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漫天神佛的加德满都河谷 |
[游记]漫天神佛的加德满都河谷 |
2007-07-16 zctrip.com |
漫天神佛的加德满都河谷 D8(2月25日,2007)KTM - Bhaktapur D10(2月27日,2007)KTM –CHITWAN D11(2月28日,2007)CHITWAN D12(3月1日,2007)CHITWAN -KTM - PATAN D14(3月3日,2007)KTM – Shanghai 这次加德满都河谷之行,让我找到了生活的气息,一向自以为只沉醉于自然景观的女人,这一次却开始专注于景色背后的历史和人文。。。 第一部分游记及攻略: http://www.ctrip.com/Community/ItineraryWri/ShowWriting.asp?writing=968929 照片:http://photo.163.com/photos/am_i_blue/121131633/ D8 - 2月25日 斯瓦扬布-自体放光的佛塔,巴克塔普-惝如隔世的古城 早上6点多,在Tibet的床上醒来,摸黑起了床。此时还在停电中,于是点了蜡烛开始梳洗。尼泊尔长期面临供电不足的困境,即使是首都,也是每日都停电。好几次正吃着晚饭,或是正在洗澡,突然之间陷于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之中。因此,所有的旅店客栈都备有蜡烛。头灯和电筒也成了我的随身用品。 7点多,出发去Swoyambhunath(斯瓦扬布纳特寺,又名猴庙 Monkey Temple)。猴庙就在Tibet的西面,慢慢走的话大约20分钟就可以到达。又一次穿行在加德满都清晨的凹凸起伏的小巷中。街上人很少,城市还未彻底醒来。我不喜欢早起,在自己的家乡,平时为了生计被迫每日早起,而到周未,往往要睡到下午才起床。可每次旅行,每天我都能很早醒来,惟恐自己错过旅行时每一个精彩的瞬间。 穿出小巷,走过一坐大桥,不一会就远远就看到了高高耸立的斯瓦扬布塔。等走进时,还看到几只小猴子在电线上荡秋千。好象是在给猴庙做广告。 斯瓦扬布塔位于平地突起一座高于谷地约80米的猴山(山上有不少野生的猴子)顶部,塔高、宽各约20米,以东为正,四壁各绘一对佛眼,表示佛眼看四面众生、佛眼无边。佛眼中间像「?」的符号,是尼文的「1」,具有合谐一体诸法合一之意。佛眼在印度教里是湿婆神的能辩善恶洞察一切的眼睛。 斯瓦扬布纳特一直是佛教徒的一个重要朝圣地,并以加德满都河谷最古老的遗迹而引人注目。相传释迦牟尼曾亲临这里,每年佛祖诞生日时,这里都要举行盛大的法会,届时,数万佛教徒云集在这个面积不大的山包上,经旗密布,人头攒动,商事兴隆,热闹非凡。 在印度教的传说中,有毗湿奴到纳加达哈湖种莲开花的故事。这个故事说,当创造神大梵天的辉煌形象在莲花中间显身发光之后,文殊师利菩萨排干了湖水,纳加达哈湖变成了谷地,人们便开始在这里居住与繁衍生息。后来,高德(现孟加拉)国王普拉昌达·德瓦来到尼泊尔朝拜大梵天和向文殊师利菩萨的弟子求教,他把发光的大梵天像覆盖起来,并在上面修建了一座寺庙。如今的斯瓦扬布大佛塔所在的位置,既是当年毗湿奴的种莲之处,也是普拉昌达·德瓦国王覆盖大梵天像的建庙之处。斯瓦扬布的字面意思就是"自体放光",恰与大梵天像的自体放光相符。 (上图:斯瓦扬布的字面意思就是"自体放光") 我们在斯瓦扬布纳特里看到喇嘛,佛教徒转经,磕头。酥油灯,转经筒,同我在藏区看到的一样。但同样,也看到印度教的参拜仪式。看到信徒用小盘盛着大米、红粉和小黄花辫之类的贡品,把它们摆在神像面前祭献,然后把贡品与泥土搅拌一起,搽一小点点在前额的两眼之间,以示神灵存在的象征。 在尼泊尔,印度教和佛教往往相互混合在一起。在佛教寺庙里有印度教的神,在印度教的寺庙里有佛教。两种宗教如此合谐的共存,是因为佛教和印度教教共同来自于印度呢,还是因为尼泊尔人在宗教信仰上的宽容。 10:30 从斯瓦扬布回到Tibet,Check out。然后打算去加德满都东面的古城Bhaktapar然后再从Bhaktapar坐车去Nagarkot看日落。Nagarkot在Bhaktapar再往东一点,是加德满都谷地一处以壮美雪山日出和秀美日落而著称的度假胜地。素有“喜玛拉山脉观景台”之称。在天气晴朗能见度好的情况下,可从东侧看到珠穆朗玛峰,西侧则是安纳普尔娜群山山脉。 从Tiber走到汽车站大约30分钟,接近中午,街道上人很多,很多街道被挖开来,在忙着施工修路。加德满都的街道弯弯曲曲的象个迷宫,而且看不到英文路牌。问路时尽量找店铺的商人,因为商人大多懂英语,就是不会说,也会找一个会说的告诉你。尼泊尔人很热情也很空闲,在Thamel问路总能找到答案。不过我感觉离Thamel越远,会英语的人也越少。我在广场上按国内的办法找交通警问路,但都是不懂英语的。后来我发现,我按普通话“巴克塔普尔”的发音问去Bhaktapar的车在哪里。当地人当然不懂。 在问路时掌握了Bhaktapar的发音,终于在开往各个地方的local bus的车里找到去Bhaktapar车。因为售票员在大声叫着我刚学会的Bhaktapar! Bhaktapar!跳上local bus,其实就是个很简单十几座的面包车,我们旁边还坐着个英国人和他来历不明的女友。除了我们四个老外,其他都是当地人。Local bus一边开一边拉客,看些当地人上上下下,车开开停停,这一切都让我很兴奋,觉得自己融入了当地人的生活之中。 旁边的英国人象所有的老外一样,手里拿着一本lonely planet,同我们的安排一样,他们打算到了Bhaktapar后,然后转坐local bus去Nagarkot。英国人不算逛Bhaktapar,他说Bhaktapar的门票对他来说不公平。英国人说的门票不公平是指Bhaktapar的门票USD 10,但对于南亚和中国人,只需要RS 50,价格相差十几倍啊。