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天空游记――感受西藏-天空西藏布达拉宫里的-九江热线 |
[游记]天空游记――感受西藏-天空西藏布达拉宫里的-九江热线 |
2007-07-16 jxjj.com |
8月1日 布达拉宫的故事与玛吉阿米的悲情 今天是我们离开高原的前一天,布达拉宫将是我们高原之行的最后一站。许多去过的人都把她描述成一座金殿,可是做为西藏的标志性建筑,红白外表下向世人所展示绝不是金殿二字所表达那么简单。世界之颠上神奇的宫殿,又会有怎样的传奇与故事,这是我最后的期待! 因为我们上布宫的时间段是安排在下午1点后,所以上午我们先去参观色拉寺(门票50元)。因为时间冲突,色拉寺最好是在下午3点后在去,因为那时就能看到色拉寺里喇嘛们辨经的场面。第一眼看到色拉寺时,感觉和扎什伦布寺一样的规模庞大,这是典型的藏区黄教寺庙。在物理规模上堪比城市里的一个社区,看上去更像是一个村庄。可能是自5世达赖喇嘛以后,西藏实行政教合一的统治方式,寺庙兼具宗教与政府功能,所以基本上所有的大型寺庙都依山坡而建。依山坡而建的寺庙易守难攻,里面除了众多的佛殿外还有许多储备物资的仓库与建筑,俨然是一座军事堡垒。如果说在以前,西藏的寺庙同时扮演着宗教与政府的角色,那么在今天,寺庙除了继续扮演宗教的角色外,或许还兼具着社会大学的功能。因为每座佛殿里的喇嘛并不清闲,他们都在念经,神情专注,音色低沉。在经过寺庙里喇嘛们的住处时,同样能听到他们低沉的声音,或许都是在为下午的辨经做准备吧,给宁静安逸的寺庙平添了一丝紧张的氛围,感觉就像是校园里考生在紧张的做着考前准备一样,只不过对于喇嘛们来说,这种准备是每一天的必修课。 色拉寺的佛殿里同样是弥漫着酥油的味道,每座佛殿里都绘有壁画, 与那些挂在佛殿里的一幅幅唐卡,构成及其浓厚的藏传佛教色彩与氛围。只不过经过岁月的蹉跎与酥油的熏蒸,许多壁画与唐卡已经昏黄发黑甚至脱落,可惜之极,这些可都是足以代表整个西藏艺术的精华。曾经有人说过,西藏艺术之美是无以伦比的,哪怕是一块石头、一根木头所创作出的艺术品,都可以与西方现代艺术大师的作品一比高低,这是一种丰富的单纯。丰富得益于单纯的人,单纯的天空,单纯的山,单纯的水,还有那亘古不变的信仰,这也是一种单纯。正所谓一沙一世界,一石一天堂。 色拉寺之大,的确就是个村庄。众多的殿堂若是要一一游览,恐怕是一天也无法穷尽。然而许多殿堂里的佛像和表现方式基本相似,或许这里的殿堂布局就是按照中原村庄的宗庙方式,每一个区域都有这个区域特有的保护神或者特有的主题,当然也必须有大众的主题以让这方区域的人得以参拜。离开色拉寺的时候,已经接近中午,这个时候来色拉寺的游客与当地信徒也渐渐多起来。进入色拉寺的石道一时人潮络绎不绝,给原本清静的寺庙带来了几分喧闹。即使如此,一些转经的藏民,仍旧按序绕着石道旁的佛塔静静的转着,形成一道独特的富有感染力的风景,使我们也不知不觉的加入到转经的人潮中去,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而然。 从色拉寺驱车来到拉萨市中心,远远的就能看到那座红山上的宫殿-布达拉宫。在日光的照耀下,这个时候布达拉宫大概是整个拉萨城最夺目的建筑。在这座城市任何可以看到这座宫殿的地方,仰视是你唯一的姿态,虽已历经一千三百多年,但在那红白外表下所透露出的威严,绝对无可辩驳。在藏民心中这是一座圣殿,进入圣殿曾经是他们心中不可逾越的梦想,如今曾经的梦想已变为通往红山上那川流的人潮,而我也将僚开布达拉宫神秘的面纱。 通往红山上宫殿的路是一段长长的陡坡,到达坡顶才是真正布达拉宫的开始。在这里拉萨城已经踩在脚下,虽然没有眺望珠峰群山时的海阔天空,却有另一番君临天下的雄心壮志。