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游记:虔诚参拜大昭寺 |
[游记]游记:虔诚参拜大昭寺 |
2008-06-27 sina.com.cn |
大昭寺面西的正门及广场 来到大昭寺,特别引人注目的不是它的建筑,而是那些从四面八方不远千里跋山涉水前来参拜的信徒们。他们那祈求平安的虔诚目光和五体投地的顶礼膜拜,实在是令人为之感动。 距今已有1350年历史的大昭寺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的建筑,它开创了平川式的寺庙布局模式,占地25100余平方米。寺内四周的柱廊与转经回廊壁上的精美壁画,因满绘千佛像而被称为千佛廊,整座大昭寺的壁画多达4400余平方米。“大昭”的名字据说与始于15世纪的“传昭大法会”有关。 大昭寺不仅仅是一座供奉众多佛像、圣物以使信徒们膜拜的殿堂,它还是佛教中关于宇宙的理想模式——坛城(曼陀罗)这一密宗义理立体而真实的再现。在大昭寺正门入口处前面,有三根石柱,一根石柱上用汉藏两种文字刻着公元823年签订的唐蕃会盟书。 由正门进入后沿顺时针方向进入一方宽阔的露天庭院,这里曾是规模盛大的拉萨祈愿大法会“默朗钦莫”的场所。始于公元1409年的“默朗钦莫”,是宗喀巴大师为纪念释迦牟尼以神变之法大败六种外道的功德,召集各寺院、各教派僧众,于藏历正月期间在大昭寺内举行祈福祝愿的法会而创立。 著名的“觉康”佛殿是大昭寺的主体,佛堂呈密闭院落式,楼高四层,中央为大经堂。藏传佛教信徒认为拉萨是世界的中心,而宇宙的核心便在于此处,这里是大昭寺僧人诵经修法的场所。从大经堂正可遥遥看见造型精美的千手千眼观世音塑像,两侧有两尊装饰华丽的佛像,左为莲花生,右为强巴佛塑像。 大经堂的四周为小型佛堂,除位于正中心的释迦牟尼佛堂外,开间均不大但布置简洁。释迦牟尼佛堂是大昭寺的核心,这里是朝圣者最终的向往。据说所供奉的释迦像是文成公主从长安所带来的。 沿千佛廊绕“觉康”佛殿转一圈“囊廓”方为圆满。这便是拉萨内、中、外三条转经道中的“内圈”。拉萨主要的转经活动都是以大昭寺的释迦牟尼佛为中心而进行的,除“内圈”外围绕大昭寺则为“中圈”即“八廓”,也就是古老而热闹的商业街——八角街;围绕大昭寺、药王山、布达拉宫、小昭寺为“外圈”,即“林廓”,已绕拉萨城大半。 据说历史上大昭寺曾遭受两次劫难。一是公元7世纪后期,由信奉原始宗教苯教的贵族大臣发起的第一次禁佛运动,二是公元9世纪中期,由朗达玛发起的第二次禁佛运动,使大昭寺或遭到封闭或沦为屠宰场,释迦牟尼像两次被埋于地下。当然,这只不过是藏传佛教发展史上的两个小插曲。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7da941010002z6.html35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