怪不得英国人说不公平。我们也为做为一个中国人在国外享受到特殊待遇而高兴。在买Bhaktapar门票时,要对售票处说要从这里来回Nagarkot。售票员会在票上注上护照号码,Bhaktapar门票有效期就能延长。 巴克塔普尔(Bhaktapur)又称巴德冈(Bhadgaon),位于加德满都以东约18公里处,是尼泊尔三大古都之一。巴克塔普尔是“朝圣之城”的意思,这个城市始建于公元889年,后成为马拉王朝的首都,是尼泊尔中世纪建筑和艺术的发源地。 巴德冈没有加德满都拥挤,街上的人好象更加悠闲一点。好多男人闲坐在古老的木廊上,而他们坐的地方,他们的头上,是已经存在了近600年的精美木雕。当我们沉醉在一座座繁复厚重的檀香木窗雕前,以为是哪个古老的庙宇或是重要建筑时,从窗口探出的苍老的脸和世俗的物品告诉我们,原来只是一户普通人家。那些精雕细琢的木刻爬满了窗框,经过这么多年的风侵雨蚀,依然清晰如初。时间在巴德冈好象停滞了,巴德冈仍是一座呼吸着和600年以前一样空气的老城。 (上图:繁复厚重的檀香木窗雕,原来只是寻常人家) 我们在巴德冈过反反复复,曲曲弯弯的小巷里穿越。古城下起朦朦细雨,丝丝点点的雨的飘在我的脸上。巴德冈的红砖,孔雀窗,紧锁的木雕门在烟雨中更具有古老神秘的情调,和Thamel的佣挤相比,巴德冈的小巷显得更加清静。当我们在细雨中的小巷里毫无方向观的东走西穿时,被突然出现在眼前的杜巴广场(DURBAR SQUARE)震憾了一下。眼里的杜巴广场和那些细长的小巷相比,显得很宽阔,著名的55扇宫和所有的红砖砌成的庙宇钟楼,在雨中仍然光彩夺目的王宫金门一起,静静地矗立在广场上,几百年一直都是这样,只是黑漆檀香雕花的木窗后,再没有了寂寞和期待的眼睛。站在广场上的我,有一种迷失的感觉,不是迷失于方向,而是迷失于时空,怀疑自己是不是被月光宝盒的咒语带到了几百年前。 在加德满都谷地中的加德满都、帕坦和巴克塔普尔三个古城,都曾经是尼泊尔的各个王国的都城,加德满都谷地几乎是整个尼泊尔历史的中心舞台。三个古城各有一个皇家广场,都叫做杜巴广场,“杜巴”的意思就是“皇宫”。巴克塔普的杜巴广场是我见到的第一座杜巴广场。 我们在杜巴广场边上的一家叫Shiva的咖啡馆里坐下,店里的客人寥寥无几,又是停电中,店里点着蜡烛。我们坐在昏暗的咖啡馆里,透过木雕的门一边欣赏雨中的杜巴,一边等着我们的咖啡和午饭。午饭时,几个在博卡拉徒步时遇见过的同胞进来,听到他们的谈话“今天下午就走,这里又旧又破,一点没意思”,让我诧异同一件事物在不同的人心中完全相反的感受,也失去了和他们打招呼的兴致。 吃完午饭匆匆离开,走向紧靠于杜巴广场东南方向的另一广场,陶弥嘿广场(TAUMADHI SQUARE),走过尼亚塔波拉塔(NYATAPOLA TEMPLE)时,心里又被震动了一下,这是尼泊尔最高的寺塔,也是巴克塔普尔的象征。Nyatapola寺塔地台楼梯两侧都立着守护石像,从下层的大力士、大象、狮子,到鹰嘴狮身兽和女神像,每上一层神力都会加大10倍。 今天原来计划是去纳加尔果德(Nagarkot)看日落,然后住一晚上或直接回巴克塔普住。可今天的天气一定不会有日落了,要去纳加尔果德(Nagarkot)只能住在那里并等明天看日出。可是看了巴克塔普尔的两个广场后,心里有了不想走的念头。于是打算先去车站看看再决定。车站在东面,找到去纳加尔果德的local bus。可能是雨天的原故,车上挤满了人,别说座位了,站着的人都挤满了。于是和三个日本女孩一起,等下一部车,大约过了45分钟,又一部local bus 来了,看到当地人先把行李塞进去,然后从车门甚至从窗口钻入。看那三个日本女孩,是先让当地人从窗口帮她们拿行李,然后奋力挤上了车,oh my god,此情此景,让我想起了二个字“春运”。本来就有点不想走的我们,于此就彻底打消了去纳加尔果德(Nagarkot)的念头。 走回陶弥嘿广场(TAUMADHI SQUARE),去别人极力推荐的广场边的Sunny Guest House,房价是RS 500一间双人房。房间布置得很有巴克塔普的风格,雕花木窗和烛台,卡什米尔风格的床单。这一切都让我们很满意,决定住下后,去顶楼的酒巴小坐等他们清理房间。酸酸甜甜的lemon tea下肚后,温暖了被雨淋得寒冷的身体。发现旁边坐着一对重庆来的夫妻,一个尼泊尔男孩坐在他们身边,说是在学校学中文,所以要找中国人谈话锻炼口语。在我们听他们闲聊的时候,那个尼泊尔男孩的注意力转向了显得更加新鲜一点的我们。问那对夫妻,这两个中国女孩为何一直坐着不说话?于是为了让我们说话,他索性转坐到我们这一桌。只是他学了二周的中文,中文又博大精深,哪里是这么容易学的,所以我们还是只能以英语勾通,他也好象忘记自己原来的学习目的,而是对我俩的身世更感兴趣。 在懒散的闲聊时光中,雨消消的停了。我们走出去在陶弥嘿广场上逛,此时刚近黄昏,店铺早早的关了门,一点也不想做晚市的生意。我们被尼亚塔波拉塔古老独特的建筑吸引,顺着石阶走了上去,发现坐在上面能俯瞰整个广场后,就再也不愿意下来了。在黄昏的余光中,我们坐在尼泊尔最高的这座寺塔上,看人力车夫在自己的车棚下打盹,看广场上走过的穿着艳丽纱丽的女子,听风吹过屋檐铃铛的声音,听群鸽起飞时翅膀的声音,听僧侣在尼亚塔波拉塔旁边的拜拉那神庙前的台阶上唱经。我觉得自己就是广场上闲坐的男人们中的一员,而不只是一个游客。黄昏转眼让位给了黑夜,我们在尼亚塔波拉塔上一坐就是6个小时。。。德满都河谷第一天经历之丰富多采,让我从对博卡拉河谷的自然神奇的沉醉中,转入了对由古老的印度教文明所哺育出来的漫天神佛的加德满都河谷的惊艳。 ((上图:巴德岗,如同美丽的背景,让人惊艳)) 注 “尼亚塔波拉”意为“五层”,故亦译“五层塔”。位于古城巴德冈,建于1708年,相传帕廷德拉·玛拉国王曾亲自背运砖石,参加建造。尼亚塔波拉塔建在一方形五层砖砌台基上,它是尼泊尔最高的印度教神庙,供奉着成就吉祥天女希提拉克希米女神。神庙高达30米,要爬上五层平台的上百级阶梯才能到达顶端。