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我骑川藏线的一篇游记自行车运动

[游记]我骑川藏线的一篇游记自行车运动

2007-07-16    alai.net

--

(二) 

这一段明丽画面过去以后,理塘草原又变得非常宽阔,草原对面的山只有浅浅的一线。我们第一次看到了雪山。起初并没有注意。蓝天上有那么多白云,白云汇集在天边,簇拥着天边的远山,谁知道哪一顶是云冠,哪一座是雪山?但仔细看时,会发现雪山的帽子特别白,白得特别亮,不像云的白色那么轻柔。沿途远远近近的草地上,还有无数的旱獭在晒太阳。它们看上去有些像老鼠,但比老鼠可爱多了。单车一走近,旱獭们便笨拙的紧张起来,一路小跑向洞口奔去;还不时的立起身子来看看我们,发现我们仍没有停下来的意思,便一路紧奔,一下子钻进洞里去了。有时还可以看见野兔,野兔个子比旱獭大得多,有时在路边一动不动,尽管距离单车非常近。

在讯发现雪山后不久,我们第一次进入理塘草原上的道班休息、喝水。这边道班很有规律,每10公里一个;我们一路跑着,可以估计自己的大致行程。第一个休息的道班过去以后,大自然又向我们展开了他的画卷——一幅壮观的自然山水画:远处是白云簇拥的雪山,下面是广袤无垠的草原,黄的草,青的草,绿的草;而斜射阳光在草地上画成了一条一条斑斓的光带!草原上还有一个很大的白搭呢!又进了第二个道班。这道班养的狗太凶,通过活套挂在铁丝上,可以顺着铁丝跑。院子里就这样一横一竖交织成两条火力线,着着实实的护住了可以进入院子里任何一家的路径,却又丝毫不会伤及院子外面的人。讯刚进院子时没有注意到睡在柴垛后面的狗,被突然冲出来的大黑犬吓了一大跳。走出院子,都要道班的师傅帮忙拎着牵狗绳才能走出去。看着两条大狗暴跳如雷、拼命扑腾的样子,讯出来后还心有余悸的说,如果狗把绳套挣断了还真不知会是什么样子。

这半天发生的事情实在太多了,这么多的美景早已让我们目不暇接。中途好像还碰到过一两次小雨;还看见了一个骑车人,戴着头盔。当他在强烈的逆光下迎着我们骑来时我还以为是个老外。其实是北京人,一口京腔。从青藏线上来,从川藏线出去。没说几句话,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像影子一样飘来,又像影子一样飘走了,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在道班时还听说上午有两个外国人骑车路过,也是和我们相反的方向,骑着一辆“睡在里面”的单车,仅仅比我们早半天时间。

临近傍晚,我们又看见一处绝佳的美景。拐过一处山隘,身后巨大的雪峰迎面扑来;雪山下藏青色的草地上,却是藏人洁白的帐篷和成群的牛羊。夕阳斜照,红黄色的余晖静静抚照着这令我们透不过气来的场景。

天黑前终于赶到了263道班,这半天时间我们赶了78公里。道班后不高的小山上还残留有余雪。这是海子山下最后一个道班,里面清一色注着单身汉。一道流水由西向东横穿道班每一家的门前;吃饭烧水从水石头获取,漱口洒尿就在水下头,很有点“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的味道。晚上,又是一夜的星斗。我看到了流星和卫星,……海子山下,又一次看呆了仰着头的我。

第二天很早就起来了。因为我们用自己的睡袋睡在道班的木地板上,半夜还是有些冷。早饭也没有吃,推了车出去,清晨的空气新鲜得我们直打喷嚏。坐在小河边吃了我们前一天在理塘准备的饼,再往前面走不远就是土路了——2002年的川藏线,柏油路到此为止全部结束。一走上土路,单车的速度立马降了下来,简直可以说是“嘎然而止”。风景倒还比较漂亮,路边上可以看见雪山下的帐篷上袅袅上升的晨烟。

