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个人,在梦想的圣地,拉萨,我在流泪. 因为一个多年来萦绕心间的梦想,到达世界海拔最高的城市,看雪山,看布达拉宫,看行五体投地大礼的信徒,看抹在每个藏民脸上的高原红,我离开了生活了好多年的美丽的城市--大连.经过五天五夜的行程颠簸,我终于到达了梦的地方.我们同行的九位驴友,从格尔木包的中巴车,一路上有开心也有争吵,人一多,意见就很难统一的.最后还是顺利地到达了拉萨.过昆仑山口,过可可西里藏羚羊保护区,过唐古拉山口,驴友们都非常兴奋,要求司机大哥停车拍照,只有我一个人,坐在车上,一是因为我很冷,身体在不停的发抖,我知道我此时的寒冷,不不是由外界的温度决定的,而是发自我内心的寒冷.我很少下车拍照.到唐古拉山口时,车上的女性驴友都或多或少的有了高原反应,还有一位大我10岁的大姐,趴在她老公的怀里哭了,很难受的样子.我很担心她.当时我的状态却出奇的好,只是下车拍照的时候,脚步有些发飘,当时的感觉后来坐在车子里才想明白,象一个人感冒了,本来应该吃两片白片,但你却吃掉了四片以上的白片,然后 药的作用上来以后,你的感觉就应当是我当时在唐古拉山口时的一样的感觉.你的一切行为象是经过了导演的慢镜头处理,缓慢而有节奏的样子.本来想在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口大喊一声,我征服了唐古拉,我征服了西藏,但提前受了大家的忠告,不要剧烈运动,情绪也不可以过于激动,我还是压住了兴奋的情绪.继续我们向拉萨圣地前进的行程.到了那曲,离拉萨只有五六个小时的路程了,那个时候,我们和司机大哥已经连续疲劳行进了十五个小时,我们在一个小棉馆吃了面条,经大家商定,当晚住在那曲,攒足了精神,明日清早再往拉萨继续前行. 随着离拉萨越来越近,我的兴奋细胞也越来越多,反之,车上的驴友们却很平和,我真的和他们不大一样啊.他们的兴奋点在途中,我的兴奋点却是在目的地.正是因为这样的心态,我忽略了途中很多优美的景色,也没能够好好体会看风景的心情. 坐在行驶的中巴车上,望着窗外的风景,我会思念朋友,所以一路上把我的感受全用短信的方式告诉了他们.这样我一个人的行程就变成了许多人共同分享的行程.这一切都源于他们关心我爱护我.一路上朋友的牵挂和嘱托让我感动终生. 9月18日,农历的8月15,我一个人背着巨大的旅行包,踏上了征程.哥哥,嫂子,还有兮兮,到火车站送我.其实不想要他们送我,我实在不喜欢被人送站亦或是给人送站,我一定会哭的.但他们执意要去.因为他们并不希望我离开.买了站台票,把我送到火车门口时,兮兮把沉重的大包还到了我的背上,他们被挡在了车窗外.当我把行李包请人放上行李架后,一转头,发现打开的窗帘外,有兮兮的身影,微弯着,为了能看到我.还有嫂子趴在哥哥的肩头,哭着.我的心一下子就揪了起来,好难受.我开始汹涌泪下,兮兮不停地在给我发短信,告诉我出门要小心,不要上坏人的当,告诉我每天都给他消息,告诉他我的行踪,还跟我说,如果他有一天不开心了,会来拉萨找我.我跟他说了三个字,何必呢?嫂子和哥给我打电话,隔着车窗,我们泪眼相对,能说的只有好好保重,累了就回家.我无语凝噎.我爱我的家人,哥哥,嫂子,但我还是选择离开. 在北京到西宁的火车上,躺在卧铺上,我又一次泪流,泪水应该和不舍有关. 走在青藏线上,听着许巍的<旅行>,看着低低的白云,还有阳光直射的洁白的雪山,路过陆川拍摄<可可西里>,我的心震颤了,表达出来的却是木木地望着车窗外,心情矛盾复杂.路过的风景很美,偶尔的回头,风景也是别样的美,但我不会回头,永远不会. 拉萨印象 本来带着相机的,想把拉萨印象用镜头表达出来,可偏偏到了拉萨,我的相机却别我冷落起来了。因为好的东西,我是用心去体会的,用心记住的东西应该比镜头更长久.我是这样认为的.布达拉宫在好多画册和书籍还有电视上都常见,我如果用镜头把他们表现出来,应该和惯见的没什么区别,但我用心记录的布达拉宫一定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我心目中的这座圣殿是被我赋予了情感的. 朋友帮我安排在西藏日报下属的新闻公寓,离报社很近,只有三分钟的不行路程.到达拉萨的日子是2005年的9月24日,是一个周六,因为拉萨的报纸周末停刊,所以我用第二天周日逛了一圈布达拉宫,还有八角街.布达拉宫的宫殿,从外观看,很破旧,尤其是你绕到它的侧面,你会看到斑驳的墙基,我的心有些痛,仿佛谁动了我的宝贝一样心痛着.