因为曾经做为西藏政府机关中心的布达拉宫,就在我的身后了。经过几段连续的石阶后,来到布达拉宫的大平台,再往上就可以进入布达拉宫的白宫,这是达赖喇嘛处理政务的地方。进入宫殿,导游高速我们,踩在脚下的是一种由当地沙石夯实而成的地板,虽然厚度只有八公分,但已有千年的历史,仍保存完整。这种地板叫“阿嘎土”,因为在夯实这种地板时,藏民边唱着“阿嘎歌”,所以因此得名。而现在对布达拉宫进行修缮,为了不破坏原有风格,也是采用古法修缮,所以一些建筑工艺仍然保存至今。 布宫里到处都是台阶,到处都是房间,容易迷路,所以我们只能跟着导游在布宫里转悠。据说,第五世达赖喇嘛重建后的布达拉宫有999个房间,加上吐蕃王朝留下的一间法王洞,总数达到1000间。这个数字是否经过考证无从知晓,但却给布达拉宫带来无限神秘的色彩与传奇,虽然我只能参观为数不多的几个房间,但我心里总是想象着其他房间里的陈设与装饰,像迷一样吸引着我。当然最吸引我的还是曾经发生在每个房间里的故事,布达拉宫,1000个房间,1000个故事。 布达拉宫里的故事多,佛像也很多,宝贝更多,当然最多的的确是用黄金打造的各种器具,就连红宫的屋顶,那也是镀金的,难怪网上许多人都把布宫称为金殿。难而纵然是强巴佛像顶冠上巴掌大的钻石,还是高达三四层楼布满宝石的金身佛塔,亦或是那可以养活13亿人口2年的合金佛殿,总之一切琳琅满目,金光耀眼的宝物在看过之后我实在无法再详细记起,难道是应证了那句古话,所有一切的金银财宝只是过眼云烟,这是布达拉宫要告诉我的吗?很快我就找到了答案。在红宫部分,有几个房间,是专门用来陈设佛教曼陀罗模型的。这些模型每个高达近两米,同样是纯金与珠宝的结合。什么样的珠宝,用多少吨黄金打造我自然已是抛在脑后,只不过有一个曼陀罗模型从我看到那一刻起,就一直保存在我脑海里无法忘却了。这是一个表现六道轮回与极乐世界的曼陀罗。在曼陀罗的外圈,那是一圈象征着六道众生的矮小雕像,制作精妙,工匠把六道众生的欲望,痛苦表现的淋漓尽致。而在紧邻外圈的内圈中央,是一个高高的浮屠,精致奢华。那里同样有月亮与太阳,那是象征着幸福与快乐的极乐世界。我几乎被这个曼陀罗模型所打动,如果真有轮回,轮回的众生在外圈周而复始永不停止的重复一切欲望而感到痛苦的话,那么在这个曼陀罗里我看到的是幸福其实就在他们的身边,在我的身边,同样也在你的身边。幸福与快乐其实与我们如影随形,就在紧邻我们的身旁。幸福与快乐的确就在每个人身旁,在经过布达拉宫的一段回廊时,我们被一阵阵欢快而富有节律的歌声所吸引。没错,我们看到了在藏区难得一见的“打阿嘎”。当地藏民正在对布达拉宫的局部进行修缮。他们手里拿着一根长长的小石桩,唱着欢快的阿嘎歌,小石桩随着欢快的节奏夯实地板,身姿也随着节奏变换,所有的人都那么一致,那么协调。他们是在劳动还是在跳舞,我已经很难在这两者间作出判断,或许两者兼而有之,因为快乐与他们如影随形。我突然想起了从珠峰回拉萨路上那些修路的藏民和各地的工人。 虽然现在布达拉宫做为旅游名胜对游人开放,曾经的统治者也已不在,但做为历代达赖喇嘛的主要行政宫殿,几乎是西藏的最高行政机关,宫殿里无论是布局或着陈设仍旧透露出统治者的威严,似乎威严与庄重成了布达拉宫里统一的色调。然而时而冒出的几只猫,肥硕的身子慵懒的躺在宫殿房间的窗口下晒着金黄色的阳光,坐在旁边看经书的喇嘛,飘动在窗沿的经幡,却构成了一种独特的色调,这是布达拉宫的风情。这种风情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宫殿里威严一统的色调,因为这是一种与威严或者权利无关的色调与内容。做为陈设历代达赖喇嘛金身灵塔的布达拉宫里,唯独没有六世达赖喇嘛的灵塔。