有趣的是在每一平台的阶梯旁,都立着一对像是收“买路钱”的威严雕像,并依照力气的大小由上往下排列:希提拉克希米女神、神鹰、狮子、大象、大力士。据说每层雕像的神力比下一层雕像大10倍,而大力士的神力要比凡夫俗子大10倍。瞧那硕大无比的雕像,只要有点理智的人都不应该动与之比试的念头吧!塔庙画栋雕梁,色彩斑斓,神像所刻花饰,绚丽多姿,反映了玛拉王朝后期建筑和雕刻艺术的高超水平。 D9 - 2月26日 巴德岗的白天,加德满都的晚上 一早起来,在陶弥嘿广场和杜巴广场,以及连接两个广场间的小巷中闲逛。今天的天气出奇的好,阳光照射在老巷中,广场上,整个巴德岗都显得生气勃勃。我们看到信徙们在随处可见的神龛前做着早上的祈祷,祈祷的仪式是在神龛前洒一些米和红色黄色的花瓣,然后用红色的粉涂在头顶眉心上。这个叫做TIKA,TIKA在印度教里代表两样最重要的东西:信仰和食物。女孩们的TIKA,多是精致的亮晶晶的小饰物,粘在头顶上和鼻翼上,配上她们乌黑明亮的大眼睛,长长的睫毛,阳光造成的健康的肌肤以及鲜艳的纱丽,非常妩媚。看得我们都心动了,于是在巴德岗的小店里,也买了一些水晶的亮饰,学着当地的女子,粘在头上。被一个当地的小男孩点评为”Nepal Style”。 巴德岗的早晨和昨天下午的幽静相比,充满了生活气息,当地的小贩在广场上卖着菜或其他生活用品,男人女人在尼泊尔特有水井洗漱打水,卖工艺品的小店也纷纷拉开厚重的木门开始营业。我们俩人坐在杜巴广场的一坐庙宇的台阶上,在阳光下懒洋洋的一边吃着早饭,一边看着热闹的巴德岗晨景。食物的香味引来了几条狗狗,用哀求的眼睛看着我。做为家里有三条狗狗主人的我是忍受不了狗狗的这种眼神的,于是丢了一点饼干去喂它,它嗅嗅却不吃,竟然比我家的狗还挑嘴喔。尼泊尔的街上到处是流浪狗,它们靠着垃圾,当地人的施舍为生。尼泊尔人对生命的尊重表现在对待这些弱小的动物身上。大街上,小巷里,庙宇中,各种各样的动物和人一样慵懒,享受灿烂的阳光,享受自由和贫穷。 (巴德岗小巷中广场上闲坐的男人们) 早饭之后,就开始穿梭于巴德岗的工艺品小店之中血拼了。早就听说巴德岗和帕坦这两处的东西要比加德满都便宜。巴德岗的木雕无论从工艺上,品种上还是在价格上都优于加德满都。尤其是孔雀窗的木雕是巴德岗的标志,按工艺的复杂度和木质好坏价格也不同,便宜的大约RS 500,贵的要上千RS,买回家做装饰品很具南亚风情。但是据说尼泊尔的天气比较潮湿,如果来自干燥的地方比如中国北方,木雕买回家是要开裂的,如果是上海或南方就不要紧了。我的同伴,居然买了一张其重无比但极具小资情调的雕花圆木桌,不过据她回家后拍的照片上看,她当时扛那张桌费的苦力还是值得的。 背负着越来越重的行李,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巴德岗。仍旧和当地人一起坐着Local Bus,当地人好奇的又问我们是不是日本人。我们说我们是中国上海的,当地人知道我是中国人后显得高兴。但是他们又问上海是不是首都?我告诉他们北京是首都,上海是最大的城市。这个问题,我被好几个人问过。看来虽然是近邻,可是对中国,尼泊尔人虽然感觉很友好,但是仍然知之甚少。直到现在我才有点明白在尼泊尔为什么被怀疑是日本人了。尼泊尔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国的历史相当悠久,我记得一部由卡麦隆迪亚滋做女主角的电影里,她因为一个男人对她说去过尼泊尔,就爱上了他。相对而言,尼泊尔仍然未在中国成为旅行热点,根据某个统计数字,去年到尼泊尔旅行的中国游客只有三千多人次,亚洲诸多近邻里,对尼泊尔情有独钟,扶贫工作做得最好的是日本人,去年的游客量一百三十多万。 回到加德满都的TIBET,已经是下午时分了,我们在TIBET的露天花圆里享受美味的午餐,之后决定由我先去路上遇见的同胞极力推荐的北京饭店看看。据说这是家新开张的客栈,房价便宜,设施很不错,有些房间还有阳台,说得我们心思也活络了。由我作为先头部队先去勘察一下。从TIBET走到北京饭店大约10分钟左右,走去一看,果然是价廉物美。老板娘是西安人,叫卢姐,为人爽快,让我用人民币1:9换了卢比。另一个好象是负责财务的男子,剃着光头,说话长相都极象葛优,都是爽快人,所以当即就交了RS 400的房钱要下了一间带阳台的房间。 于是回TIBET 接Elaine,告别帅哥Sabin,临行前极想和他合影一样,始终没有勇气说出口。Tibet全体服务员起身和我们告别,热情程度更盛于迎接我们的时候,还送我们每人一根哈达,真是极具Tibet风格啊。不是事先已付了北京饭店饭钱,真不想离开了。我想从TIBET 到北京饭店的那段路,对于身背从博卡拉,巴德岗二地血拚精华的我的同伴ELAINE来说,远比博卡拉的雪地徙步要吃力吧。 到北京饭店休息了一会后就开始打听明天去奇特旺CHITWAN的事情,卢姐介绍了一个旅行社给我们,说是刚有一个女孩跟了这个团,感觉还行。对于奇特旺,我是抱着到此一游的心态,并没有太在意。所以听了一个他们的安排后,就订下了一个三天二晚的旅行套餐,一人65美金,包吃住行一切费用。谈完之后已经是下午5点左右了。 我们从北京饭店走到了杜巴广场,想看看夕阳中的杜巴。那些曲曲弯弯的小巷,仍然如迷宫一样的复杂。不过对于有指南针和地图做武器并且已经习惯尼式英语的我,已经不再有难度了。很顺利的用半小时不到的时间走到杜巴广场。随便找了一个入口买了门票后说要办多次进入的Entry Permit,售票员让我们快去广场中的Site office,办Visitor Pass,让我们快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到6点就下班了。赶在Site office下班之前办了多次出入的通行证(通行证需要一张照片,我把安娜普纳的 entry permit的那张撕下来用了)。 尼泊尔的春天就如孩子的脸,时晴时阴。巴德岗的白天还是阳光明媚,加德满都的黄昏却成了阴天。