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却话拉萨夜雨时 |
[游记]却话拉萨夜雨时 |
2007-07-21 voc.com.cn |
却话拉萨夜雨时 (2004藏区行日记) 7月10日 从北京出发,傍晚到了兰州。第一次来兰州是12年前了,那时我还年轻。 今年5月我调到摄影组,成为摄影记者,这次是作为文字记者参加藏区行的,也许是最后一次作为文字记者采访,也是第一次作为摄影记者参加采访。 丰盛的晚餐后,我们去看黄河老桥,可惜走错了路,在黄河两岸奔波了两个多小时,才走回我们住的宁卧庄宾馆。12年前大概就是住的宁卧庄。同行的语嫣在这儿还丢了一顶帽子,要找,说:用久了,有感情了。 去年接待我们的甘肃省新闻办公室寇主任已经退休,据说人走茶凉,备受冷遇。 7月11日 7点30分从兰州出发,开始我的第4次拉卜楞之旅。 下午参观了拉卜楞寺,晚上在桑科草原的一个旅游景点吃晚餐,观歌舞。12年前的桑科草原没有现在热闹,我记得那次我第一次拍反转片(图1)。 图1:12年前的桑科草原没有现在热闹,我记得那次我第一次拍反转片。 7月12日 上午采访了一个开饭店的归国藏胞――兹仁洛桑。 站在夏河华侨饭店的楼顶,西北望,金碧辉煌的拉卜楞寺大小金瓦殿,就矗立在巍峨的卧象山脚下(图2)。油菜花开的时节,也是兹仁洛桑的黄金季节,四面八方的游客涌向夏河,涌向拉卜楞寺,他经营的紧邻拉卜楞寺的华侨饭店挨过冷清的冬季,迎来了旅游的黄金季节。 图2:金碧辉煌的拉卜楞寺大小金瓦殿矗立在巍峨的卧象山脚下。 兹仁洛桑明天7点钟起床后绕着拉卜楞寺转经,回来后在自己家的佛堂拜佛,然后去饭店的客房、餐厅去照料生意,打理帐目。饭店不大,一星级,二三十间客房的样子,有咖啡厅、餐厅,在大堂的一角还有个小网吧。房间装饰成藏式风格,出出进进很多金发碧眼的老外。 华侨饭店是兹仁洛桑的父亲甘加洛桑创办的。甘加洛桑早年在成都、拉萨和印度各地做生意,后来在尼泊尔定居,娶了尼泊尔姑娘为妻,办起了地毯厂。但甘南夏河故乡让这个海外游子魂牵梦绕,他对孩子们说,将来他要回夏河,希望能落叶归根。1981年,他终于回到故乡夏河拉卜楞镇,家乡的一切是那么亲切熟悉,家乡的变化又是那么令人惊喜。拉卜楞寺雄浑的殿堂里,晨钟暮鼓声依旧是那么动人心魄。曾经有过的疑惑立刻冰释了。甘加决定留下来,他先是在政府给的一块地上修了几间铺面,见到十世班禅大师后,听从大师的劝告,让儿子兹仁洛桑去北京语言学院学汉语,成为最早来中国的尼泊尔留学生。 苦于没有文化的父亲让兹仁洛桑又去了美国加州上大学,美国大学毕业后,兹仁洛桑回到夏河拉卜楞镇父亲的身旁。父亲对他说:来拉卜楞寺的外国游客越来越多了,本地适合他们的酒店不多,你熟悉他们的习惯,办个宾馆,生意一定会好。 他们向当地政府申请建宾馆,得到了大力的支持,一块临近拉卜楞寺的好地给他们作为宾馆建设用地。很快,以接待外国客人为主、有藏族风格的酒店——华侨饭店开张营业了(图3)。在外国有影响力的旅游手册上,都有对夏河华侨饭店的不错评价(图4),这里有尼泊尔厨师做的可口的西餐,可以上网,代顶机票,有可以骑上去桑科草原的双人自行车,而且老板和服务员都会说英语、藏语和汉语。 图3:藏式风格的酒店——华侨饭店 图4:在外国有影响力的旅游手册上,都有对夏河华侨饭店的不错评价。 持尼泊尔护照的兹仁洛桑告诉我们:一个月前,他和老婆商量后决定在中国定居。过去持尼泊尔护照是怕做生意出国不方便,现在不存在这个问题了,反而是持尼泊尔护照在国内做生意不太方便了。他喜欢中国,喜欢夏河。每年的冬季,他和漂亮的妻子、一对小儿女去成都生活,夏天在夏河料理饭店的生意。连他请的尼泊尔厨师也娶了本地姑娘,准备在中国定居了。 兹仁洛桑对我们说,“如果是在尼泊尔,我不可能做得这么好。中国的发展太快了,机会太多了;对故乡的感情是一方面,但如果没有很好的发展机会,我也难安心在这里发展。” 兹仁洛桑操着略带外国口音的普通话一再对我们说:老实话,国外的藏胞不了解祖国的情况,这里宗教信仰是自由的,经济发展很快;普通藏胞的生活,国内要远好过国外。 1993年11月,兹仁洛桑的父亲甘加洛桑去逝了。兹仁洛桑说,这是好事,死在故乡是他老人家最大的心愿。父亲去世时,做法事请了13个拉卜楞寺的活佛,念了13天的经。父亲的遗像也做成唐卡挂在了自家的佛堂里。兹仁洛桑说:“我天天都在感激我爸爸!是我爸爸带我回故乡,成就了我今天美好的生活”。 采访兹仁洛桑后,去佛学院拍照,在桑科草原吃饭后,我和大公报的小马等乘车前往迭部县。6个小时的颠簸后,来到小城迭部,小到一眼望得到尽头。 晚饭后,早早的我们就休息了。 (待续) |
转自:http://blog.voc.com.cn/sp1/zhaoyongqi/163346319505.shtml22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