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 简介 在拉萨市西北的玛希日山上,是公元7世纪时,吐蕃赞普(藏王)松赞干布与唐联姻,为迎娶文成公主,在此首建宫室,是藏汉团结的象征。后为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宫。到公元17世纪中叶,五世达赖阿旺洛桑加措受清朝册封后,取代了藏王的统治地位。
为了巩固其政教合一的制度,开始重建和扩建工程,历时15年。第十三世达赖对布达拉宫又进行修建,始具今日规模。整座宫殿依山垒砌,从山脚到山顶,立体建筑共13层,通高达117.19米。建筑面积达13万平方米。整个布达宫殿宇嵯峨,建筑风格体现了藏汉两族文化的融合,是藏族建筑艺术的精华。五座宫顶覆盖着镏金瓦和各具风格的金顶,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闪闪。红宫居中,白宫分列两翼。红宫外刷红土,是历代达赖的灵塔殿和各类佛堂,内有达赖灵塔8座。
一般高10余米,外包金皮,塔内存放经过防腐的达赖遗体,供信徒朝拜。五世达赖的灵塔,是建在大殿里,上下贯通三层楼的大金塔,高15.25米,用青铜铸造,从上到下全部都用黄金包镶,耗用黄金12万两,并镶无数宝石。十三世达赖墓塔高21.35米,外镀黄金560公斤。塔尖华盖镶25万颗珍珠和宝石。白宫外刷白粉,是历代达赖生活起居和进行政治活动的地方,内有经堂、寝宫、书库等。红宫和白宫共有1500余间。
布达拉宫原来是西藏封建农奴主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从唐初藏王松赞干布起,到第十四世达赖喇嘛止的1300多年间,先后有9个藏王和10个达赖喇嘛在这里施布政教。因此在宫内藏有大量的雕塑、壁画以及明清两代皇帝的敕书印鉴和礼品等文物。其中有铜、银、金等大小佛像20余万尊。解放后历多次修整,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宗教朝觐旅游胜地。布达拉宫山后有龙王塘,据传是五世达赖重建宫殿在此取土,形成人工湖,六世达赖在塘湖中建三层八角琉璃亭,内供龙王像,称龙王堂。现整修为儿童乐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