,它规制严整、规模宏大,且保存较完整,是一座价值很高的历史古迹。它始建于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迄今已有1260年历史,经历代修葺、扩大,逐渐形成了一座建制完整、建筑考究的府级城隍庙。从汀州府城隍庙的建筑形式和风格可以考究汀州历代在官场建制、民风、民俗以及建筑、雕刻等方面的变迁和特点,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城隍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城隍信仰和其他神祗一样是人们意象观念的产物,但中华民族自有的忠孝、仁爱、礼义的道德规范仍然体现在各地城隍神生前的高尚德行上,对其具有监督作用和赏罚公正产生崇敬的心理,把他视为道德上的楷模,而且用以告诫人们惩恶扬善的道理。因此,它充分体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有恩必报的朴素思想,使人们在精神上得到某种宽慰和满足,并从中寄托了对神灵生前的哀思之情,也从中寄寓了某些本质的东西,人们在敬仰城隍的同时,还可以观照自身的品质。

城隍出巡是汉族的祭祀风俗,也是城隍文化的重要内容。汀州府城隍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日出巡,二月十六日回宫。正月十六上午府城隍出行,由大爷(又称高爷、白无常)和二爷(又称矮爷、黑无常)为先官,各由一人脚穿草鞋进入爷腹中用肩抬,旁有一人以三、三、七的节奏敲着小锣鸣锣开道。二爷前面紧跑,不时回头接大爷,大爷居后迈八字脚步慢悠悠行进,接着高脚师(高跷)、船灯、台阁、顶马等在锣鼓声中款款而行。顶马、台阁是由四、五岁小孩古装打扮,由大人防护骑马行进,有的扮白蛇、青蛇、许仙等故事人物坐于五光十色的台阁上,由四人抬行,然后是八人抬着府城隍爷,其后跟随行香朝拜,过大街穿小巷巡游。

1999年,长汀县对这历炼千年的历史古迹进行大规模的修缮,并对流长的城隍文化进行研究。其宗旨与北京、上海、福州等地是一致的,即要剔除城隍文化中的糟粕、保留其精华、对古代重贤荐能的良好风尚进行研究,对城隍文化中推崇的报效国家、造福万民、廉政为官、劝恶从善等积极内核进行研究,对历代被尊为城隍的大将名臣进行研究,总结他们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方面的业绩建树,弘扬他们的美德、气节、情操和爱国主义精神,作为今天廉政建设和精神建设的借鉴。同时,历史上城隍崇拜所包含的劝善惩恶等合理的文化内涵尚有积极的意义,这也是城隍文化研究的精华。

3、汀州府学(汀州文庙)

汀州府学(文庙)始创于宋代咸平二年(999年),绍兴三年(1133年)迁于今址。整座文庙气势恢宏,占地面积三千多平方米,规模之大殊不多见。 客家人素有耕读传家、尊孔崇儒的垂世风范,因而有客家人的地方,大都建有孔庙,汀州文庙就是实证。城区卧龙山麓的宋代汀州文庙,历经修葺,已恢复旧貌,成为今日古城的一个文化娱乐中心,承传着客家人的重教传统。

汀州文庙位于长汀县城兆征路20号,建于宋绍兴三年(133年),是汀属八县推崇儒教的重要场所。汀州文庙历史上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除主殿之外还有讲学堂、名宦祠、启圣祠、宗圣祠等等。它的范围包括现在的县政府大院的大部,县人大办公楼全部。文庙许多附属建筑由于历史原因移作他用,目前保留了棂星门、泮池、拱桥、戳门、东庑西庑和大成殿等主要建筑,占地2500多平方米,规模宏大、古朴壮观。尤其是大成殿,更显其独特气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抬梁式木构架,十三檀卷棚式前步廊,柱网布局规整。明间正中为方形藻井,采用出桃三层如意斗拱承托,四角有雕饰垂球。次间为三扇井口天花,绘有龙风、花草;明间大额访砍制月梁形,用材硕大,跨度7.35米,金柱直径均不小于40公分。自明至近年,对文庙都有维修,使主建筑不失当年风韵。汀州文庙的保护也经历了一些挫折,例如1980年拆除了棂星门,建起四层的文化大楼,使文庙的完整性受到破坏,失去了文物的风貌。1995年,县政府根据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要求,还文庙以历史原貌,决定拆除文化大楼,并成立文庙维修理事会,广泛集资重建棂星门,恢复汀州文庙的原有风貌。过去大成殿神上设有大成至圣先师神位,东配、西配分别是复圣颜子、宗圣曾子神位;大殿正上方悬挂一块清朝康熙皇帝御笔巨型牌匾,上书“至圣先师”四个大字;东庑西庑列设十二先哲神牌;东庑西庑供奉七十二先贤神位。

汀州文庙位于长汀县汀州镇兆征路20号,始建于宋绍兴三年(1133年),历经明、清、民国几次修葺。庙坐北朝南,现存泮池、拱桥、大成门、中斋、东西庑、大成殿等,占地面积2550平方米,建筑面积2060平方米。大成殿,重檐歇山顶,面阔3间,进深3间,抬梁式木构架,十三檩前步廊,柱网布局规整,明间正中为方形藻井,采用出挑三层如意斗拱承托,四角有雕饰的垂球。次间为三扇井口天花,彩绘龙凤、花卉。明间额枋为砍制月梁形做法,用材

转自:http://www.guzhenu.com/Article/200610/Article_20061001143624_2057_2.shtml389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