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香火缭绕梵音凫凫_大昭寺自助游攻略_大昭寺旅游指南_万花筒旅行社区 |
[游记]香火缭绕梵音凫凫_大昭寺自助游攻略_大昭寺旅游指南_万花筒旅行社区 |
2008-07-01 uutuu.com |
香火缭绕 梵音凫凫 藏族人民有“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之说,大昭寺在拉萨市具有中心地位,不仅是地理位置上的,也是社会生活层面的。环大昭寺内中心的释迦牟尼佛殿一圈称为“囊廓”,环大昭寺外墙一圈称为“八廓”,大昭寺外辐射出的街道叫“八廓街”即八角街。以大昭寺为中心,将布达拉宫、药王山、小昭寺包括进来的一大圈称为“林廓”。这从内到外的三个环型,便是藏民们行转经仪式的路线。 在拉萨,藏族人也喜欢将以大昭寺为主的八角街一带称为“拉萨”,藏文意思是佛地,每天,你不管什么时候到大昭寺,都可以看到大昭寺前香火辉煌,酥油灯的烟雾渺绕盘旋,朝拜者在大昭寺门口磕五体投地地磕长头,场面非常感人。磕长头原称为“大礼拜”,原为西藏佛教的特殊礼拜方式,也称磕长头。四加行中之大礼拜,即是将这种特殊礼拜方式融入仪轨中的一种修行方法。大礼拜须五体投地,以全身伏于地面来顶礼,五体(额头、双手、双膝)代表五毒,藉由大礼拜将深重的五毒忏尽。据说,在藏民中,他们认为人间都有前世今生来世之说,为了来世求得富贵平安好过些,今世必须积德行善修福, 因此,给佛祖磕长头是每个人一生中必须要做的一次人生功课,为的是把深重的五毒忏尽,求得佛祖赐于今生与来世的福份,他们都不辞劳苦地从家乡十分虔诚地一步一投地磕着长头,来到拉萨、来到大昭寺进行五体投地的、嘴上还不停地念着六字真言的磕长头,一磕就是十万个之多。我们看见在大昭寺磕长头大礼拜者,每人准备了一块宜置长板,长度为行者身长加手长。近佛之一头垫高四吋。近佛之前半可贴壁纸,之光滑易于推动。行者立足及着膝处则不可光滑,以致无法着力。每位行者或戴的棉手套或带一些自做的手垫,然后套在一块自做的手套板上做为磕头时双手向前推行进预防手掌磨破的防护作用。手肘处和膝盖处可戴护肘及护膝物进行磕头。我们看见磕长头行者中,有老有少,有男有女,老的大多五六十岁,少的最小月十来岁。他们每磕一次长头就采取不同的各种方式计数一次。最常见的是用计数器和念珠计数。有的每磕一次就按现代之计数器用以计次数,有的每磕一次就会在身边的念珠上拉开一粒念珠来做为计数。此可见大昭寺在拉萨人的心目中的地位之高,还有更多的人每天围绕着大昭寺转经,很多僧人也在大昭寺附近摆开架势,向过路的人唱经化缘。 “去拉萨没去大昭寺就等于没去拉萨”这是大昭寺著名的喇嘛尼玛次仁的话。的确,去拉萨没去大昭寺就不会真正了解拉萨的历史。据说大昭寺寺址最早是一片湖,松赞干布曾在此湖边向尺尊公主许诺,随戒指所落之处修建佛殿,孰料戒指恰好落入湖内,湖面顿时遍布光网,光网之中显现出一座九级白塔。于是,一场由千只白山羊驮土建寺的浩荡工程开始了。 相传建大昭寺时,几次均遭水淹。文成公主对天文地理有很深的研究,她看了西藏的地形图后解释说,整个青藏高原是个仰卧的罗刹女。这个魔女呈人形,头朝东,腿朝西仰卧臂,大昭寺所在的湖泊原来正好是罗刹女的心脏,湖水乃其血液。所以文成公主说大昭寺必须填湖建寺,首先把魔女的心脏给镇住。然后文成公主还同时推荐了另外十二个小寺院在边远地区,犹如十二枚钉子,钉住魔女的四肢和各个关节,故共建了十三座寺院。按照文成公主所选的位置,建寺首先要填湖。当时主要的运输工具是依靠山羊背着装着沙和土的袋子。就这样把这个湖泊给填平了,给大昭寺奠定了基础。其实今天的拉萨这两个字就是从大昭寺演变而来的。最早拉萨不叫LASA,古文书上都是RASA,RA是山羊,SA是土地,意思是山羊建的地方。后来因为修建了这样神圣纳佛殿,里面供奉了佛祖的像,有佛经、佛塔,还有四面八方的信徒来这里朝圣,大家都认为这个地方是佛地,所以又改称拉萨--LA在藏语里是佛的意思,SA是地。
|
转自:http://www.uutuu.com/dest/gtopic/detail/38849156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