热闹的加德满都杜巴广场和巴德岗的幽静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仔细看过去,好象占大多数的,并不是游人。尼泊尔男人在广场上闲逛,看看有没有机会给游人做导游赚点钱,小贩们在卖着各式各样的小吃和工艺品,流浪的乞丐和流浪的狗布满了广场的各个角落。神像脚下乱七八糟地堆着小贩们的用品。人们坐在有几百年历史的庙宇下和台阶上吃着当地的小吃。看似杂乱的一切却是井井有条的,尼泊尔人因为信教,几乎没有偷盗事件,无论在狭窄黑暗的小巷还是人多拥挤的场所都是很安全的。甚至有好几次,尼泊人会把我这个粗心大意的人不小心掉在地上的东西捡起来还给我。 我们俩个从加都最古老的独木寺开始走,到Shiva-Parvati寺,楼顶上的窗口开着,一对神仙伴侣:湿婆神和他美丽的妻子帕尔瓦蒂女神从窗口俯瞰广场上的芸芸众生。寺庙的壁柱上雕刻着各式各样的Kama sutra,让人浮想联翩。太后庙在重新修建,四面封住了无进入,这让我有点遗憾,因为听说太后庙的Kama sutra规模更大。在广场上转来转去,一不小心就转到了一座小巧精致的庙宇前,跟据我的指南针和台口当地人推销的明信片,我推断这是Kumari(童女神庙)。果然没错!在越来越暗的光线中,童女神庙显得那么的寂寞,厚重繁复的雕刻,华丽精致的窗口中透出黄色的灯光。让我心里想着那个美丽寂寞的女孩,从小就被选入做为受万众膜拜的神,直到她的身体发育,被别的女孩替代,而那些原为女神的女孩,却注定守着财富,寂寞永生。让我想起张爱玲写下的句子,她的牺牲,是一个美丽的,苍凉的手势。 (上图:即使阳光也透不过童女神Kumari的雕栏画栋) (湿婆神和他美丽的妻子帕尔瓦蒂女神从窗口俯瞰广场上的芸芸众生。) 走了几个庙宇后,天已经全黑了。我们在黑暗的杜巴广场,就是小贩们烧火的光买了好几样当地的小吃和奶茶,(一般是RS 10-20一种,有烧烤和MOMO),和当地人一起坐在古寺庙的台阶上当做晚饭吃。有好多小乞丐围上来乞讨,我把手中吃了一半的点心给了其中一个带着小狗的小男孩,看到他把点心喂了一半给小狗一半自己吃。我想如果我和他一样,当手中所有的财富只有半碗粥,我也会分给我的小狗。我喜欢这些没有因为贫穷而失去善良品质的孩子。即使他们只是乞丐。 回去时,在因停电完全黑暗的小巷中穿梭。如果这是在故乡,我会因为黑暗中可能存在的危险而害怕。可是在加德满都,点着头灯在狭窄黑暗的小巷里上走,路面坑坑洼洼的,遇见完全陌生的人和狗,我却是这样的安然自若,好象上辈子就熟悉了这些小巷,我想我爱上这个国家了。 注: 独木庙(Kasthamandap)是加都最古老的寺,加德满都(Kathmandu)的名字就是由它而来,成了献祭给Gorakhnath神(印度教瑜伽大师)的寺庙。12 世纪时用一棵树的木料建成,樊语名为加斯德满达普,意为美丽的城市,尼泊尔语为加德满都,意为独木庙。后以此为中心造屋筑城,即成城名,这也是尼泊尔首都名称的由来 童女神庙(Temple of Kumari)活女神是一名尚未发育的少女,一踏入青春期,就要再选另一少女来顶替。活女神下午4点会出来。庭院里还有一座微型寺庙,内有“学习女神Saraswati”(梵天之妻)的塑像。 太后庙(Maju Deval): Maju Deval寺有九层台阶,也许是这个城里人们最常光顾的地方了。这座巨大的寺庙有三层顶,顶上都有艳情的雕刻。这座寺始于1690年,由芭克塔普当时的皇太后命人建造。尽管寺中有一座Shiva神的塑像,寺顶却仿造了佛教建筑的宝塔状。在台阶尽头,还有一座小寺,是献给Shiva神的搭档Kam Dev神的。这座小寺是印度风格,有一个高高的玉米状的顶。 Shiva-Parvati寺:杜巴广场北侧,楼下正面一排木雕门,美轮美奂,楼上开一小窗,窗口是湿婆与他妻子的塑像,个头与真人相仿。 D10 - 2月27日 奇特旺的悠闲时光 约好6点30分在大堂,旅行杜派人过来带我们去开往奇特旺的旅行大巴。果然我们一下楼就看到有人来等我们了。时间还早,想喝一点热水再出发,北京饭店的值班小伙计刚起床,听到我们要热水,二话不说就去了厨房,过了好一会才端了一壶开水过来。老板娘卢姐也刚起床,责备小伙计不多穿点衣服就去厨房,刚才烧水时冷得直打哆嗦。原来加德满都的早晚还是挺凉的,小伙计听我们要喝热水只穿着单衣就去烧水了。虽是小事,也让人感动。未出发前也曾在网上看到有人写尼泊尔也有人是不淳朴的,不讲信用的,不守时的,但是我从未遇见那样的尼泊尔人,又一次证明,道听途说的信息绝大多数是不可靠的。要自己去看去感觉。 大巴准时出发,上午的路线其实和我们去博卡拉是一路的。又看到了山峦起伏秀丽景色,让这几天一直被历史古迹狂轰乱炸的我又开始怀念博卡拉与世隔绝的徙步生活。车开到快中午的时候,又是堵车不能开了,还好,这次只堵了一个小时,我们到达奇特旺已经是当地时间下午14:30分。我们的导游,一个名叫 Yam Nath的中年男子已经在车站等我们了,Yam看上去很斯文,说话声音很轻很慢,后来听他说原来是喉咙不舒服,而且心脏又不好。 度假村的车后面是敞蓬的,我们兴奋的要求坐在后面,这样看上去有丛林越野的感觉,可惜没感觉多久就到Advantage Resort。Advantage Resort是一桩很别致的小别墅,有二三片大大花园和草坪,几只白色的鹅摇摇摆摆地走来走去,最可喜的是Advantage刚送走一个旅行团,现在诺大的别墅只有我们两个客人。虽然我一向崇尚人人平等,可是在尼泊尔的短短几天有点被尼泊尔的服务业给宠坏了点,因此我产生了错觉,觉得我们俩个象两个贵妇,被殷勤周到,细心体贴的尼泊尔仆人服侍着,这个山村别墅是我们的庄园,还梦想着心爱的小狗在草坪上开心地玩耍,突然被一阵香味拉回现实,原来是咖啡和中饭来了,这才记起已经是饥肠咕咕了,中饭非常丰盛美味,侍者给我的量足够两个我吃。于是饱餐了一顿。 (上图:我们在奇特旺的住处,整个Resort中,只有我们两个客人) 休息了一会,下午的节日是去由Yam带我们去附近的村庄walk,然后再走到National Part Visitor Center 去看Rapati河的日落。