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五一西藏行日记(一)———永远的雍布拉康[转贴] |
[游记]五一西藏行日记(一)———永远的雍布拉康[转贴] |
2007-08-02 tibetdreamer.com |
五一藏行日记(九)-尾声 天使在守侯 5月6日 我躺在吉日旅馆房间的床上,回顾自三年前第一次西藏之行至今的旅行经历,2001年5月或者6月的一天,刚刚学会上网不久的我在搜狐旅游上看到这样一条征同伴的启事:五个北京男士,年龄在30到40之间,计划在7月19日驾车出发去西藏,征年龄在25岁以上,有经济能力的女士2-3人为伴,费用A_A制。 比起那些暧昧的征友启事来说,这个启事十分实际而贴谱,特别是对女伴年龄和经济能力的要求,更让我觉得可靠。从来没有和陌生人一起出去旅行的我竟然鬼使神差地给联系人朱先生打出了电话,因为我一直在等待一个驾车进藏的机会。 一次偶然心动造就了成功的旅行,更为我带来了几位知心朋友,虽然没有再和他们一起旅行过,但这次旅行的同伴后来都成为生活上不可缺少的朋友,这一次大胆的出行,从此改变了我的生活,自此之后,一发不可收拾地以旅行作为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因为这是蛰伏在我心灵深处由来已久的愿望。 三年来,我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着工作和旅行的时间表,争取在有限的生命中尽量多地看到我所想看到的,体验到我想体验的,旅行已经超越了业余爱好,工作仅仅成为了谋生的途径。回顾三年来的游踪: 2001年7月 自驾车从青藏线进藏,游览了拉萨,泽当,日喀则等地。与同伴结成藏獒小分队。 时间是那么有限,而目的地却一个接着一个。但是每个所到之处,都令我印象深刻,每次出游,都力图深入当地人的生活,睁大我的眼睛,去探询新奇美丽的世界。 午后拉萨的阳光是那么灿烂,躺在吉日的小床上是那么的放松和舒适,刚刚回到藏地时的兴奋已经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平和安详的心情,就象这午后令人瘫软的阳光,但是我躺不住了,我要去八廓街,在和JS的斗志斗勇中,捕捉瞬间的虔诚,等待藏獒小分队的部分成员从珠峰归来。 这天早上一起床,就奔了扎基寺,坐落在北郊的财神庙。一下车,所见就如耳闻,庙门口都是卖白酒供品的摊子,花8块钱买了两瓶白酒,2块钱买了两条哈达,1块钱一捆煨桑用的树枝。树枝很多,由卖树枝的帮着拿到香炉边,由自己送上火堆,我比较喜欢香柏煨桑的味儿,曾经有一段时间一回忆起大昭寺门前的煨桑味就心驰神往,恨不得马上回到拉萨去,而我的好友风声TX就受不了那个味儿。卖煨桑枝的阿佳说柏枝是康巴用的,我们藏族喜欢这个,她指着另一种类似高山杜鹃枝的树枝说,我入乡随俗的各要了些,比大昭寺后门的阿妈给的多多了,心想拉萨人把自己和康巴划分得真清楚,就象康巴不是藏族似的。 财神庙有个挺方正的院子,一间正殿和一间偏一点的殿,正殿中外间左边供奉着财神,不是黄财神,是个年老男子的样子,表情相当生动。随大家排队去拜,送上白酒,哈达和供养,执事喇嘛把白酒都倒在一个桶里,每天估计有很多装满混合白酒的桶运出寺庙。