前面就是海子山。上山的坡路非常平缓,让人几乎不觉得;并且也不长,不到10公里。但问题就出在土路上,——每每汽车一过,灰尘铺天盖地,我们只有停下来等着尘埃落定。我的状态不好,这一小段路骑得很费劲。不过幸运的是上海子山就这么小小的一段。

海子山顶上是很平的一大段路。左边好像有一脉山有些颜色,不过躲在了另一座山的后面,只露出一点点,看不仔细。右边是蓝天白云,可以看见雪山;把车子推上草地,一张照片拍得与鹧鸪山神似。在另一边的山口有一处景色很漂亮,浅山上裸露着大大小小的石头,开遍黄花的草地上好多五彩斑斓的经幡在山风中烈烈飘扬。

开始下山了。哪儿有传说中的海子呢,我们只看见遍山的石头和黄花……海子山是川藏线上最大的冰川遗迹自然保护区,我看着这满山的石头感觉与太白山的第四纪冰川遗迹似曾相识。

突然公路一拐,天呐,海子!雪山的怀抱中两个好大的海子!自从走进青藏高原我已丧失了其他语言能力,用得最多的词只有两个:“呆了”和“震惊”。蓝天白云下,洁白的积雪从角峰峥嵘的山石上流淌下来。雪山下的两个海子静如处子,反映着天的蓝色。宛如世外。公路一直向下延伸过去,贴在离海子很近的地方猛然拐了一个大弯,转身顺着从海子流下来的溪水下山去了。居然离公路这么近!天上人间,怎么能够离公路这么近呢?怎么能够离我们人类这么近呢?我脑子里怎么也想不明白。那些坐在汽车上路过的人会有什么感觉呢?温柔而致命的匆匆一瞥?一切恍如梦境!

拍照,疯狂的拍照。再一路冲下去,扔掉车子,爬上海子边上的小山。如同九寨沟一般五色斑斓的水。深邃天空下那么温柔洁白的雪,那么锋锐粗旷的石峰。这只能是神山,不能久留;这只能膜拜,不能赏玩,不能安营扎寨。一瞬间我突然明白了藏人为什么有那么多的神山圣湖,为什么要朝觐他们。你以为是愚昧吗?绝对不是!这就是神山,真正的神山,可以让我们的精神灵魂栖息的山水。可笑的是自以为文明的内地人,他们丝毫没有察觉他们的生息之地已被糟踏成了什么样子!

再下去便又回到了植物茂盛的峡谷地区。不要说我在游记中反反复复重复相同的字句,其实,从川藏线一路西进本来就是这个样子。过青衣江,翻二郎山;过大渡河,翻折多山;过雅砻江,翻剪子弯山;现在,下面就是金沙江了,后面还有澜沧江、怒江,一路在4000多米的山上和2000来米峡谷间穿行,物候相似也是必然了。

唯一与前面几个峡谷不同的是,下海子山后前往金沙江的公路非常破旧。一路上立着无数“涉水路段”、“滑坡路段”的简易标牌。因为公路一路是沿着溪流下行的;很多地方,公路离水面非常低,上面一大片一大片的山体崩塌下来,公路全是干涸和尚未干涸的烂泥。有两三个地方前后甚至数百米之遥的路段,公路如同一线游丝依附在滑坡的乱石之间,前后左右都没有任何扩展的余地;哪怕只要一阵风,稍微大一点的风,就可以使公路瘫痪中断。幸好最近连日天晴,要是下雨完全不可想象。