Yam 不紧不慢的带着我们走,Advantage旁边的村庄是塔鲁族(Tharu Village)古村落, 塔鲁族的房子都是茅屋,门上有一些彩色的图形。Yam不时地指给我们看塔鲁族的渔具和一些农具,这个我们倒并不感觉新鲜,吸引我们的是塔鲁族的女孩,棕色的肤色,艳丽的花裙,有一种自然的美丽。听Yam说,这里的女孩要嫁两次,一次是非正式的,一次是正式的,在非正式和正式之间,如果喜欢上了别人是可以离婚的,但正式结婚后就不行了。印度教重男轻女,尼泊尔人其实很保守,并不如雕刻里的那么热情奔放。 这样慢慢的走,听Yam轻轻的说,不一会就到了Rapati River,Rapati是一条缓缓流动的河,河的对面就是茂密的从林,河面上漂动着绿花一样的水草,随着水流飘向未知的远方。看到几个女孩在水中嬉戏,夕阳温柔的洒在她们湿漉漉的头发上,曲线优美的身体上,有一种无法言喻的性感。 我们要了一杯咖啡,在湖边的躺椅上坐下,旁边几个欧洲人还在摆弄着望远镜窥探对面的丛林。而我只想静静地坐着,听YAM在轻轻的哼唱那首著名的尼泊尔情歌RESHAM FIRIRI,那首快乐的歌此时在日落时听带着惜别,一叶扁舟在时急时缓的河流中轻轻划过,越过夕阳的倒影将河面裁剪得波光鳞鳞。。。眼前的时刻,真让人陶醉。 (上图:在Rapati河中嬉戏的女孩) (上图:Rapati河的日落) 注: 奇特旺(Chitwan) 世界自然遗产,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奇特旺的含义是“密林心脏”。古代,从巴基斯坦的印度河至缅甸边境一度是壮阔的原始森林,如今仅存最后几片珍贵林带,其中最闻名遐尔的就是奇特旺。她是印度和尼泊尔之间丘陵地带中为数不多的未被破坏的自然区域,更是世界上罕见的亚洲独角犀牛的栖息地和孟加拉虎的最后栖息地。 D11 - 2月28日 大象背上入丛林,鳄鱼嘴边坐木舟,森林探险遇犀牛 昨天YAM告诉我们今天的安排,今天可谓节目丰富喔。先是骑大象进入从林,接着是观鸟,坐独木舟泛舟Rapati河,然后是去大象饲养中心参观。晚上还要看当地人的Culture Show。Package的好处就是这样省心省力。 刚走去房间,我们的尼泊尔“侍者“就告诉我们,大象已经在门外等我们了。一眼看过去,果然,除了大象和她的主人外还有一个男孩在等我们。那个男孩从台湾来的,因为一个大象一般坐四个人,他只有一人,所以和我们拼大象了。 (上图:拼大象) 大象的背上有一张方椅,我们一人坐方椅一角,赶大象的主人坐在大象头上控制着方向。骑大象没有我想象的那样舒服,我们随着大象一步一摇地慢慢进入丛林。大象的主人一边趋赶着大象一向还要向我们指出时不时在丛林里冒出的动物,可惜都是一些小鹿,猴子小鸟之类温顺的动物,没有看见传说中的犀牛和老虎。可能是我们来得太早了,这些猛兽还在睡懒觉吧。从大象背上看丛林一开始还很新鲜,我们时时会拔开档在眼前的树枝,可是时间一长,加上大象用相同频率摇摆着,让容易被各种环境催眠的我有昏昏欲睡的感觉,我的太阳眼镜也掉到了地上。只听大象主人几声吆呵下,大象竟然用它粗大的鼻子卷起我小小的太阳眼镜,还递到了我手上。我们几个不禁拍手称赞聪明的大象的即兴表演!到了终点站还买了一串香蕉犒劳大象,大象用毛绒绒湿漉漉的鼻子毫不客气地从我手上拿香蕉吃,没想到这么庞大和有力的动物竟然这样的聪明温柔。 回到Advantage Resort,有二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再进行下一个节目,我们决定利用这些时间自己到Resort旁边的塔鲁族村落。天气好得出奇,奇旺邻近印度,气候炎热,即使在最冷的一月,中午还可以穿短袖。大人都去地里干活了,只剩下只有几个小孩在玩耍。小孩当中最大的一个看上去十几岁的样子,一直在看着我们拍照,忍不住给他也拍了一张。男孩告诉我们他叫SAM,今年已经18岁了。SAM还告诉我们因为罢工,所以学校停课了,并说要带我们去他的学校看看。于是我们跟着SAM穿过农田,来到一所两层楼的建筑前,和中国西部的学校很象,这所学校有着简单的教室和桌椅,小小的操场上有块长方形的石桌,桌上拉了一张破旧的网,放了两只鞋底板,这个就是乒乓台了。学校因为罢工停课而显得空荡荡的,不过我们还是遇见了SAM的英语老师和五六个学生。英语老师还热情地邀请我们到课堂讲课,被我们不好意思的拒绝了,实在不想误人子弟啊。 (上图:请我们去讲课的学校) 走出学校,回到SAM的村庄,看到一个美丽的女孩坐在门口晒太阳。SAM说这是他的妹妹,我说他妹妹好漂亮,他回答我说没有你漂亮。呵呵,尼泊尔男人真是无论老少都这么会赞美和讨好女人。好多中国女孩在尼泊尔旅行时会听到“you are so beautiful”的赞美,可能是异国情调导致的吧,我看尼泊尔年轻的男人好多也是很帅的。只可惜和喜马拉雅山另一边的藏族人相比,尼泊尔人并不高大。 (上图:塔鲁女孩,纵然衣着朴素,但有一种自然的美丽) SAM告诉我们他们这里经常因为罢工而停课,使他不能上学。他的理想是当一名guide,所以想去学日文和韩文,然后看了我们一眼,说还想学中文。我想最后一句是说给我们听的吧,相比之下,日韩两国来这里旅游的人更多,因此学日文韩文更加实用些。坐在阳光下闲聊,时间不经意地就流走了,我们要回Advantage Resort吃午饭并进行下一个节目。告别时,SAM对我们说,如果明天罢工你们不能回加德满都的话,那再来村里找我玩好吗,如果你们能待到周未,这里还有个盛大的节日叫Festival of color会很好玩的。色彩节,三天后果然经历了,此乃后话。Sam 还把自己的EMAIL地址抄给我们,ID 是 SAM Love HIP POP。希望这个有理想的男孩的所有梦想和理想都能实现,长大后能成为一个有为青年。 告别塔鲁少年SAM后,回Resort吃完中饭。Yam手里拿一本厚厚的书,书名是“Birds in Nepal”。