因为从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住进布达拉宫的那一刻起,他那具备诗人与风流才子的浪漫性格,与这座宫殿里那一贯的色调是那么的格格不入,注定了他悲剧性的命运。浪漫与权利的斗争,最终以这位西藏最高统治者生命的代价宣告失败。传说仓央嘉措在被解往北京的路途中,在青海被暗杀;也有人说仓央嘉措在一个雪夜中遁去,去寻找他那深爱的姑娘。六世达赖喇嘛的故事给曾经高不可攀的布达拉宫注入了一丝凡人的气息,虽然悲伤但却浪漫唯美,这也许是拉萨城甚至是整个西藏浪漫风情的渊源。 离开布达拉宫,我和老婆又开始在拉萨城里闲逛。这个时候,我们已经完全适应了拉萨的海拔高度,也开始熟悉这座城市。商场,邮局,宾馆悄悄的改变着拉萨的面貌,大大小小的酒吧与西餐厅则给拉萨增添了另一种风情,那是东方与西方的结合,神秘古朴中散发着浓烈的浪漫激情。八廓街上,那间叫“玛吉阿米”的酒吧是这条街上唯一的黄颜色外墙装修建筑,显得如此独特。藏语“玛吉阿米”,意思就是待嫁的娇娘,这是个独特的名字,也是个独特的三层小楼,因为在酒吧的二层是俯瞰八廓街的最好位置,更因为这里就是当年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与她的情人幽会的地方。然而曾经的情人却成为永远的“玛吉阿米”,她再也没有等到她的情郎。如今的“玛吉阿米”已是充满情人们的欢声笑语,再也找不到六世达赖喇嘛爱情故事的蛛丝马迹。可是“玛吉阿米”的故事仍在延续,只是少了当年的凄美与永恒,多了些浮躁与快餐式爱情的味道。唯有当黄昏的斜阳透过酒吧的窗照在失恋情人的脸上时,反映着那阴暗悲伤的轮廓,似乎可以隐约嗅到一丝令人伤感的味道,我更愿意相信那是“玛吉阿米”曾经的悲情而不是现代人的悲哀。 传说西藏所有酒吧的留言簿里只有“玛吉阿米”酒吧的留言关乎爱情。对于我这个不善表达稍显木纳的老公,还好老婆并没有要我在留言簿上留下什么。看了太多现代爱情故事中的山盟海誓与海枯石烂,倒不如与爱人举杯共饮那由千年雪山的融水酿制而成的拉萨啤酒来得实在。真正的甘醇香甜,那是蕴藏着千万年雪山冰川气息的幽香,千万年的记忆,全部融化于其中,让人忍不住思绪飘飞,探幽起千古的永恒。感谢上天,感谢仁青,感谢次旺,感谢兰冰,感谢一切可以感谢的人,能够让我能和自己的爱人一起经历这感受天空的旅程,能让我安享这一刻,和爱人同享这千年的味道,唯有“玛吉阿米”的永恒而没有“玛吉阿米”的悲情。 8月2日 结语-从天堂到凡间? 从拉萨飞往成都的班机就要起飞,机舱里,我仍旧努力的看着西藏的天空,就只想把蓝天印在我大脑的映象里;我仍旧努力的呼吸着这里的空气,不是因为高原反应,而是想把这里的气息多留一点在我的肺里;我真想……我真想带走高原的一切,尽管这种想法是如此的不切实际。如果确实能带走的,我想我唯一能带走的就是对这里的无限眷念,还有那对天空之城的感受,那是值得一辈子珍藏的记忆。我什么时候还能再次被拥抱在这湛蓝的天空之下呢? 下午16:00,我回到厦门。虽然这是一个美丽的滨海城市,但她已日益嘈杂。湿粘闷热的空气,与高原的清凉干爽形成强烈的反差,灰蒙蒙的天空下,来来往往的车辆与匆忙的行人,感觉恰是换了人间,过去的几天仿佛是在梦境中一般,难道真是在做梦?可是那感受与曾经流过的泪水又是如此真切!夜晚看着窗前的车水马龙,我开始有些迷糊,十天来的一切真如梦境,是梦吗?我想起了我在马头行者客栈留言簿上的留言:忘不了西藏的天空,西藏的山,西藏的水,也忘不了这里的人,兰冰,仁青,次旺,小徐,杨光……,这是一个让人回归人性的地方。 |
转自:http://www.jxjj.com/wh/fyrw/111412457.shtml28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