中途还有一个小镇,不记得叫什么名字了,规模还不小,人丁兴旺;这是一件很让我们奇怪的事情。我们在镇上吃了一顿饭,炒了两个菜,虽然贵,却非常心满意足。后面还翻了一座上坡有十多公里的一座山,讯在山顶时被一条突然窜出来的狗吓了一跳,还摔了一跤。再后面还有些什么记不清了,依稀想起逐渐又没有什么茂盛林木了,是一些草浅石荒的大山。第一次上土路,路本身又很不好,我们走了非常长的时间;一路数着讯单车上的速度表里程,希望一次次落空后仍然没有发现巴塘的影子。最后我们总算到了巴塘,从土路踏上巴塘城里的水泥公路简直是行走如飞。路过了很大的巴塘兵站,我们住在政府招待所。巴塘是川藏线上属于四川的最后一个县城,再后面不远,我们就要跨过金沙江进入西藏了。看着西藏地图上,那横断山区密集的4000米高峰俱乐部,对心理承受力直接就是个挑战。

走进西藏

从巴塘出来再往西走,景色平平。公路沿着小河尘土飞扬的一路前行,不知不觉中到了小河的尽头,这条小河汇入了另一条小河。是的,只是另一条小河。不是讯的提醒,我根本没有意识到这金沙江!似乎与小河一般宽窄,一般颜色,都是混浊的江水。特别是对岸的山看上去很近,……金沙江!我现在才反映过来。那么,对面就是西藏了?出来骑了这么多天车,终于看见西藏了!好像山更多,更厚——应该是心理作用吧,再回头看看四川这边,其实也差不多。两岸的山上没有什么树,褐黄的岩石与暗绿的灌木交织在一起,我们不由大叹其荒凉。不看不知道,等后来到了澜沧江峡谷,怒江峡谷,才发现一个更比一个蛮荒。下面的公路就一直沿着金沙江走,土路比昨天要好一些,但走起来仍是感觉不爽。不多时看见前面有一丛绿色,原来就是竹巴龙镇了。这个镇名很有意思,也就是金沙江大桥的所在地,川藏两省的交界处,四川这边的叫“竹巴龙”,西藏那边的叫“朱巴龙”,简直像在开玩笑。

我们在桥头一家饭馆里点菜吃饭。这里有一条前往云南的简易公路。出发时我请了一个月假骑车来西藏,担心时间不够,曾有到此转道云南出去的打算。不过现在心里面倒是确定了,就一路往拉萨方向走吧,直到时间不足,再卖掉单车坐车出去就是了。这里到西藏的第一个县城芒康距离不短,而且还要翻一座大山,今天是赶不到的。吃饭时问了当地人,说前面十多公里处有一个什么旅游招待所可以住,三十多公里的地方也有武警道班。我们不管这么多了,往前面走吧,能走多远算多远,至少可以减轻一点明天翻山的负担。

在金沙江桥头的省界碑、金沙江桥头碑,还有长漂烈士纪念碑之前留过影之后,我们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金沙江了。

过江没多久便看见有武警的大幅标语。果然资料上讲得不错,西藏是武警部队修路护路,大规模机械化作业,土路质量比四川那边的土路好了很多。但是对于骑车者来说,这意味着道班之间的距离要比四川那边长上四倍五倍,借宿就没有那么方便了。

公路斜斜的沿着金沙江走了一小段,便猛的向里面一拐,溯一条小溪而上了。这边山高谷深,公路两边都是垂直的悬崖,而公路本身完全就是在悬崖上开凿出来的栈道。溪水对面的山坡上有大规模的塌方,公路这边也有不少路段是在塌方上搭建起来的便道,路面直接就是粗壮的料石;路下水声激烈,非常壮观。后来我们曾听说有一年,在“金沙江的入口处”,估计就是这一带吧,突降暴雨引发公路大塌方,公路中断长达四五十天,一个解放军的汽车连官兵前后被困活活饿死。