我坐在布达拉宫的东侧,下午的阳光刺痛我的眼睛,拉萨一年四季的洋国都是这样热情地笼罩着你,无论你高兴不高兴,需要不需要,她都会在你的脸上留下美丽的高原红.就这样,我坐在墙角,太阳一点点把我从脚到脸罩住,我听着一位算命的老先生用我听不懂的藏语告诉给一个穿皮夹克的男青年,他在10月底会有桃花运.我笑了,我什么时候可以走桃花运呢?怕算命先生看出了我的急切,我赶紧离开了.步行到了据说可以淘宝的八角街.走到一处人很多的街角,我打听路边卖小吃的摊主,这里是八角街么?他点头说是了.我便信步步入八角街,这次并没有怀着淘宝的信念,只是略微读一下八角街,就象翻看一本小说,我习惯于先翻看它的目录一样.当时我一直在反复听着周杰仑的\\\"东风破\\\".所以八角街的初始印象,和这首我唯一喜欢的周天王的\\\"东风破\\\"紧密地联系着. 走进八角街的时候已经是下午5点的时候了,拉萨的5点和内地的3点差不多,太阳刚由最盛的时候开始向暗淡转变的过程.我是从大昭寺前面的广场走进八角街的,街两边全是卖各式各样藏饰品的小摊,还有卖一些花哨的男女时装的小摊,这样的场景让我记忆起小时候到农村的亲戚家,逛的那里的集市.就连有的音像摊播放的音乐都很配合我的感觉,什么十八岁的姑娘一朵花~~~~~~~`送你送到小村外~~~~~~`还有极其恶俗的刀郎,让我不得不把我的MP3加大了音量.我很少走近那些摊位,因为我还没有购买东西的欲望,只是来拾掇些印象.游人不多,大多是外国朋友,其余熙熙攘攘的都是当地的藏民.阳光撒在他们黝黑的脸上,很美.外国的朋友都架着相机和摄象机,他们和我在做着同样的一件事情.记录西藏.他们用的是数码产品,我用的是大脑.八角街两旁的藏式房子里,大多是酒吧,餐馆,还有工艺品店.偶尔我会走进一家有特色的小店,里面一定会有袅袅的藏香的烟雾飘进你的鼻腔,还会有地道的颂经的曲调,里面的大红,大黄的宗教的颜色也会扑入你的眼帘.西藏就是这样,会有很多东西你是被迫接受的.但来西藏绝对是你自愿的,不是吗?我常常是刚步入小店就转身出来了,因为一个秘密,我从小就对宗教神像有种敬畏的心理.所以我很少进寺院,很少烧香叩拜,因为我不敢靠近这样的圣地,沾这样的灵气.朋友戏称,我的前生一定是个作孽的妖精,做的坏事多了,怕神灵惩戒.哈哈. 我更喜欢逛一些画廊,开在八角街两旁的有特色的画廊并不多,但一旦被我找到一个,我会兴奋不已,会在里面驻足很久,从画家的画里感受西藏,不能不说是一个好的角度.西藏在每个走近它的人的眼里都是不一样的,在画家的笔下他是什么样子呢?我喜欢站在画前,静静地思想它.很多西藏印象的画面,永久地定格在我的脑海中. 从十七人画廊里走出来,又走进了小街对面的唐卡店里,很多学徒正在描绘美妙绝伦的唐卡作品,一个很清秀的小男生,在我的虚心问求下,耐心的告诉了我唐卡的历史,创作过程,所使用的颜料,以及唐卡的美好寓意.我一点点记录在心.介绍完这些,小男生又坐到自己的位子上,开始继续他的画,画面上,罗汉的眼睛瞪得溜圆,我突然发现,跟我介绍的小男生的眼睛也很大,很圆,也很亮,我突然就笑了出来.生怕亵渎了神灵,我跟小男生告辞走出了唐卡店,又走进了八角街.西藏--八角街--唐卡,我记忆中的永恒. 走出八角街的时候,我又回头望了望,我还会再来,我对于它的印象也一定会更加丰富和清晰的. 第一次走进八角街,是这样结束的画面:一个藏族的老妈妈,疯疯颠颠的跳着一支舞,她的衣服已经看不出来本来的颜色了,但还是依稀可见,这样的装束是经过了她的精心打扮过的.优美的舞姿,我是熟悉的,在电视上有见过.美丽的旋转,美丽的手势,美丽的眼神.她选择的是一家音像店的门前,音乐是\"北京的金山上\",藏族妈妈跳的入神,我看的入神.仿佛大昭寺的广场,只是她一个人的舞台,身边经过的当地的藏民很少有驻足观看的,只有少量的游人会用好奇的眼神追随着疯妈妈,也还有按下快门的外国朋友.当我回转身要离开的时候,我发现自己也被别人当成风景来观看了.一个藏族妇女背包里的四五岁的小女孩,她的头上编了许多小辫子,看上去已经很多天没有清洗和打理了,里面藏了许多灰垢和杂质,用我的肉眼扫一下就可以获知这些信息.她的右手拇指含在嘴里,眼睛明亮而清澈地盯着我看,当我的目光碰触这样的眼神时,我的心一缩,她的命运会是什么样子呢,和她的妈妈一样吗?我迅速离开了八角街. 我摘下了耳机,暂时从我的音乐中走出来,八角街的颜色,是红色的.味道是藏香和羊肉的膳味,还有藏民身上的混合气味搀杂在一起的味道,声音是手摇转经轮的虔诚的信徒口中念念的经语,还有一些或流行或不流行的音乐,还有小贩和游客的讨价还价.八角街.和想象中的大相径庭.
|