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拉萨

[游记]拉萨

2008-05-22    sina.com.cn

拉萨

2007-05-16 04:52:17

大中小

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是国家4A级景区。布达拉宫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拉萨市的中心,古城西北约2公里的红山上,最高处海拔3767.19米,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古代宫殿。占地面积36万多平方米,高177.19米,东西长360多米,由红宫、白宫两大部分组成,红宫居中,白宫横贯两翼,红白相间,群楼重叠,是集宫殿、城堡、陵塔和寺院于一体的宏伟建筑。它始建于公元七世纪初,但早期的布达拉宫已毁,现今人们看到的是清代建筑,是17世纪以来的历代达赖不断扩建的结果。整个建筑依山修建,规模宏大,巍峨壮观,被誉为世界屋脊的明珠,是西藏著名的宫堡式建筑群和藏族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最著名的古代建筑之一。布达拉宫是西藏历代达赖喇嘛进行政治、宗教活动和居住的场所。据文献记载,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的吐蕃王朝松赞干布时期,当时称红山宫,规模很大,外有三道城墙,内有千间宫室,是吐蕃王朝的政治中心。公元9世纪,吐蕃王朝解体,西藏陷入长期战乱,红山宫逐渐废弃。公元17世纪(公元1645年),五世达赖喇嘛阿旺洛桑嘉措,在红山重建布达拉宫,历时三年,于公元1648年建成了以白宫为主体的建筑群。白宫东西长约320米,南北宽约200米,是达赖喇嘛当年进行政教活动的地方。主要殿堂东大殿,坐北朝南,宽25.8米,长27.8米,达赖喇嘛座床等重大庆典都在这里举行。殿内北侧设达赖宝座,四壁绘有宗教故事和历史人物壁画。白宫顶部,为达赖喇嘛的寝宫,包括朝拜殿、习经修法殿、护法神殿和达赖的卧室等建筑。现在寝宫的一切陈设依然如旧。五世达赖喇嘛圆寂8年后,为了纪念五世达赖喇嘛,并安放他的灵塔,于公元1
690年由当时执政的最高官员桑杰嘉措主持修建红宫,于1694年竣工,它是一座宫殿、佛堂和灵塔殿三位一体的多层建筑群。红宫位于布达拉宫的中心,东靠白宫,西邻僧舍,加上许多个灵塔的金顶和吐蕃王朝的建筑遗存的法王禅定洞和圣者殿,把它们结合在红宫的建筑群中,使整座布达拉宫呈现出雄伟、庄严而又绚丽多姿的气概。以后在红宫中又陆续添建了七世、八世、九世、十三世达赖喇嘛的灵塔,同时还建造了许多佛殿、经堂等建筑。布达拉宫的范围,除红山上的建筑群外,还包括前面的南广场和北广场、龙王潭,构成了一个巍峨的整体环境。布达拉宫在17世纪的修建和以后的扩建中,由西藏地区的优秀画师创作了数以万计,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有表现历史人物历史故事的,有表现宗教神话、佛经故事的,也有表现建筑、民俗、体育、娱乐等生活内容的精美壁画。它是布达拉宫中内容丰富、价值极高的艺术品,大小殿堂、门厅、走道、回廊等处都绘有壁画。壁画技法细腻,色泽明艳,不愧是藏族绘画艺术的珍品。加上木结构件上色彩对比强烈的装饰图案,都是布达拉宫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布达拉宫还收藏近万幅明清以来的卷轴画和大批石雕、木雕、泥塑等艺术品、贝叶经等历史文物及藏毯、卡垫、经幡、华盖、幔帐、陶瓷、玉器、金银器物等大批藏族传统工艺品。还有大量的经书和其他重要历史文献。它们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而且反映了1000多年来藏汉等民族友好往来、文化交流的悠久历史。布达拉宫是历世达赖喇嘛的冬宫,也是过去西藏地方统治者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从五世达赖喇嘛起重大的宗教、政治仪式均在此举行,同时又是供奉历世达赖喇嘛灵塔的地方。宫中保存有明清两代皇帝封赐西藏官员的封诰、印鉴、金册、玉册和工艺品、经文、医学、历史、文学书籍以及各类佛像、唐卡、法器等大量珍贵文物。壁画是布达拉宫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数量之多,达到令人吃惊的程度。壁画的主要内容是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佛像仙人、动物花草等。这些壁画色彩艳丽、线条流畅、和谐美观、引人入胜,是西藏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布达拉宫不仅具有宗教性的建筑特点,而且同样具有政治性建筑的特点,于1961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布达拉宫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大昭寺