后面的山势没有这么险恶了,公路两边林木茂盛。没走多久便看见有白色房子,还有露天游泳池,哇噻,天地蛮荒中还有这样一个“旅游招待所”,真让我们大开眼界。过去一问,居然只要10元钱一晚上,我们又吃了一惊。这时候我们刚刚才走出状态,就算再走二三十公里到前面的武警道班绝对是没有问题的;但我们商量了一下,住道班毕竟没有住“温泉山庄”方便,于是我们就住下来。进屋后才发现,房间虽然简陋,但每个房间里面专门有个小房间放着浴缸,一个橡皮管直接接入山上流下来的温泉!天!我长了这么大还从来没有享受过这种待遇!这一天就不用再说了,我至少美美的泡了两个半小时的温泉澡,就差点躺在浴缸里面睡着了。要是晚上能有这样的享受,就是每个白天都走那最差的土路也是不亏的啊。

第二天早上起来,依依不舍的告别了温泉山庄,这西藏大山深处传奇一般的小白屋后,我们继续挥师西进了。一路上可以看见废弃的道班,从二道班开始,三道班、四道班……一些房屋荒废了,尽管房前还立着某某省援建的石碑,墙上的标语看上去还那么新!另外一些成为了藏人的临时栖居所。武警道班的营房就在公路边上,对面还有一个水电站,但武警道班里居然没有电!一路走上去,没有太多感觉,就和刚从大渡河插上折多河时一样的林木丰盛,金沙江分路口处的险恶地形在这里一点影子都没有了;上坡也不多,有的地方流水潺潺,我现在的记忆里面一点都不觉得是土路。12:30时我们到达海通兵站,在兵站外面的一个小馆子里吃面条。兵站附近树木之丰茂,沿路的房屋全都修成了木寨,由此可见一斑。吃完面条后继续前进,平走了一段后开始翻海拔4139米的宗拉山,一共10公里,路牌从3414到3424。山并不太高,在前面蜿蜒扭着几个目所能及的小弯似乎就到了山口。上山途中有一些断续的柏油路,从土路一踏上柏油路的感觉不是行走,不是骑车,而是飞翔。在一个山坡处,讯车胎破了一次,他把车搬到一个小房子的阴影中补胎;而那时我正好刚刚踏上柏油路开始飞翔,等我终于注意到他胎破了时,正好已从一个弯转了回来,就在讯的正上方。我于是就盘腿坐在单车的一线阴影中,一边看杂志一边看讯补胎,等着他骑车上来。

就到了宗拉山口。同海子山一样让我们伤心的是,这边的山口不再有高高举起的蓝底白字的大幅路牌。同样很有成就感,但不能满足我们的虚荣心。

宗拉山的下山路也有断续的柏油路,因为是新铺的柏油路,无比平整,无比爽滑,更加是飞翔上的飞翔了。后来我看其他人的游记,说是这种断续的柏油路是在作试验,验证公路上铺柏油的效果如何。一般说来,等不出三五年,这些土路就要全部铺柏油路了。

到了西藏境内的第一个县城:芒康。芒康算是个交通要地了,赫赫有名的滇藏线和川藏线在这里交汇。意料之中的,这里没有开通移动电话网;我们在四川境内一直使用的短消息联系方式到这里告一段落。骑着车子在芒康来来回回跑了两三趟,才发现这里远比我们想像中要落后。越落后的地方住宿越贵,我们挑来挑去最后住在武装部招待所,跟在讯满腹牢骚的雅江县城一样。住下来才知道县城里面居然用井水!更别说什么洗澡了。有线电视和IC卡电话也刚开通一个月,招待所给我们的解释说还没来得及买电视机。

翻看地图,芒康以后将是一段最刺激的历程:到下一个县城左贡之间将跨过澜沧江峡谷,翻越三座大山,其中包括川藏线上的最高峰,海拔5100米的东达拉山。很早以前瞎翻地图时,这里密集的山口就让我们浮想联翩,热血沸腾,如今真的成了现实,这一天就摆在我们眼前了。