Yam说,他学了二十年的鸟,尼泊尔向来以鸟类多样性丰富而闻名,不同的鸟类在不同的季节会有不同颜色。Yam可以向我们指出或停在高高的树上和田原里,或是飞翔着的各种鸟,它的名字,并翻开书找到所遇见的鸟的介绍。说实话,对鸟类这种微小温顺的动物,我并不兴趣,但我开始敬佩起YAM来,在我面前,YAM慢慢地从一个导游变成了一个鸟类学家。用二十年去学鸟,对我来说简直不可思议。20年,远远超过了我读书的时间,而YAM用20年学会了怎样去辨别鸟。我却会用20年去学什么? 走到河岸,坐上独木舟开始在Rapati 河上漂流。独木舟其实和我在泸沽湖坐过的猪槽船一样,就是用一根大树当中挖空当作船。Rapati 河风平浪静的,在上面漂流很安全,河边有很多鳄鱼,张大嘴躺在河岸边晒太阳。鳄鱼是凶狠的动物,可是在白天却一点也可怕,他们在晚上捕食,中午晒太阳补充热量。 (上图:鳄鱼晒太阳) 上岸之后,Advantage resort的车已经在岸上等我们了,坐上了车回resort小憩一下马上要进行白天最后一个项目,去大象饲养中心。大象饲养中心又叫大象学校,尼泊尔人不仅在这里养育大象,还教会小象们各种将来需要掌握的工作。经过早上和大象的亲密接触,我已经喜欢上了这个庞大有力但又温顺的动物。饲养中心的大象和小象和动物园一样,用铁链锁着腿,但是有几只小象却是自由的,看到我们过来,就开心的跑过来,门口可以买象喜欢吃的饼干,估计很多游人会买给小象吃,所以小象看到游人就知道有食物了。YAM拿起一根干草,在小象的耳朵抓挠了几下,告诉我们这样小象会很happy。在家我也经常给我家狗狗挠这个部位,所有的小动物都是贪玩贪吃容易满足的。 Yam问我们对旅行的安排是否满意,我说很满意,只是可惜没看到犀牛。我原来不知道犀牛的英文怎么说,早上骑象入丛林回来后,Advantage resort的服务员问我们有没有见过rhino,根据排除法,就猜这个陌生的发音是犀牛,果然猜中了,让我也多学了一个单词。所以当Yam问我们上面的问题时,我就说可惜没见rhino,没想到YAM一听就当真了。 在我们和小象嬉戏之后,正准备回家,YAM说大象饲养中心后面的一块地方是犀牛经常出没,问我们有没有兴趣找犀牛。无知者无畏,我们说愿意。我们跟着YAM跨过了大象饲养中心的栏杆进入丛林。YAM一边走一边向我们介绍犀牛这种动物,随着对犀牛的了解的深入,我有点害怕了。原来以为犀牛不是肉食动物,就认为可能性情和大象差不多,但YAM说他有二个朋友都被犀牛KILL了,还有经常有游客被犀牛袭击的事情发生。凭借我看动物世界的知识,知道那些领地域很强的野兽要比凶猛的肉食动物危险,因为后者只有在饥饿时才会伤人,而前者虽然不吃人,但随时都会杀人。奇特旺虽然名字是National Park,其实是个自然保护区,保护区里的野兽都是自已捕食的,因此依然保留着野性。 我们越深入丛林,周围的环境越来越显得原始而荒莽。密密的野草有一人多高,我们要拔开野草才能前进,地上有一些动物的骨骸,周围是有点让人恐怖的安静。我们被从身边穿过的几只野猪惊吓,还被从草丛中突然飞起的一只孔雀吓了一跳。YAM让穿着白衣服的ELAINE走在我后面,说犀牛看到白色会被激怒,我可是穿着红衣服啊,难道犀牛不是牛吗?我们轻手轻脚的跟着YAM向前走,YAM不时地从地上捡起动物的粪便闻一下,判断是什么动物,离开了多久,甚至能分清公母。在我眼中,YAM又从一个单科的鸟类学家变成了全能的动物学家,走在经验非常的YAM后面是现在唯一让我觉得安全的事情。YAM说他曾经二次被孟加拉虎追赶,但都被他成功逃走了。 突然YAM不走了,神秘而兴奋的指着前方压低声音说“look, look, rhino!”并让ELAINE尽量躲好不要露出白色的衣服。在我们前面大约300米处,一只独角犀牛躺着休息。我们和犀牛之间没有任何障碍物,如果独角犀牛来袭击我们,不消二三分钟就能跑到我们面前。YAM让我们快点拍照,别用闪光灯,然后让我们别动,自已竟然把鞋脱了,拿了我的相机再走进200米去拍犀牛。 (上图:独角犀牛,离我只有300米远,当中之没一点障碍) 这下可没什么遗憾了,心满意足的完成了我们的丛林探险,还终于找到了珍贵的独角犀牛。我们回Advantage resort时,还隔着河看到一头独角犀牛在河边喝水,这次虽然看得更清楚,但是因为有河作为障碍,远没有第一次来得惊险刺激。 回Advantage resort吃好晚饭,还要去看当地人的民俗表演。在一个小小的舞台上,塔鲁族的老人击着鼓,年轻的男人则用竹棍有节奏地敲打起舞。在当地的一对男孩女孩表演有印度风格的舞蹈时突然停电了。游客观众倒是早已习惯了这种突然停电的现象,只是舞得正欢的女孩发出一声惊叫,然后就听到底下观众的笑声。最后一个节目,我们也被邀请到了台上,大家一起开心地跳起了尼式迪斯科。 没想到当天夜里竟然病倒了。。。。 D12 – 3月1日Patan Patient 帕坦病人 到Advantage resort大吃油腻以及暴饮暴食的后果是,我在奇特旺的最后一个晚上得了严重的腹泻,因为所有的药都寄存在加德满都的北京饭店,只能任由病魔肆虐了一个晚上,早上也不敢再吃东西。 回KTM的车是9点30分开的,一路上又饿又累的我在车上一直睡到了加德满都。受巴克塔普的影响,我们两人对帕坦也充满了期望,在奇特旺就打算一到加德满都后,就转去帕坦住一个晚上。车到加德满都,因为在车上睡了五六个小时,再加上没进食,对身体过于自信的我就认为病已经好了。也没回北京饭店拿药直接在车站打的去帕坦。 的士到了帕坦城门口停下,我下车没走几步就觉得不行了,加上阴沉的天气突然变得很冷,狭窄的街道上又被不知从哪里掉下来的冷水泼了一身(开始还以为是楼上的人的泼下的脏水,二天后才知道这是泼水节的前奏)。打算先找住处住下再说,帕坦住的地方很少,而且感觉没有加德满都以及巴克塔普多。比较了两家后,我们在Mahabuddha Guest House住下,房子很简陋,但我已经没有力气再找其实住处了,将就一个晚上吧。一到房间就倒下了。 (上图:帕坦的黑天寺,古建筑代表之一) 帕坦: 帕坦与加德满都一水之隔,坐落在圣河-巴格马蒂河南岸,加德满都以南5公里处。古代时,帕坦这片土地上孕育出了很多杰出的手工艺人,特别是建筑业和金属工匠,以铜器,制造,石雕,木刻闻名。据说,加德满都的古建筑大多出自古代帕坦工匠之手。又称“艺术之城”。 D13 – 3月2日博达哈大佛塔-洞悉世事的佛眼;帕斯帕提那寺-生与死的决别 一觉醒来感觉好很多,自己认为是一个比较坚强的人,生了病不到最后关头不喜欢吃药,希望身体自身能够释放抗病的能量,而不是依靠药物。 还是不敢吃东西,但是已经有饥饿的感觉了。一天没有进食的我软绵绵地走在帕坦的小巷中,游荡在帕坦的杜巴广场上。因为已经有了巴克塔普尔的最初印象,似乎帕坦并不能象巴克塔普尔那样给我带来惊喜和震憾。对于帕坦,我的感觉就象一个大病初愈的人一样,在疲惫中有些许淡淡的喜悦。 (上图:神庙前献给神的花) (上图:水井,是尼泊尔人生活的场所) 帕坦的工艺品多为佛像铜器,工艺精湛,光彩夺目。可是对于我来说,铜器太重太冷,我更倾向于木质或骨质的工艺品,至少里面有过生命的痕迹。 逛了一会儿就坐Local Bus回加德满都的北京饭店了。洗了一个澡,喝了热茶,仍然不敢吃太油腻的东西,只吃了当地的饼干当点心,但是精神好了很多。 于是出发,想用最后停留在加德满都的今天去拜访两个宗教胜地博大哈大佛塔BOUDHA Temple和帕斯帕提那寺PashupatiNath Temple。 从加德满都去BOUDHA Temple 的Taxi车费是RS 150,门票RS 100。由于坐落在中国西藏与尼泊尔通商的要道上,博大哈佛塔一带成为尼泊尔藏传佛教的重要圣地,来此膜拜的多为尼泊尔、西藏和不丹等地的藏传佛教信徒。博大哈大佛塔(Boudhanath)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覆钵体半圆型佛塔,属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博大哈佛塔四面有着与斯瓦扬布塔一样的佛眼。我站在白色的佛塔上,看到下面芸芸众生在顶礼膜拜,而洞察一切的佛眼只是若有所思地凝视着远方,仿佛在思索着更加深奥的问题,超脱于众生的喜怒哀乐之外,却一切尽在他的视线范围之内。 我象众人一眼,顺时针绕塔一圈,表达对佛主的敬意,也为远方祝福。绕完一圈之后,太阳突然破云而出,将博大哈佛塔照得金光闪闪,终于又见了久违的晴天,而我的体内的病菌也象被阳光趋走的阴天一样,无影无踪了。 (上图:天空突然放晴,博大哈佛塔上的洞悉世俗的佛眼仿佛若有所思) 转完博大哈佛塔,又打了一部的士到印度教的帕斯帕提那寺(TAXI:RS 50;门票RS 250)。 帕斯帕提那寺,是著名的印度教圣地,亦名大自在天寺,是湿婆神的寺庙。坐落在首都加德满都市中心以东约4公里。在尼泊尔素有“国神”之称,被视为尼泊尔王国的卫护者。寺背靠青山,面朝被视为圣河的巴格马蒂河。主殿只允许印度教徒进入。巴格马蒂河 又称“圣河”。尼泊尔加德满都谷地的重要河流。源于谷地北部的肖普里山,向南出西瓦利克山入下游平原,又接纳了北部低山地区两侧的许多小支流,最后汇入印度恒河。 (上图:帕斯帕提那寺,生者与死者的决别) 走进帕斯帕提那寺,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神秘的味道,向前走不到100米,就看到了圣河巴格马蒂。此时因为是干季,这条最终流向恒河、每年的雨季都会泛滥的圣河,水平线远远低于河岸,形得很干涸。我们隔着河看到了几座火葬台,二座已经冒着黑色的浓烟,一座刚搭起木架,死者全身裹着黄布,笔直的躺着。死者的亲戚在经过各种仪式和死者做最后的告别,随后将把死者火葬,骨灰洒入圣河巴格马蒂,并随着巴格马蒂流入恒河,于是死者的灵魂脱离躯体而升华并且与大梵合一。能在帕斯帕提那寺的圣河巴格马蒂被火化,是每个印度教信陡最大也是最后的愿望。 我们接着向前,走上了一个小山坡,山坡有很大的一片塔林,在夕阳下显得很肃穆和庄严。至此,加德满都河谷拥有7处世界文化遗产,“加德满都杜巴广场”、“巴德岗杜巴广场”、“帕坦杜巴广场”、“博大哈佛塔”、“斯瓦扬布拉特寺”、“昌古纳拉扬神庙”、“帕斯帕提纳神庙”。除了“昌古纳拉扬神庙”以外,其他6处都去过了。最后的一座,昌古纳拉扬神庙,就留待下次去拜访吧。 从帕斯帕提那寺打的RS 150回到热闹的泰米尔区,从商贩那里得知明天是Holi,俗称色彩节,所有的店铺都要关门庆祝后,我们就开始最后的疯狂采购了。这一次购物在Thamel区待的时间比较长,仔细一看看到了商铺门牌上对于THAMEL的解释。 T- To 果然道出了Thamel的的魅力所在。Thamel的商人很会做生意,与其讨价还价对我们来说是一场斗智游戏。女人还价的天赋在这里能到了如鱼得水淋漓尽致的发挥。我们在还价过程中逐渐摸索出了规则。比起十几天前在博卡拉的我们,水平好象一下子从小学升到了大学。总结出的规则就是不要按网上说的什么按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的价来还,而是按自己愿意出的价格来还,当然这个价格要远远低于出价。不要认为你喜欢的东西只有在这家可以买到,在不断的讨价过程中也就摸索出了物品的价格,最后以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数字成交。让我觉得舒服的是,无论买或不买,尼泊尔的商贩总是那么彬彬有礼,殷勤恭敬。 D14 - 3月3日 Festival of colors 色彩狂欢 今天是我们在尼泊尔的最后一天。一早起来,北京饭店的卢姐就好心的提醒我们,今天千万不能上街, 上街也得穿上旧衣服。因为今天是尼泊尔盛大节日 Holi,也叫色彩节。这一天所有的商店全部关门,所有的人都出来狂欢,狂欢的内容就是互相泼水,而且是有颜色的水,然后脸上涂抹各种颜色的粉,作为祝福。 