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西藏之行之大昭寺、八角街 |
[游记]西藏之行之大昭寺、八角街 |
2007-07-16 sina.com.cn |
大昭寺是我们在西藏拜访的第一座寺庙,相比于布达拉宫我更喜欢这里,不知道在藏民的心中,大昭寺的地位是不是也比布达拉宫高,毕竟他们从千里之外一路磕长头到拉萨目的就是为了到大昭寺拜一拜那座由文成公主带来的释迦牟尼的12岁等身金佛像。 我很喜欢大昭寺的传说,白羊驮土建寺的故事有一种佛样的美,据说拉萨这个名字就是从大昭寺演变而来的。 大昭寺坐落在八角街的中心,宽阔的街道从大昭寺延展开来,就像是太阳周围的光芒。阿威说八角街要转3圈,具体的原因我并不清楚,而转的时候更要从经幡的外围转,藏民都知道这个道理,只有老外才不管不顾地见路就走。八角街是藏民的聚集地,他们在这里生活,做生意,祭拜,祈祷,展示着属于这个古老民族的文化。其实我并不太喜欢这个地方,日渐浓重的商业气息掩盖了酥油茶的醇香味道,各种讨价还价的声音就快淹没了诵经的美妙歌唱,来到这里的大多数人只是为了在合适的时候完成买卖的交易,以便证明自己来过这个叫做西藏的地方,并不是为了呼吸一个民族生活的气息。 第二天逛八角街,我们发现了一个萨迦寺,隐藏在普通的藏民住宅之中。我们两个贸然就闯了进去,却得到了友好而热情的招待,两个年老而慈祥的喇嘛带我们参观了只有两个屋子的萨迦寺,里面供奉着几个我并不熟悉的佛像,不相信却也尊敬,这里面装的是一个民族的信仰。我们不敢多做逗留,双手合十向老喇嘛告别,临走还和喇嘛合了影,双宏更是被喇嘛狠狠拍了头,这个举动也许带着某种佛性的暗示,但是我们两个都不甚了解。 大昭寺的门票70,我们没有想过逃票,后来却发现对票的检查并不是那么严格。大昭寺的颜色非常鲜艳,这是藏传佛教的一大特点吧,颜色的大胆运用让我们的眼睛总是能得到鲜亮的视觉刺激,金色的屋顶,橙红的墙壁,黑白的挂帘,诉说着有关一个信仰的故事。大昭寺不高,只有三层,殿宇也并不多,却在藏传佛教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大部分的原因在于那尊释迦牟尼等身佛像,它寄托着这个民族的信仰,佛像金碧辉煌,接受着来自世界各地游人的瞻仰,不管你相信与否,在这尊佛像面前,大家的表情都会有些异样,是被信仰的力量震撼了吗?不知道,我只知道我非常虔诚地拜了又拜。 大昭寺的门口聚集了很多磕长头的人,有喇嘛也有普通的藏民,小到几岁的孩子,大到七八十岁的老人,既有长相清秀的女孩子,也有看起来时尚入时的小伙子。我看到一个颤颤巍巍的藏族奶奶一次一次下蹲、俯地、身体伸展开,双手向前,五体投地,然后再挣扎地站起来准备做下一次,我的眼泪就不自觉地涌上来,我不能理解这种行为,却深深地敬佩,这是精神上怎样的一种力量在支撑着这样的一族人。我讨厌那些追着磕长头的藏民拍照的旅游者,在我看来,这种行为包含了偷窥的欲望,我更厌恶那些以大昭寺门前磕长头的藏民为背景拍照的游人,他们不是景点,你们没有权利将别人的虔诚当作自己炫耀娱乐的工具。磕长头的藏民也许有以此乞讨的目的,但是我却很尊敬他们,毕竟在你不了解这个民族的时候,你不能妄加评论别人的信仰,我相信这些人心中都有佛的存在,不然他们的表情不会那么坦然和安详。 附:大昭寺简介 大昭寺座落在拉萨市的中心,是西藏佛教徒心目中的金色圣殿,同时也是藏汉团结友好的最有力的印证。 这座著名古寺始建于公元7世纪中叶,是西藏最早的木构建筑,当时是两层船形神庙,后经历代多次增修扩建,形成今天占地25,100平方米的大型建筑群。 传说大昭寺寺址最早是一片湖,松赞干布曾在此湖边向尺尊公主许诺,随戒指所落之处修建佛殿,孰料戒指恰好落入湖内,湖面顿时遍布光网,光网之中显现出一座九级白塔。于是,一场由千只白山羊驮土建寺的浩荡工程开始了。