翻越巅峰

早上起来得很早,准备工作也很快作完了,吃了饭,却迟迟不能出发。为什么?等邮电局上班,好盖一个邮戳!这边的邮电局是早上9点钟上班!并且还有礼拜天休息这一说!幸好是个周末,还不是星期天,否则连等都没有等的。

9:00盖掉邮戳,出发。出城不多远就开始翻拉乌山,上山8公里。想想西藏也真是,山实在多得不得了,地图上一看密密麻麻,多如牛毛,但有些山实在枉称山名——拉乌山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上山8公里可谓是走得轻松愉快,几乎是一气冲到山顶。快是快,因为快所以累,倒在山顶的草地上休息,被讯偷拍了一张“天葬”。又在草地上吃饼干,喝必是,笑称再不会有爬得更轻松的山口了。拉乌山实际是两个相距不远的山口,往前走的十多分钟便到了另一边的那个。哇,这边经幡飘展,热烈壮观。原来拉乌山自有其山势,只不过全部体现在了从澜沧江峡谷上来的这一边。

下山了!向澜沧江冲吧!刚开始全是石头路,连着几个回头小弯,车拐着还有些滑。讯冲在前面,在其中一个转弯处摔了一跤,我在二三十米远的上一个拐弯处清晰的听见“膨”的一声闷响。不过还好,是从高山上下来,大家穿得都比较多,又戴着手套,有惊无险。再往下走一段,景色开阔漂亮起来。好一个澜沧江谷地!云天恢弘,高山巍峨,草地舒展。公路盘曲下降,浅绿的草地上挺立着青松,向纵远无限延展的农舍、溪流、田园,这景色完全就是我想像中的新疆天山!

我们在这如同四川的红土盆地里俯冲下降。扑面而来的景色风情总感觉像是到了另外一片国土。来不及流连啊,我们向下飞翔。农舍田园很快的逝去,下面就是山沟了。大约有10公里长的一段已经筑好了路基,看来不久以后就会铺上柏油。再往下面走,我们看到了澜沧江。

澜沧江,这是怎样的一条江啊!放眼望去,四周群山如铁,裸岩毕露,浑黄的江水在深深下切的狭窄谷地中激荡奔流;这荒凉壮观的景象与上面山坡上的田园风光形成的强烈对比深深震撼了我们的心。站在公里边上俯瞰谷底,不时还能看到一些汽车的残骸。路又变得非常不好走了,全是干燥的浮尘和小石头;黄白色的山石、路面,处处反射着的燥热眼光刺得人挣不开眼,偶尔有汽车过路,铺天盖地的灰尘尾随汽车数百米之远久久不散。

我们顺着江一路前行,一直来到澜沧江边的小镇——竹卡。竹卡就在澜沧江大桥的边上,有点像竹巴龙相对于金沙江。时间是正午1:45,下面怎么办?前进,则必须在当天下午翻过海拔3908米,相对爬升接近2000米的觉巴山,而且明天直接面对川藏线上5100米的最高峰。就地休息吗?则意味着白白浪费一个下午的时间,并且从芒康到左贡需要三天时间来完成。我和讯足足犹豫了20分钟,决定先吃饭,然后出发翻觉巴山;那感觉就像武松打虎前在景阳岗,三碗不过岗一样。

吃饭用了45分钟,接着就出发了。过了澜沧江大桥。感觉澜沧江与金沙江相比有两点非常明显的不同:其一,更加粗旷荒凉;其二,江水下切非常厉害,江岸两边大都是垂直的绝壁,在照片上也可以很清晰的看出这一点。过桥后就是竹卡兵站,让我们极其吃惊的是兵站前面的路边上有两部IC卡电话亭。试着拿出在芒康买的电话卡,一拨,居然通了!太不可思议了。我拿着话柄对外婆说,“我现在站在澜沧江边上……”,似乎比看见澜沧江还要激动。