对于色彩节,我在奇特旺时就听塔鲁少年SAM说过,二天前在帕坦的小巷上亲身经历水袋的袭击。并没有多因为卢姐的提醒而却步,反而受骨子里好奇心的激发,叫了一部三轮就出发去Durbar广场了。三轮在Thamel的小巷中穿梭,顶部的雨棚挡住了来自屋顶上的袭击。可是好景不长,在三轮拐过几个街道后,一群小男孩突然个个手拿红色水袋出现在三轮车前。我叫同伴小心,自己拿背包挡在面前。红色的水袋狠狠的砸在背包上,裤子上。我还好,穿的都是冲峰衣裤,背包被染了些红色,却一点也没关系。但同伴听到我说小心,只是闭上眼睛,结果被淋染得满身都是红色,开始觉得狼狈不堪,回过神来居然觉得牛仔裤染上红色还蛮酷的。 初次被偷袭后让我们进退两难,再沿Thamel的小巷回去仍然可能被水袋袭击,反正也快到Durbar广场了,于是决定索性豁出去到Durbar广场再说。广场因为宽阔,反而比Thamel区好很多,可能这里警察也多,男孩子们不太敢在这里用水袋扔游客。 杜巴广场象往常一样热闹,很多尼泊尔女人穿上的艳丽的纱丽,成了杜巴广场最耀眼的风景。哈努曼宫门口的猴神哈努曼雕像前,有很多身着传统纱丽的女人在祈祷。我们就在哈努曼宫门口的斜对面的宫殿台阶上坐下晒太阳,看着不远处的祈祷仪式,一直待到中午时分。 (上图:杜巴广场上的苦行僧,以乞讨为生,希望在经历苦难之后,能够获得灵魂的安息) 叫车回北京饭店吃午饭,没想到饭店的尼泊尔老板带着全家兴致高昂过边走边跳的进来要给我们涂上红粉作为祝福。对色彩节的感觉,我由最初的好奇变成害怕,而现在又转变成了期待,只是想想今晚就要回国,脸上涂了红色估计要把同胞们吓个半死,所以只能婉言谢绝了,可爱的尼泊尔老板也没有坚持,又去其他朋友那里表达祝福了。 吃完饭,越来越被色彩节的气氛感染的我决定再出去冒一下险,于是单身一人拿起相机出发了。门口就遇到了站在楼顶端着水盆对着行人乱洒的男孩,在原地站了一会儿,和他们打了几声招呼,再走过时奇迹般的他们竟然没有再用水再泼我!这样胆子越来越大起来,敢对着迎面走来的男孩们拍照了,在他们举起水袋准备扔向我时,马上逃开并对他们说“NO”,果然他们也就没有扔,反而友好的问我要不要坐他的摩托一起去玩。几个欧洲游客路过,脸上身上象开了颜料铺一下的五彩十色,但是好象很开心的样子。 (上图:HOLI,又称色彩节,这天人们在脸上涂上色彩,互相泼水祝福) 直到小巷中的泼水少年渐渐散开,我才回到饭店。听老板说饭店有个屋顶不错,于是就在顶楼上消磨了余下的时光。午后的阳光暖阳阳的,四周很安静,远远传来的嬉笑声反而增加了安静的感觉,让我想起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的屋顶上的光景。拿出一本带了十四天却一页都没看的小说:安妮宝贝的“莲花”,在阳光下看起书来,这次选择读这本书倍伴我这次的旅行,是因为它以西藏为背景,里面写到了我最为向往的墨脱,还因为,加都满都关于莲花的传说。 于是在加都满都阳光下,泰米尔区的一个屋顶上,一个女人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了。一直看书看到太阳落山时,被一只偶而飞过的鸽子惊醒。在尼泊尔剩下的时间只有几小时了,想想马上就要离开加德满都,十四天的种种经历象一部电影蒙太奇一般浮现在脑海,想起博卡拉的雪山,费娃湖的宁静,想起行走的日子里简单却美好的生活,想起加德满都三座老城的巷和窗,想起此行的快乐和发现,偶遇和别离,想起善良快乐的尼泊尔人,想起他们的苦难和信仰,想起几天前在博加拉许下的诺言。是的,尼泊尔,明年,我一定还会再回来。 后记 这次如果要说有遗憾的话,就是回来后,同伴因为操作故障,丢失了很多珍贵的照片。没有留下质量好一点的照片,因此我想多用一点文字表达我对尼泊尔的感受。整整一个多月,用晚上和周未的时间写游记,写得很慢。原本以为会忘记的情节,却随着写游记的过程中一一再次浮现,我甚至可以记得当时的所有细节,这样导致了我写得象一本流水帐,从早上的事写到中午再写到晚上。没有提取精华和浓缩,我不知道美好的一天哪个时刻最美好,快乐的时光哪段时间最快乐。在游记进行过程中,好象又把旅途重复了一次,我的快乐也得到了延伸。美丽的时光是会逝去的,但对它们的记忆已经融进我的身体,难怕有一天老去,这种记忆也会一直留下。用长长文字记录下来的记忆,要全部看完它并不容易,希望你同我一样,无论是正准备出发,还是早已远离那片土地,不要让记忆随风飘走,慢慢地,慢慢地,不再记得。 Nepal= Never End Peace And Love 第二部分攻略 一、奇特旺,巴克塔普尔,帕坦住宿: 奇特旺: Chitwan Adventure Resort Email: chitwanresort@wlink.com.np Website:www.chitwanresort.com 巴克塔普尔,双人间RS 500/晚,非常不错,值得推荐 Sunny Guest House (Near Nyatapola temple) Address: Taumadhi Square-11, Bhaktapur, Nepal Tel: 66166094,6616694,6612004 Email:sunnyres@hotmail.com 帕坦,双人间RS 400/晚,房间很简陋,个人觉得没有必要在帕坦住,因为住的地方少,条件没有加德满都好。帕坦离加都很近,晚上可回加都住。 Mahabuddha Guest House Email: nfosterm@wlink.com.np Tel: 5540575 Mp:9841237358 二、奇特旺的三天二夜的旅行 旅行社:Unique Path Trekking & Expendition Ltd |
转自:http://www.zctrip.com/foreign/2007418/20070418222131.html32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