殿的内间供奉大量金碧辉煌的佛像,护法像等,不少是双修身,非常漂亮,中间有个师傅在念经,见我举起相机就很高兴地让我照相,我说你留下地址我可以给你寄过来,他用藏语表示不懂,让后面一个年轻些的喇嘛和我说,那个年轻喇嘛正在收供养钱,并给供养人发放相应的哈达和领巾。他可以写一手好汉字,但是非常腼腆,被我照相的是强巴龙多大师,在寺里排在第3,4位,而他本人甚至有点不好意思让我给他照相,照过之后送了我一条红色的领巾,嘱我戴在颈间,我很得意的整天戴着。 财神庙的院子除了两间佛殿以外,周围是两层的僧舍,彩画得很鲜艳漂亮,有点象德格的那个佛学院的院子,干净,清雅,快乐。门口管开光法物的大叔根本是无为而治,一直念经不止,有想请法物的,只管自己挑选,然后举起向他示意,他报个价钱就继续念经,自己把钱放在桌上的纸盒里,然后自己找赎。全过程是自助性的。于是挑了一条马头明王的金刚杵,和几条毛线编的坠子,见到他们用来做钥匙链,里面装了青稞粒粒的。 两间佛殿都有二层,而且是连通的,看到一个北京来的女孩在求签问婚姻,可是解释的喇嘛完全用藏语,有个当地的女孩翻译过来,只言片语中听说说的都是关于工作的事,并没有婚姻,只好又回去问,半晌才出来又有另一番解释,并说此签上吉。依愚见来看,在财神庙求签问婚姻本身即是不明智之举。不过,从二层可以望见布达拉宫,而且有二鹿听经做前景,虽没有大昭寺那么旺的香火,但清净舒展却也是不错的,加之头天晚上下了雪,周围山头都是白色,景色比起夏天来更加清朗。 出得财神庙来,刚好有去小昭寺的小巴,花两块钱兜兜圈子看看拉萨新面貌也是不错。小昭寺其实就在吉日斜对面大药房那条巷子里,不知为什么把路都翻成坑洼的土路,路边都是卖藏族老百姓日常用的东西,这是我特别喜欢的。 小昭寺门朝东,果然没有很多朝拜的人,虽然也有磕长头的,也没有什么广场,周围建筑很近,显的简陋和逼仄。随着稀稀拉拉的人进去,竟还是没有人来要票。大殿也分为两进,外间墙根竟有十来个看上去是台湾人的中年信徒在打坐,神色都很严肃,半闭着眼睛,煞有介事。看惯了藏传佛教僧众教俗合一的态度,见到这样严肃正经的场面竟然觉的很不协调。 跟随信众参拜美丽的佛像,应该是释迦牟尼8岁的等身相还是12岁的,根本记不住,总之拜就是了,可以把头贴在他身体侧面的锦袍上,许愿。这样亲近佛是何等快乐的事,比打坐好多了,我喜欢,左边右边各贴了一次。 从小昭寺赶去西郊的空指取了机票,远远地看看哲蚌寺,真如米堆一般。回去刚好去药王山,在山南边加油站旁有个胡同,一个很慈祥的老爷爷席地在做红泥金漆的擦擦。我凑过去看,就有个40来岁的汉子来当经纪人,让我每个出1块钱,我想给老爷爷拍照,他竟然挡着不让,老爷爷都没有意见,还笑嘻嘻地看着我呢,这让我很不受用,起身想走,其实心里很想照顾老爷爷的生意,一个转经的阿妈拉着我进了胡同,她汉语不错,说里面还有很多买的呢。 这个老阿妈说的没错,进去不远,就有一家卖的,用纸盒子盛着,阿妈用藏语问价钱,人家说3毛钱一个,我买了10个打算回去镶在镜框里,又多买了一个,等会放在山上。阿妈一直看我把东西收拾好才陪着我继续往里走,这里是林廓转经道的一部分,每天有大量信徒川流不息,忽然有几个藏族小伙子跑了出来,这种情景在当地是很少见到的,一般人很少奔跑。阿妈说好象他们是骗子,估计是抢了前面那些人的东西了,果然,前面有一群信徒,一看就不是拉萨人,看着象牧民,没有人躁动,只有一个阿妈追出来,不一会也回来了,哪里追的上小伙子,他们议论着,言语也不激昂,完全没有抢劫发生时的那种紧张气氛。