公路开始的爬升,没有很快离开澜沧江,而是沿着它走了相当长的一段;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从高处俯瞰澜沧江的视角。放眼望去,只是一派雄浑的大气,在峡谷中大河蜿蜒的澜沧江,和两边的重重高山,都是同样的气势磅礴,相得益彰。公路细如游丝,在山腰上勒出一道划痕,但其气势相比这山这水也毫不逊色。山这等暴戾,这等扭曲,水这等雄浑,公路这等优柔,所有的一切都如此和谐自然。

公路后来仍然顺着一条峡谷拐进了山里。在高原上要看各种诡异的山,各种压迫的山,每每这种公路拐出大江一两公里的路段就是最好的博物馆;金沙江如此,澜沧江也毫不例外。到处都是大块大块的石头,头上,眼下,水里,到处倒是桀傲不逊、惊石穿空的悬崖峭壁;溪水狂怒的暴跳,发出雷鸣般的声音。唉,见得多也就习以为常了。

再往前就看见了觉巴山。一眼就能看见山口,高高在上的山口,我们必须翻越的山口,我喜欢这种山,直接、明了,给人以征服的雄心和诱惑。但是现在到山口之间是怎样的路啊!一折,一折,一折,再折,还折,……我们数都数不过来的折,大环叠着大环,大环套着小环,龙飞凤舞,游走龙蛇,爬满了整个山坡。刚上坡的地方有个村寨,在桥头休息了一下,啃了一些干粮,我们就开始苦力的干活了。埋头不问身边事,心里想着应该在前面哪个哪个拐弯处休息,眼睛死死的盯着前胎,只顾一下一下用力的踩车。汽车过去,灰尘扑面,有的时候还停下来回避一下,有时候就什么都不顾,视若无物了。大概休息过五六次,我们来到了在山下就可以看见的那个山口。阳光下回看来路是什么感觉?“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当年毛委员长在娄山关,想必感觉也莫过如此吧!

这个山口并不是真正的山口,但也离上面不远了。接着又在山上跳了三四转圆舞曲,我们终于来到了海拔3930米的觉巴山山口。透过密集的经幡,可以平望西岭千秋雪。

出人意料的,公路一转过觉巴山口就开始下坡,似乎幅度还不小。太难以理解了,下坡!这才是3900米的地方呢,明天还有个5000米的山!怎么就开始下坡了?我们心疼得不得了,公路却肆无忌惮的一路下放,一点不顾及我们的感情。下了三公里坡,海拔大概降低了好几百米,我们终于来到了登巴。这只是川藏线上一个小小的村。一问,居然没有旅馆!我们只有找到一个老人要求帮忙;还好,他正好是替电信局看房间的,于是我们就住在他们看房间的床上,叫他把我们反锁在电信局的新房里。感觉还不错,至少比住道班强多了。晚上我们自己买了方便面泡着吃,第二天早晨直接在老人那儿吃过糌粑,接着走路。

途中仍然是高山峡谷的景色,并且非常顺利的到达了东达拉山下的唯一一个……,一个什么?不是乡,连村都不是,只有一个兵站,叫荣许兵站,当时时间才10:30。按照计划,我们可以从容的吃午饭,11:30以前开始翻东达拉山。但问题就出在吃饭上。没有地方吃饭!兵站里面空空的,只有一个兵在外面执勤;估计是单车旅行者见得太多了吧,一点也不热情,问什么事情爱理不理的。讯去打听了什么时候开午饭,12:00。兵站就是兵站,一点通融的余地都没有。总不能让我们在这里等上一个多小时,再花一个小时吃饭,然后去征服川藏线上的最高峰吧?但是不吃饭也不行。昨天晚上、今天早上都没有像样的吃上一顿了。最后只有在兵站下面的藏民身上打主意。方便面吃腻了,那就只有糌粑。就吃糌粑吧!连吃带拿,我们买了一斤糌粑面用作干粮,以备不时之需。

转自:http://bike.alai.net/bike/Article/biketo/lutustore/200606/20513_3.html677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