大昭寺共修建了三年有余,因藏语中称“山羊”为“惹”,称“土”为“萨”,为了纪念白山羊功绩,佛殿最初命名“惹萨”,后改称“祖拉康”(经堂),又称“觉康”(佛堂),全称为“惹萨噶喜墀囊祖拉康”意即由山羊驮土建的。“大昭”的的名字据说与始于15世纪的“传昭大法会”有关。 释迦神殿是大昭寺的主体,也是大昭寺的精华所在。殿内主供文成公主从长安携来的释迦牟尼佛像,这是整个藏传佛教信徒们皈依的中心。拉萨之所以叫拉萨(神地),也是源于这尊佛像。年年月月,春夏秋冬,每天前来朝拜和围绕佛像转经的信徒香客络绎不绝。 宗喀巴塑像前的金本巴瓶,为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御赐,瓶高34厘米,通体由莲花瓣纹,如意头纹和缠枝纹等图案组成,另有五彩缎制成的瓶衣。筒内有如意头象牙签5只,专供寻找活佛和呼图克图灵童时所用。二楼南侧法王殿供有藏王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尼泊尔公主、大臣禄东赞等塑像,也是早期的作品。二三楼之间有班丹拉姆护法神殿,这是大昭寺和整个拉萨城的护法女神。 顶层四座巨大的金顶分别建于公元14世纪中叶和17世纪,她们耸立于拉萨古城的中央,如神鸟大鹏展开金翅,在高原特别亮丽的日光下熠熠生辉,使大昭寺这座千年古庙的建筑整体显得格外神奇壮观。大昭寺前的公主柳,相传是当年文成公主亲手种植,相传公主在拉萨种植的柳树不仅仅是这一颗,还有三颗分别种在布达拉宫下、小昭寺前和东城的八朗雪(黑帐篷)附近。公主柳旁的甥舅会盟碑,是公元822年唐蕃会盟时所立。 由正门进入后沿顺时针方向进入一宽阔的露天庭院,这里曾是规模盛大的拉萨祈愿大法会"默朗钦莫"的场所。届时拉萨三大寺的数万僧人云集于此,齐为众生幸福与社会安定而祈祷,同时还举行辩经、驱鬼、迎诸弥勒佛等活动。“默朗钦莫”始于公元1409年,最宗喀巴大师为纪念释迦牟尼以神变之法大败六种外道的功德,召集各寺院、各教派僧众,于藏历正月期间在大昭寺内举行祝福祝愿的法会而建成的。庭院四周的柱廊廊壁与转经回廊廊壁上的壁画,因满绘千佛佛像而被称为千佛廊。整座大昭寺的壁画有4400余平方米。 继续右绕,穿过两边的夜叉殿和龙王殿,数百盏点燃的酥油供灯的后面便是著名的“觉康”佛殿。它既是大昭寺的主体,也是大昭寺的精佛之所在。佛堂呈密闭院落式,楼高四层,中央为大经堂。藏传达室佛教信徒认为拉萨是世界的中心,而宇宙的核心便在于此处。目前这里是大昭寺僧人诵经修法的场所。从大经堂正可遥遥看见造型精美的千手千眼观世音塑像,两侧有两尊装饰华丽的佛像,左为莲花生,右为强巴佛塑像。 大经堂的四周俱为小型佛堂,除位于正中心的释迦牟尼佛堂外,开间均不大但布置简洁。释迦牟尼佛堂是大昭寺的核心,这里是朝圣者最终的向往。此殿供奉的释迦像是文成公主所带的佛像。 沿千佛廊绕“觉康”佛殿转一圈“囊廓”方为圆满。这便是拉萨内、中、外三条转经道中的“内圈”。拉萨主要的转经活动都是以大昭寺的释迦牟尼佛为中心而进行的,除“内圈”外围绕大昭寺则为“中圈”即“八廓”,也就是古老而热闹的商业街——八角街;围绕大昭寺、药王山、布达拉宫、小昭寺为“外圈”,即“林廓”,已绕拉萨城大半。 大昭寺内的各种雕刻风格特殊。在大殿周围的廊殿间、殿门、梁架、廊枋上,都雕刻着各种生动的图案。大殿内还有与敦煌石窟相似的飞天浮雕柱头;在初檐与重檐间有半圆雕的人面狮身伏兽作了承檐,雕梁画栋,绚丽夺目。大昭寺内保存着各类佛像、唐卡、法器、供器等宗教艺术品,其中有一副刺绣“胜乐佛”唐卡,系明永乐皇帝时所赐,为国内所罕见的珍贵文物。此外,寺内还收藏着相传为文成公主带进藏的形式古朴的乐器和羊头壶等文物。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99251c0010009fm24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