大昭寺是国家4A级景区。大昭寺是吐蕃王朝早期的佛教寺庙建筑。位于拉萨市中心的八廓街,是西藏著名古寺之一。建于7世纪中叶,是西藏最早的木结构建筑,殿宇雄伟、庄严绚丽。据藏文史籍记述,寺内原供奉尺尊公主带到吐蕃的不动金刚像(释迦牟尼八岁等身像);8世纪前半期唐朝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后,将其移置于小昭寺,而将文成公主带到吐蕃的觉卧佛像(释迦牟尼12岁时等身像)迎至该寺供养。因“昭”为藏语音译,意为佛,故称大昭寺,即供奉大佛的神殿。大昭寺共修建了三年有余,因藏语中称“山羊”为“惹”,称“土”为“萨”,为了纪念白山羊功绩,佛殿最初命名“惹萨”,后改称“祖拉康”(经堂),又称“觉康”(佛堂),全称为“惹萨噶喜墀囊祖拉康”意即由山羊驮土建的。“大昭”的名字据说与始于15世纪的“传昭大法会”有关。大昭寺建成时,西藏还没有僧人。后来,经历代扩建,四周增设回廊、院落,建筑面积达25100余平方米,开始有少数僧侣看管寺庙,但不属于具体教派。黄教兴起后,每年在这里举行传昭大法会。历代达赖或班禅的受戒仪式也在这里举行。五世达赖喇嘛建立“甘丹颇章”政权后,“噶厦”(政府的机构)设于寺内。传说:大昭寺寺址最早是一片湖,松赞干布曾在此湖边向尺尊公主许诺,随戒指所落之处修建佛殿,孰料戒指恰好落入湖内,湖面顿时遍布光网,光网之中显现出一座九级白塔。于是,一场由千只白山羊背土建寺的浩荡工程开始了。以及两位公主各自带来了一尊珍贵的释迦牟尼的佛像。作为最贵重的陪嫁,尼泊尔公主带来的是释迦牟尼八岁时的等身像;文成公主从内地的长安请来的是另一尊十二岁的释迦牟尼等身佛像。藏民公认这两尊佛像是最早进入雪域高原的佛像,然后为了供养这么神圣的佛像,松赞干布就开始修建西藏佛教历史上最早的佛教建筑物。便是大昭寺和小昭寺了。相传建大昭寺时,几次均遭水淹。文成公主解释说,整个青藏高原是个仰卧的罗刹女(如果有机会去西藏博物馆,推荐你一定要看一幅非常古老的唐卡,画的就是文成公主推算的吐蕃的地形)。这个魔女呈人形,头朝东,腿朝西仰卧臂,大昭寺所在的湖泊原来正好是罗刹女的心脏,湖水乃其血液。所以文成公主说大昭寺必须填湖建寺,首先把魔女的心脏给镇住。然后文成公主还同时推荐了另外十二个小寺院在边远地区,镇住魔女的四肢和各个关节,共建了十三座寺院。按照文成公主所选的位置,建寺首先要填湖。当时主要的运输工具是依靠山羊背着装着沙和土的袋子。就这样把这个湖泊给填平了,给大昭寺奠定了基础。由此可说大昭寺是西藏历来重大佛教活动的中心所在,是西藏佛教徒心目中的金色圣殿,同时也是藏汉团结友好的最有力的印证。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1cc477010008p0.html160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