不一会,阿妈说,抢了刚才那个阿妈200块钱,她一边谴责那些坏人,一边告诉我要小心,因为我是一个人来的,她沿途带领我上了药王山。 这个阿妈看来有七十岁了,因为只能从她戴的大口罩上方,看见她满是鱼尾纹的眼睛,她穿着汉装,梳了两条花白的辫子,汉语不错,可能是退休的职员,不是一般信徒。我跟随着她走过药王山那些鲜艳的摩崖石刻,她没有省略任何一项朝拜的内容,每当我停下来拍照掉队时,她都会站在前方等待,默默地摇着经筒,看着我,就象一位守侯的天使。尽管其实我并不需要她的帮助,但是她无言的关怀让我倍感亲切,仿佛她就是我的家人,似乎我们一直都相熟,无须更多客套的言语。 药王山最大的摩崖石刻前有不少人在磕长头,而旁边金字塔形的玛尼堆令人惊艳,象南美玛雅文化的金字塔那样没有尖顶,每隔几层平铺的玛尼石板就有一条雕刻着佛像的装饰带,各种佛像,菩萨,护法,形象生动,刻画精致,鲜艳美丽。 转过所有经筒,就到达了药王山的出口,依然没有人来要门票,阿妈告诉我,每天她都要转林廓,一圈有10公里,今天是10点出发,现在12点,已经基本转了一圈了。“习惯了。”她说,语气很平淡,并不在意我惊讶的表情。 出了胡同,已经转到药王山的北麓,阿妈在此继续向北进发,我们就此别过,她又嘱我要多加小心,就象我们来日方长一般。 沿着熟悉的路再次来到药王山麓那拍摄布达拉宫经典照片的经典位置,阳光有点暗淡,于是席地而坐,静看布达拉宫和山下的人流。在此居然巧遇藏獒小分队成员“偶得佳作”的父亲,拉萨太小了! 整个上午过的如此充实,能留在这里的时间不多了,尽管不那么喜欢拉萨,因为她越来越普通了。下午本打算去色拉寺看看辩经的,却禁不住八廓街的诱惑,和当地的JS周旋了一下午,把一个摊子上老一点的坠子搜罗一空,导致隔壁摊位的阿佳死拉着不让走,非要在她摊子上也买点什么,我知道和他们的周旋我占不了什么便宜,不过是找些别致的,别处没有的玩意儿让自己满足罢了。其实八廓街上的东西多数在内地都能买到,而且价格比在四川藏区普遍高出不少,而且,八廓街上的商人绝对都是JS,价格根本没谱,但规则就是这样,内地满怀浪漫畅想的游客早就处于飞翔的状态,在高原营造的疯狂状态中,买卖双方都很开心。 即便是我这样的,不也心甘情愿让人宰吗。应该说,广场东边的旅游工艺品商场里的东西比那不远的街上还是便宜的,有点象批发市场的样子,多转转会有较大收获,但如果对老一点的东西感兴趣,还是上街上淘吧,跟上潘家园一样,逛摊儿本身就是乐趣。 傍晚的阳光很独特,是高原上特有的光线,让没戴墨镜的我睁不开眼睛,藏獒小分队的两位成员终于回来了,队长还买了回族人卖的狐狸皮,缠在头上做道具,大家高兴异常地合影,在拉萨重逢似乎有着特别值得高兴的理由,毕竟我们是因为西藏才相识的,旧地重游,感怀无限。金色的阳光中我们忘情地笑着,闹着,交换着二次进藏的经历。对我们来说,西藏早已不再神秘,我们只是想去探询还没有去过的那些地方而已。 5月7日 从飞机上俯瞰雪峰,美的让人不忍离去,这才是我爱的风景,和我爱的西藏。 |
转自:http://tibetdreamer.com/bbs/viewthread.php?tid=70432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